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
3.掌握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4.掌握清朝的疆域。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历史脉络走向的能力。
2.通过对清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叛乱、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等史实的学习,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分析清朝采取的民族政策对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土尔扈特部千里迢迢回归祖国,是值得我们歌颂的爱国主义行为。
教学重点
1.“__、班禅和驻藏大臣”
2.“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教学难点
1.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封号等的掌握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1.纵向联系法。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已初步掌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线索,这一课应进一步强化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所以,在讲这一课时,可引导学生回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理解本课的主题。
2.图文结合法。这一课介绍的都是边疆少数民族的内容,人名、地名较多,应指导学生用好地图,注意把每一个重大事件和清朝中央政权的管辖范围在地图上进行标示。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课件,对重点的内容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来进行掌握。
3.讲解法。对于课本上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如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等,可用讲解法。
4.讲述法。本课具体史实较多,可通过对一些历史史实进行具体的讲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5.影视辅助法。涉及本课内容的影视作品较多,可用来辅导教学。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影视作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1771年秋天,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依山面湖的万树园里摆下盛宴,招待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并举行一系列游园活动。接连几天,万树园里灯火辉煌,鼓乐喧天,歌舞欢腾,洋溢着一派民族团结的欢乐气氛。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是怎么一回事?乾隆帝为什么如此隆重地招待他们的首领渥巴锡?清朝的民族关系中还有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我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来了解这一方面的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我国西藏地区普遍信仰佛教。__和班禅是两位最高的藏传佛教首领。1652年,五世1__亲自到北京朝贺清朝入关,为什么顺治帝要隆重接待,并在安定门外修建西黄寺供其居住?第二年__离京返藏时,顺治帝又赐予他什么称号?为什么?
导入语例示三:
同学们,请看下面的投影。
投影打出的是清朝人描绘的乌什酋长欢迎清军的情景。1758年,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镇压。叛军逃到乌什,酋长下令关闭城门,清军一到,酋长却牵着牛羊出城迎接。这是为什么?你认为清军能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板书]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一、__、班禅和驻藏大臣
1.册封制度的确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了解册封制度的具体内容。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清朝对藏族宗教领袖的册封制度是怎样确立起来的?
