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历史学习方法 >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

时间: 子文2 历史学习方法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京人

  难点:本课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所讲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历史挂图

  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小学的社会课本和日常的电视剧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下面请大家结合自己所接触的历史知识,谈谈:什么是历史(历史指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教师提示关键词语:过去、现在、将来)

  师生共同归纳: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情。(强调重点词语:人类、过去)

  问:那么,人类是怎样诞生的?历史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我国的历史最早又是由谁创造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人类的诞生

  1.关于人类的起源

  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能为大家讲述一下吗?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

  2.劳动创造人

  师讲述:马克思曾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经科学考证证明:人类是由类人猿经过漫长的劳动演变、进化而来的。

  问: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谁呢?

  生:读课文回答:元谋人

  二、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三.北京人

  1.北京人的体貌特征

  投放古猿、北京人、现代人头像幻灯片,要求:比较三者的头部有什么区别,指出北京人同现代人相比,有什么特点?

  生识图后自由发言。

  师生归纳:北京人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问:北京人既然保留着猿的特征,但我们已经称之为人了,这是为什么呢,它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教师提示:指出人和猿/动物的根本区别──会不会制造工具)

  生答:说明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了。

  2.北京人制造和使用的生产工具

  (1)问:北京人使用哪些生产工具呢?

  生读课文后回答:石器、木棒、天然火

  师投放北京人制造的石器和天然石块,让学生加以区别以加深印象理解。

  问:北京人又是怎样制造石器和木棒的呢?并请同学们分析:北京人制造的工具有什么特点?

  生答:用石块敲打而成;把树枝砍成木棒。

  特点:简单、原始、粗糙

  师强调指出:打制石器。并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知识卡。

  (2)天然火

  教师首先解释何为“天然火”: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火种。

  问:请同学们想象,天然火生成的方式或来源有哪些?(结合文中动脑筋: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种的?)

  生思考讨论后自由回答。

  问:请同学们结合现实生活想象一下,北京人可以用火干什么呢?

  生想象后回答:照明、防寒,烧烤食物,驱赶野兽。

  师投放“北京人用火追逐野兽”幻灯片,归纳指出: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北京人的群居生活

  投放《北京人的生活》和《北京人生活时期的动物》图片,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问题分解:北京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他们的事物来源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学生想象讨论,自由发言。

  师生共同归纳:环境险恶、工具简单粗糙,靠采集、狩猎为生,依靠集体的力量生存下来。过着群居生活。

  师:我们的祖先北京人正是在险恶的环境里,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自然进行着艰苦的斗争,不断进化、进步。那么,十几万年之后的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四.山顶洞人

  投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山顶洞人的生活”图片,要求学生结合图片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指出: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1.结合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指出,山顶洞人在体质特征方面有什么变化?(模样同现代人基本相同)

  2.识“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说明山顶洞人在制造工具方面掌握了哪些先进技术?并举例说明(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例骨针)

  3.在用火方面,山顶洞人获取火种的方法同北京人有什么不同?(会人工取火)

  4.识“山顶洞人的生活”图,说明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怎样形成的?(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

  学生阅读课文自由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归纳总结,填写图表。

  课堂总结、巩固: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依据板书图表提问、巩固强化。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说课稿

  一、说教材地位

  了解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的生活状况是理解中华文明起源于何时何地的基础。本课不仅掀开了祖国历史的序幕,也涉及到人类起源及演变的问题,对同学们今后学习世界史也起着一定的铺垫作用。

  二、说学情

  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新接触历史这么课程,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尚不具备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兴趣是关键。

  三、教材分析和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具体说,还可以包含热爱劳动,学会生存,不怕困难,开动脑筋;热爱自己的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等情感目标。

  (二)重点和难点

  本课简要介绍了祖国境内旧石器时代远古居民的生活景象。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遍及南北,十分丰富。本课只是讲了三个典型: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以发现头盖骨化石闻名世界的北京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典型代表山顶洞人。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另外,知识讲解上,可把氏族的概念及其特点的分析作为难点对待。

  (三)备课思路

  1.人自来有喜欢寻根的天性。“人类是怎样产生的?”教师可利用“导入框” 中提出的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说说他们所知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并由此导入新课。女娲造人、亚当与夏娃,是东西方关于人类起源的典型故事,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讲。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轻松的氛围中,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与欲望。注意问题:明辨神话传说和依据考古科学的断定,明确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的区别。最终归结到人是由古猿变来的。

  2.“我国最早的人类”一目应由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图片获取相关知识,教师运用多媒体投放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把握基本知识,如地点、年代、生产生活、地位等,教师结合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适时点明一点:远古人类在缓慢的发展进化,在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来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

  3.“北京人”的发现,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为主。师补充介绍:第一,比较具体地介绍1929年裴文中发现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第二,介绍迄今为止,出土的人类化石包括6件头盖骨、15件下颌骨、157枚牙齿及大量骨骼碎块,代表约40个北京猿人个体。洞内还发现近10万件石器。讲这些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忆,而是引出“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这一结论。补充1987年被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述能力。教师结合学案提供的表格,提醒学生从前额、眉骨、颧quan骨、嘴巴、下颏ke等5个方面观察对比。让学生“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归结出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是,教师要强调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4.打制石器和使用天然火。讲北京人的打制石器,使用幻灯片,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注意它与天然石块的区别:是经人工打制的工具。教师在扼要说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的证据后,可让学生“想

  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合理想象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补充。为什么说“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可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议论。但是最终的表达还要回归课本,火的作用用途有具体的4个方面,培养学生自己一丝不苟的认真梳理,不可丢三落四。火的意义则要用总结性的语言得出结论。

  5.北京人过群居生活,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所决定的。这一点,教师点到即可。然后,可让学生看课本第一幅彩图《北京人的生活》和第3页的图画,“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 让学生浮想联翩,自由表达。但不外乎集体行动、采集狩猎、火烤食物等主要环节情境。情感目标可落实以下几点:珍爱集体、团结协作;学会生存;勤劳+智慧,克服困难。

  6.教师请一学生读“活动与探究”之中“1.议一议: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阅读“山顶洞人”这一子目,要求学生从课文中寻找答案。阅读后,可让学生互相议论,再请同学起来说一说。在议论、回答的过程中,教师可分两步引导学生:第一,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明显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即引导学生注意找准比较的角度,如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人工取火、社会组织等方面,以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第二,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图画(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效果更好的幻灯片),并请学生朗读课文有关的小字部分。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山顶洞人会制造骨针,有了装饰品。这能够说明什么?”从而自然地引出结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 同时可补充旧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时代等知识,

  7.“氏族”这一概念对初一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教师可作为讲解的难点加以解释。首先让学生理解氏族是一种比原始人群更进步的集体组织,对其主要特点可抓准六个字给予通俗的解释:“血缘”(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公有”(没有私有财产)、“平等”(共同劳动,共同享用食物)。

  四、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观察配合课文的有关图画,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参见教法建议),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历史要善于抓比较、抓联系。本课中的“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对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很有助益,教师应适度提示学生比较的角度,抓准对应的比点。可列表如下:

  五、总结升华

  在课堂梳理总结时我总结全文,向知识目标及情感、目标靠拢: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1、盘点收获---以填表格的形式检查巩固基本知识。

  六、当堂检测 及时巩固----分别针对本课的基础知识及重点难点。

  七、板书设计(因为充分详实的多媒体课件及表格,所以板书以课题与小标题为主,结合老师需要重点强调的解释的三个问题。一目了然,简单明了)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元谋人 劳动

  2、北京人 火

  3、山顶洞人 氏族


  看了“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教学设计”

6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