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1)、新航路的开辟既需要技术条件,更需要决心和勇气。
(2)、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积极影响,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3)、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
3、能力培养目标:
(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的开辟的 动机和取得的成就,结合开辟新航路的成果和后果进行思考,加以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使学生认识作为飞机制度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的反动性,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封建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看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其为重点、难点的依据:
1、重点、难点:
(1)、重点:四次重要远航。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2)、难点:对新航路的开辟做出恰当的评价。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在打击天主教会方面的作用。
2、确定其为重点、难点依据:
(1)、确定上述重点的依据:从"新航路的开辟何宗教改革"这一课题来看,它包括两部分内容,:"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而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指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四次远行活动,所以确定"四次重要远航"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而宗教改革首先是从德意志爆发的,德意志宗教改革期间又爆发了农民战争,而后宗教改革扩展到北欧、西欧其他国家,对欧洲的封建势力,特别是天主教会势力的打击颇大,所以确定"德意志宗教改革"为本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
(2)、确定上述难点的依据:"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巨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其评价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而这些知识既属于难于理解的知识,又超出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所以确定"对新航路的开辟作出恰当的评价"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3本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以及知识结构和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
(1)、地位:"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是欧洲中世纪历史结束时期14---16世纪,欧洲巨变的两大标志,对欧洲和整个世界历史影响巨大,特别是对世界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世界古代历史到世界近代历史的承前启后的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2)、知识结构和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由于长期以来东西方贸易被阿拉伯人、意大利人所垄断,再加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对东西方贸易产生了 不利的影响,随着西欧商业的发展,贸易的扩大,再加上《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激发了西欧人探索新航路的欲望,先是迪亚士、达伽马往东的航行,最后达伽马到达印度,后是哥伦布、麦哲伦的往西航行,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也找到了一条通往东方的航路,从而把世界更紧密的联系起来,接踵而至的是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的劫难,而新航路的开辟进入高潮的时候,德意志社会动荡,天主教会成为众矢之的,1517年马丁路德引发了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期间爆发的农民战争,给天主教会以沉重打击,并且形成了新的教派,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
二、教法设想--说教法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要讲清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和意义。讲述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归纳出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教师可补充说明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也是新航路的开辟的重要条件。对于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教材提供的史料已相当丰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再指导学生通过填表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四位航海家、航行时间、出发国家、到达地区或取得的成就,归纳出"两个方向四条航线",并且指出向东航行的迪亚士、达伽马是受葡萄牙国王的支持,向西航行的哥伦布、麦哲伦是受西班牙国王的支持,这样既便于学生记忆,也为以后讲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扩张埋下伏笔。在讲述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新航路的开辟》,最好利用多媒体,把四条航线设计成动画效果,以增强其直观性、趣味性。通过"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比较表",使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新航路的开辟的两大后果。这种教法既体现了本课教材的显著特点--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之一--既有较强的求知欲,又有较强的表现欲。学习"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一目,采取"导读--讨论--精讲--练习"的方法,先指导学生根据阅读辅导题阅读教材,再小组讨论归纳出宗教改革爆发的原因,教师精讲宗教改革的原因与农民战争爆发的联系及对天主教会的打击,要求学生掌握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时间和领导人。
三、学法指导--说学法
1、 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和教材子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整体感知和把握教材。
2、 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3、 把预先编写好的阅读提纲用实物投影仪投出,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教材,使之成为学生独立自学的"拐杖",同时晓知以科学的阅读方法,如划线、加点、打圈、作批注、抠字眼等,以抓住重点,理清知识结构和层次以及记下难点疑点。(本课的阅读提纲如下:)
(1)、西欧人从何时起在努力寻找新航路?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最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哪两个?当时具备了那些条件?
(2)、开辟新航路过程中向东航行的两个人是谁?他们分别在何时从什么地方出发到达什么地区?
(3)、开辟新航路过程中向西航行的两个人是谁?他们分别在何时从什么地方出发达到什么地区?
(4)、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对世界对西欧产生了什么影响?
(5)、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6)、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时间与领导人分别是什么?