[学生回答]清入关后,西藏的佛教首领__五世,亲自入京朝贺。顺治帝隆重接见,并修建西黄寺,供他居住。顺治帝还正式赐予他“__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__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教师讲解]西藏宗教主要是佛教。它有许多派,其中的黄教创始人是宗喀巴,他的弟子中最著名的是__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他们是西藏佛教地位最高的两位领袖。清朝初年,继承了明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早在清太宗皇太极时,__五世就与清朝有书信往来。顺治九年(1652年),__五世受邀请,率领藏官侍从三千人亲赴北京。__五世进入青海境内时,顺治帝派内务府大臣前往欢迎,并由国库发给口粮,赏给金顶黄轿入都。__五世到北京后,住在特为他修建的西黄寺里面。顺治帝在太和殿设宴,为__洗尘,并赏赐黄金550两、白银11000两、大缎1000匹和许多珠宝、玉器、骏马。第二年,__五世回西藏时,顺治帝又送去有满、汉、蒙、藏四种文字的金册金印,封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__喇嘛”,(板书1.册封制度的确立)简称“__喇嘛”。“普通”是梵文的意译,又译作“圣识一切”;“瓦赤喇怛喇”是梵文的音译,意为“金刚持”,亦译作“执金刚”;“__”是蒙语海的意思,“喇嘛”是藏语上师的意思。
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又遣使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班禅”是梵文大师的意思,“额尔德尼”是满语珍宝的意思。这样,清政府确定了__和班禅的封号,和他们在宗教上、政治上的法定地位,并规定了以后历世__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从而加强了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继续看课本上的内容,看清朝在加强对西藏的统治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__、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__和班禅的继承,必须请报中央政府的批准。
[教师小结]上面同学们所提到的实际上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驻藏大臣的设置;二是金瓶掣签制度。(同时板书:2.驻藏大臣的设置3.金瓶掣签制度)
[教师讲解]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一人,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协助地方政府处理政务,这使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隶属关系进一步加强了。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经清朝中央审定颁行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详细规定了驻藏大臣的地位和职权,明确指出:驻藏大臣督办西藏事务,地位与__、班禅平等。__喇嘛的转世必须由驻藏大臣监督,用清朝颁发的金本巴瓶抽签决定;__、班禅的坐床典礼,也由驻藏大臣主持。地方政府噶伦(政务委员)以下大小文武官员,一律由驻藏大臣会同__喇嘛拣选人员奏请中央任命;这些官员的升降赏罚,也由驻藏大臣主持。地方政府处置罪犯,必须呈报驻藏大臣备案。官家、贵族和寺院所属封地范围内的人口户籍,须一律造具花名清册,送交驻藏大臣和__喇嘛处各存一份,以资稽查。西藏地方的赋税和地方政府的收支,统归驻藏大臣稽查总核。全藏差税的增减和各地储备粮饷的数目,统由驻藏大臣统一核定安排。有关西藏一切对外交涉事宜,统归驻藏大臣全权处理。毗邻外国写给__、班禅的信件,必须报明驻藏大臣查验,由驻藏大臣代为酌定回信。外国侨商旅藏期间,必须持有驻藏大臣发给的路证,办理登记手续。
关于金瓶掣签制度,请同学们先来看一段投影。
[投影显示]
1995年11月29日,藏历木猪年十月八日,是藏传佛教一个大吉大利的日子。这一日,认定第十世班禅大师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按照藏传佛教仪轨隆重举行。
黎明时分,大昭寺灯火通明,香烟缭绕。在佛祖龛前的台上有一排座位。在那里就座的,是专程赴藏主持金瓶掣签仪式的国务院代表、国务委员罗干,国务院特派专员、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江村罗布,国务院特派专员、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在释迦牟尼像左侧入座的,是西藏自治区的领导人;右边入座的,是44名区内外高僧大德。
早晨5点钟,罗干庄重宣读国务院对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确定3名男童为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金瓶掣签候选对象的请示》的批推书:“国务院同意3名男童作为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候选对象,按历史定制,适时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像前,由国务院派员主持金瓶掣签,认定转世灵童真身一名,再报国务院批准,继任为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以昭大信。此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罗干宣读完,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之后,江村罗布分别用藏语和汉语郑重宣布:“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灵童金瓶掣签仪式现在开始!”
随着掌声,两名金瓶护卫喇嘛,将放置在佛祖像前的金瓶捧至台中央的案桌上。
工作人员将瓶盖揭开,取出象牙签牌,将事先用藏、汉文书写好的3名候选男童名字贴在签牌上,置于托盘内。江村罗布宣布:“现在验核候选灵童名签。”
在场的国务院代表、特派专员、自治区领导和区内外佛教界的高僧大德以及3名候选灵童的父亲,一一验核了写有3名候选灵童姓名的签牌。确认签牌准确无误后,国务院特派专员叶小文再次认真验核每一只签牌,逐一装进黄绸袋并加以密封,同时宣布:“名签书写正确,密封完毕。”
