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

时间: 如英2 历史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太平天国运动

  2、重要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3、具体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二、兴起

  1、准备:洪秀全成立拜上帝会(

__

  2、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

  3、1853年定都天京形成了与清政府南北对峙的政权

  4、军事上进行了北伐和西征,1856年达到全盛

  5、政治上颁布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重点突破】《天朝田亩制度》

  1、内容

  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为三级九等,不分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

  ②产品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③目的是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2、评价

  ①革命性:《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

  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在产品分配方面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无法调动农民阶级的积极性,是一种空想,无法实现。

  三、天平天国运动的衰落

  1、由胜转衰的标志:1856年天京事变

  2、重建领导核心:军事上启用陈玉成、李秀成

  政治上启用洪仁玕

  洪仁玕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3、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四、失败原因

  1、主观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①革命纲领不切实际

  ②广大将士目的不明确

  ③统治者思想变化

  2、客观原因: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五、意义

  1、太平天国运动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2、太平天国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六、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起义的三大不同点

  1、双重使命(反帝反封建)

  2、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的最高峰,提出《天朝田亩制度》

  3、提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七、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比较(不同点)

  八、《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比较的不同点

  1、对私有制的态度不同:《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反对私有制;《资政新篇》赞同资本主义私有制。

  2、作用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推动太平天国达到顶峰;《资政新篇》没有实施。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中日甲午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的基本国策。

  (解析: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由于改革不彻底,封建残余浓厚,国内市场狭小,日本需

  要从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因此制定了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②具体原因:日本国内爆发了经济危机。

  ③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过程:

  ①开始的标志:日本在朝鲜半岛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甲午战争开始。

  ②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3、《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领土主权)

  ②赔偿日军军费两亿两白银(是中国财政不堪重负)

  ③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最里面为重庆)

  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列强对中国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变化,影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是《马关条约》所有条款中危害最严重的一项)

  4、《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通过内容分析可以得出《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约。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②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是:三国干涉还辽。三国指俄国、德国和法国)

  ③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财政的负担,使之不得不转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④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⑤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义和团运动

  1、兴起原因:

  ①根本原因: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剧(体现了中国当时主要矛盾的变化:阶级矛盾——民族矛盾)

  ②具体原因:山东、直隶等地洋教势力猖獗。

  2、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3、口号:扶清灭洋

  【重点问题突破】“扶清灭洋”口号分析

  (1)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中国主要矛盾。

  (2)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出自农民阶级朴素的爱国热情和对外侵略的义愤,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没有能力分辨出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反动统治之间的关系。

  (3)“灭洋”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的精神,但是他们也没有能力辨别外来侵略和西方

  现金文明成果,盲目排外,与中国近代化的趋势相违背。

  4、失败原因:

  (1)主观原因(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①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②没有先进思想指导

  ③采用了封建迷信的手段

  (2)客观原因: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5、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三、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①根本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借口:“救助驻华使馆,并助中国剿匪”

  2、危害: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②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③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高中历史基础知识:辛亥革命

  一、原因: 1、根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矛盾)

  2、直接: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挽救危机的骗局(阶级矛盾)

  二、革命准备工作

  1、组织基础

  ①1894年,兴中会成立,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②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了一个

  新的阶段。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

  【重点问题突破】“三民主义”解析

  (1)内容:

  ①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②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推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建立)

  (比维新派的兴民权的思想先进:民主共和国比君主立宪先进)(解决了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

  ③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资产阶级的土地政策)

  (2)评价:

  积极: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①三民主义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④推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局限性:①大汉族主义。

  ②没有提出“反帝”目标。

  ③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论战

  (1)内容:①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②要不建立共和政体(根本不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

  (2)作用: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3、军事基础:武昌起义前最著名的起义:黄花岗起义。

  4、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三、武昌起义

  1、概况: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在武昌发动起义。

  2、结果: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中华民国”,政体“五族共和”

  3、意义: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四、中华民国成立

  1、标志: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归全体国民所有(实质: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

  ②国民一律平等,享有居住、财产、言论等自由。

  ③ 实行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为了限制袁世凯)

  (2)性质: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五、袁世凯夺权

  1、原因:①帝国主义支持

  ②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软弱与妥协

  ③袁世凯个人的权术和阴谋

  2、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条件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

  ③袁世凯接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912年2月,清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政府统治的结束。

  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篡夺。

  六、失败原因: 1、主观(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模块四点)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七、评价

  1、积极: 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局限性: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篡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

4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