4、 关于历史地图的使用:历史地图属于"图象性"的教材,它通过简明的地图语言,显示历史现象发生的时空概念。本课有两幅重要的历史地图,对于〈〈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可以用投影仪打出,使学生对东西方的主要交通路线先有一个初步印象,将所学的中外历史有关知识同课文第一段联系起来,讲述西欧人为什么开辟新航路,要求学生掌握交通要道上的黑海、波斯湾和红海等概念。对于〈〈新航路的开辟〉〉地图,是本节课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地图概念,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成动化地图,四条航线设计成四种不同的颜色带箭头的线条表示,并且设计上动化效果,利用幻灯片放映,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5、 关于课文中插图的使用:
初中学生喜欢课文中的插图,有的学生还超越教学进度去翻看后面的插图,有的还在课余时间用纸蒙在插图上描绘。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本课的插图有10幅(不包括历史地图),如,《达伽马在航行中》刻画了达伽马不畏风暴,不顾疲劳,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
6、 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培养优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其思维点与教学重点、难点正面撞击。如问:"郑和下西洋较西欧人的远洋航行有着时间早,规模大,航程远的特点,但问什么在世界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反而没有新航路开辟的地位重要呢?"这个问题比较尖锐,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优秀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7、 关于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可以运用巧设台阶的办法,使每一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快乐。如"西欧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一题,可以用一题多层次的设问的办法,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如,第一步,问"是什么促使和吸引西欧人到东方探寻财富?长期以来东西方贸易被什么人控制?"第二步,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总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教学构想-------说教学程序
1、导入:(3分钟)投影一张现在世界海上航线图,提出问题:今天海上交通四通八达,当初海上的航线是怎样开辟出来的?由此导入新课,并指出"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发生巨大变化的三大标志。新航路开辟是指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的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或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
2、出示目标:(2分钟)用投影仪打出,师生共同阅读,教师点明本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心中有数,学有目标。
3、导读:(12分钟)在出示教学目标后,用投影仪打出本课的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重点、疑惑点及作出相应的记号(加点、划线、打圈、作批注等),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教师巡回指导,对差生个别辅导,以回收教学信息。
4、导议:(6分钟)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前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主要讨论在阅读中存在的疑惑点,并组织各组选派代表到黑板上填出《新航路开辟简表》,教师仍要巡回指导,并控制好课堂气氛。
5、解惑:(12分钟)教师对学生阅读、讨论的情况进行评价、回授,主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疑惑点。可以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新航路开辟中的四大航海家远航路线,根据投影《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比较表》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解释疑惑点。
6、总结:(3分钟)把预先准备好的板书设计用投影仪打出,教师根据板书设计进行课堂小结。
8、 练习:(7分钟)把预先准备好的练习题用投影仪打出,让学生逐一回答。
《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说课稿
(1)、新航路的开辟既需要技术条件,更需要决心和勇气。
(2)、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积极影响,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
(3)、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
3、能力培养目标:
(1)、在教师帮助下,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的开辟的 动机和取得的成就,结合开辟新航路的成果和后果进行思考,加以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使学生认识作为飞机制度精神支柱的天主教会的反动性,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封建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看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其为重点、难点的依据:
1、重点、难点:
(1)、重点:四次重要远航。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2)、难点:对新航路的开辟做出恰当的评价。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在打击天主教会方面的作用。
2、确定其为重点、难点依据:
(1)、确定上述重点的依据:从"新航路的开辟何宗教改革"这一课题来看,它包括两部分内容,:"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而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指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四次远行活动,所以确定"四次重要远航"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而宗教改革首先是从德意志爆发的,德意志宗教改革期间又爆发了农民战争,而后宗教改革扩展到北欧、西欧其他国家,对欧洲的封建势力,特别是天主教会势力的打击颇大,所以确定"德意志宗教改革"为本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
(2)、确定上述难点的依据:"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影响巨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其评价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而这些知识既属于难于理解的知识,又超出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所以确定"对新航路的开辟作出恰当的评价"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
3本课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以及知识结构和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
(1)、地位:"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是欧洲中世纪历史结束时期14---16世纪,欧洲巨变的两大标志,对欧洲和整个世界历史影响巨大,特别是对世界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世界古代历史到世界近代历史的承前启后的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2)、知识结构和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