扎什伦布寺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喇嘛?次仁恭敬地向释迦牟尼像和金瓶叩头礼拜,接着将3支名签收入金瓶,摇晃数次,盖好瓶盖。江村罗布宣布:“将金瓶捧至释迦牟尼佛像前供奉、祈祷。”两名护卫喇嘛恭敬地将金瓶捧至佛像前,置于原摆放处。同时,喇嘛诵经班齐声念诵起《金瓶经》《上师贡》,在场的高僧大德也同声诵唱。
诵经声停后,江村罗布宣布:“现在请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会长、寻访领导小组成员波米?强巴洛珠掣签”。
这时整个大殿寂然无声。两名护卫喇嘛将佛像前的金瓶捧置于台中央的案桌上。掣签人波米?强巴洛珠是位德高望重、年过七旬、在藏传佛教界佛学造诣高深的代理甘丹池巴(格鲁派总法台)。他走到放置金瓶的案桌前,向佛像叩首,默祷片刻,略等诵经段落内容相合后,揭下瓶盖,用手拨转名签,随后从金瓶中抽出一签,交与主持仪式的江村罗布。江村罗布接过名签,取下绸袋,大声宣布:“嘉黎县的坚赞诺布中签!”他高举着名签向公众展示。江村罗布将名签交给自治区副主席拉巴平措,并由他逐一呈罗干、叶小文、自治区领导人、高僧活佛以及中签男童的父亲查看,查看完毕后,将名签插在金瓶旁的青稞供器上。
接着,扎什伦布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平拉将金瓶中两支余签取出,取下绸袋,请国务院代表、国务院特派专员、自治区领导人、高僧活佛验核,再交未中签两名男童的父亲查看。平拉报告:“余签验核无误!”然后,去掉签牌上的名字,放到托盘内。江村罗布宣布:“余签验核完毕。”接着他庄严宣布:“嘉黎县,父索朗扎巴、母桑吉卓玛于公元1990年2月13日(藏历第十七绕迥土蛇年十二月十九日)所生男孩坚赞诺布中签,待报请国务院批准,继任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在掣签仪式中,主持人宣读的内容自始至终全部用藏汉两种语言表达)。
此刻,全场近千名各族代表、信教群众齐声欢呼“拉加罗!拉加罗!”(“神断”胜利了),并向空中抛撒象征吉祥圆满的青稞粒和吉祥花瓣,以表示庆贺。护瓶喇嘛将金瓶和中签名牌一并供奉在释迦牟尼佛像前。
金瓶掣签仪式至此圆满结束。
[教师讲解]同学们,刚才在投影里看到的是十世班禅大师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传承方式。中国元代(13世纪)对大活佛实行册封制度,明代、清代逐步将大活佛转世纳入中央政府管辖和国家典章法制范围之内。清朝政府为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杜绝在转世中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现象,建立起以金瓶掣签为中心环节的较为完整的制度。
公元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颁赐一个金瓶于拉萨大昭寺(后移布达拉宫),专掣__、班禅等藏族大活佛;再颁赐一个金瓶于北京雍和宫,掣定蒙古族的大活佛。二百多年来,金瓶掣签制度为历代中央政府所坚持,为藏传佛教界所拥护,成为不可更逾的认定__、班禅转世灵童的历史定制。据清朝理藩院统计,从清朝乾隆末年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仅西藏地区就有39个主要活佛系统的灵童,是经过金瓶掣签而继承佛位的。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投影显示]
清政府颁赐的金瓶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上小字内容,让学生了解宗教界爱国人士对维护祖国统一做出的贡献。并引导学生回答“动脑筋”中关于须弥福寿庙的问题。引导学生得出“说明了汉藏文化的融合,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结论。教师介绍《须弥福寿之庙碑记》:乾隆帝亲撰的《须弥福寿之庙碑记》,竖立在须弥福寿之庙的碑亭内,高约12.5米。碑下承以龟趺,龟趺、碑身和碑首各用一块巨石制成。乾隆帝在碑记中记述了从顺治帝到他本人的文治武功,褒扬了边疆各地少数民族的“倾心向化”、拥护中央,并突出强调班禅六世前来朝觐,是“不因招致而出于喇嘛之自愿”,表明清政府与西藏关系之密切。它生动地反映了清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教师过渡]清朝初年,除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统治以外,还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保持新疆地区的稳定,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措施。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这一方面的内容。
[板书]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大小和卓叛乱及其被平定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找出大小和卓叛乱的原因,清军平叛的过程。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在西北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居住着维吾尔等族人民,由于他们大多信仰伊斯兰教,清代常把这个地区称为“回部”。乾隆帝时,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反清叛乱,建立割据政权。清军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两年的战斗,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清军平叛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1)大小和卓的分裂活动,残杀虐待维吾尔族人民,丧失民心,违背历史的发展趋势,维吾尔等族人民因此支持清军的斗争。(2)清政府的平叛策略正确,只杀叛乱首领,不杀无辜民众,顺应民心。