由于长期以来东西方贸易被阿拉伯人、意大利人所垄断,再加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对东西方贸易产生了 不利的影响,随着西欧商业的发展,贸易的扩大,再加上《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激发了西欧人探索新航路的欲望,先是迪亚士、达伽马往东的航行,最后达伽马到达印度,后是哥伦布、麦哲伦的往西航行,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也找到了一条通往东方的航路,从而把世界更紧密的联系起来,接踵而至的是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的劫难,而新航路的开辟进入高潮的时候,德意志社会动荡,天主教会成为众矢之的,1517年马丁路德引发了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期间爆发的农民战争,给天主教会以沉重打击,并且形成了新的教派,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社会基础。
二、教法设想--说教法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要讲清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和意义。讲述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归纳出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教师可补充说明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也是新航路的开辟的重要条件。对于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教材提供的史料已相当丰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再指导学生通过填表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四位航海家、航行时间、出发国家、到达地区或取得的成就,归纳出"两个方向四条航线",并且指出向东航行的迪亚士、达伽马是受葡萄牙国王的支持,向西航行的哥伦布、麦哲伦是受西班牙国王的支持,这样既便于学生记忆,也为以后讲述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扩张埋下伏笔。在讲述新航路的开辟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新航路的开辟》,最好利用多媒体,把四条航线设计成动画效果,以增强其直观性、趣味性。通过"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的比较表",使学生从更深的层次来理解新航路的开辟的两大后果。这种教法既体现了本课教材的显著特点--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之一--既有较强的求知欲,又有较强的表现欲。学习"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 "一目,采取"导读--讨论--精讲--练习"的方法,先指导学生根据阅读辅导题阅读教材,再小组讨论归纳出宗教改革爆发的原因,教师精讲宗教改革的原因与农民战争爆发的联系及对天主教会的打击,要求学生掌握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时间和领导人。
三、学法指导--说学法
1、 指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和教材子目,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整体感知和把握教材。
2、 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3、 把预先编写好的阅读提纲用实物投影仪投出,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教材,使之成为学生独立自学的"拐杖",同时晓知以科学的阅读方法,如划线、加点、打圈、作批注、抠字眼等,以抓住重点,理清知识结构和层次以及记下难点疑点。(本课的阅读提纲如下:)
(1)、西欧人从何时起在努力寻找新航路?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最先探寻新航路的国家是哪两个?当时具备了那些条件?
(2)、开辟新航路过程中向东航行的两个人是谁?他们分别在何时从什么地方出发到达什么地区?
(3)、开辟新航路过程中向西航行的两个人是谁?他们分别在何时从什么地方出发达到什么地区?
(4)、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对世界对西欧产生了什么影响?
(5)、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6)、德意志宗教改革和农民战争的时间与领导人分别是什么?
4、 关于历史地图的使用:历史地图属于"图象性"的教材,它通过简明的地图语言,显示历史现象发生的时空概念。本课有两幅重要的历史地图,对于〈〈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可以用投影仪打出,使学生对东西方的主要交通路线先有一个初步印象,将所学的中外历史有关知识同课文第一段联系起来,讲述西欧人为什么开辟新航路,要求学生掌握交通要道上的黑海、波斯湾和红海等概念。对于〈〈新航路的开辟〉〉地图,是本节课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地图概念,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成动化地图,四条航线设计成四种不同的颜色带箭头的线条表示,并且设计上动化效果,利用幻灯片放映,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5、 关于课文中插图的使用:
初中学生喜欢课文中的插图,有的学生还超越教学进度去翻看后面的插图,有的还在课余时间用纸蒙在插图上描绘。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本课的插图有10幅(不包括历史地图),如,《达伽马在航行中》刻画了达伽马不畏风暴,不顾疲劳,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
6、 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培养优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让其思维点与教学重点、难点正面撞击。如问:"郑和下西洋较西欧人的远洋航行有着时间早,规模大,航程远的特点,但问什么在世界历史上郑和下西洋反而没有新航路开辟的地位重要呢?"这个问题比较尖锐,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优秀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7、 关于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可以运用巧设台阶的办法,使每一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快乐。如"西欧人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一题,可以用一题多层次的设问的办法,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要求,(如,第一步,问"是什么促使和吸引西欧人到东方探寻财富?长期以来东西方贸易被什么人控制?"第二步,问"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总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教学构想-------说教学程序
1、导入:(3分钟)投影一张现在世界海上航线图,提出问题:今天海上交通四通八达,当初海上的航线是怎样开辟出来的?由此导入新课,并指出"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发生巨大变化的三大标志。新航路开辟是指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人开辟的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非洲或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
2、出示目标:(2分钟)用投影仪打出,师生共同阅读,教师点明本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心中有数,学有目标。
3、导读:(12分钟)在出示教学目标后,用投影仪打出本课的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重点、疑惑点及作出相应的记号(加点、划线、打圈、作批注等),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教师巡回指导,对差生个别辅导,以回收教学信息。
4、导议:(6分钟)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前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主要讨论在阅读中存在的疑惑点,并组织各组选派代表到黑板上填出《新航路开辟简表》,教师仍要巡回指导,并控制好课堂气氛。
看了“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