[教师引导]清军在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后,对西北边疆的管理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清朝设置伊犁,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朝军队驻扎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板书]2.伊犁的设置
[教师讲解]和卓是波斯语的译音,本是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始祖穆罕默德后裔和伊斯兰教学者的尊称。新疆伊斯兰教封建上层人物也自称“和卓”。这里大小和卓是指天山南麓维吾尔族封建主玛罕木特的两个儿子罗尼都和霍集占。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了反对清朝中央政府的叛乱。他们号召各城起兵反清,一时协从的有几十万人,叛军控制了天山南麓的大部分地方。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帝派清军进入南疆(天山南麓)平叛。起初,清军出师不利。但由于大小和卓残酷地压迫维吾尔族人民,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清军攻克库车后,小和卓逃到阿克苏,守城维吾尔族人闭门不纳,只得逃到乌什,同样为乌什维族人所拒,遂退保叶尔羌。大和卓则据守喀什噶尔。大小和卓相约各守一城,两人相为掎角,抗击清军。第二年,清军两路会师在叶尔羌城东黑水河畔击败叛军,乘胜分军,攻取喀什噶尔和叶尔羌。大小和卓见大势已去,大掠城中财物后率部逃往帕米尔。清军追至伊西洱库尔淖尔,将叛军围在山岭上,一面施放火器,一面大呼招降。叛军“降者蔽山而下,声如奔雷,小和卓木手刃之不能止也”。大小和卓带着妻孥旧仆三四百人逃奔巴达克山(今阿富汗东部)。清军派人与巴达克当地部族交涉,不久,当地部族将他们杀死,把尸首送交清朝。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终于粉碎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教师强调]“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一目,要掌握以下四点:(1)回部。回部指居住在天山以南广大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2)大小和卓的叛乱是回部上层的叛乱,他们分裂祖国,残害维族人民,激起当地人民的不满。(3)清政府讨伐大小和卓叛乱,注意政策,得到维族人民支持,终于平定了叛乱。(4)清政府在平叛后,设置伊犁管辖整个新疆地区,这就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教师过渡]同学们,在清朝初年的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斗争中,土尔扈特部的回归,描写了一曲民族团结、友爱,体现中华民族向心力的赞歌。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展开学习。
[板书]三、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教师引导]请大家把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下,了解土尔扈特部回归的艰难历程。
[学生看书]……
[教师讲解](挂《清朝疆域图》)
明朝后期,蒙古族按照活动地域的不同,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漠西厄鲁特蒙古。清初除漠南蒙古归属清朝版图以外,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也都臣服了清朝。
厄鲁特蒙古分为四大部: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结成松散的联盟,以和硕特部的首领为盟主。17世纪初,准噶尔部在其首领巴图尔浑台吉(台吉、浑台吉是蒙古贵族的称号)统治时期,势力逐渐扩大。土尔扈特部因受准噶尔部排挤,西迁到伏尔加河流域游牧,和硕特部也迁移到青海一带。厄鲁特四部联盟至此基本解体。
土尔扈特西迁到伏尔加河下游,定居下来以后不久,俄国的势力也到达了他们的北边,并力图把土尔扈特变成他们的附庸。土尔扈特极力维护自己的独立,继续保持和蒙古其他各部的联系,互通婚姻,参加集会,不断向清朝进奉表贡,到西藏熬茶礼佛。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因道阻不通,阿玉奇汗派使者经西伯利亚来到北京。同年,康熙帝也派出使团前往伏尔加河下游探望他们。阿玉奇汗欣喜若狂,详细地询问国内的情况,表示了土尔扈特部“属籍中华”和祖国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说“衣帽服色略与中国同,其俄罗斯乃衣服语言不同,难以相比”。
阿玉奇汗逝世以后,沙皇俄国加强了对土尔扈特的控制。沙俄政府为了对外扩张,向他们征收苛重的赋税,不断地征发兵员。土尔扈特的七八万战士在沙俄的对外战争中丧失了性命。沙皇政府还沿伏尔加河、乌拉尔河、萨马拉河修筑堡垒,驻扎军队,准备随时镇压土尔扈特部的反抗。
1761年,渥巴锡继承汗位以后,沙皇政府不断向伏尔加河流域移民,派遣常驻官员,推行东正教,策划把那里变成为一个俄国的新行政区域。1770年,又强令16岁以上的男子尽行出征,阴谋借对外战争把土尔扈特部消灭掉。26岁的渥巴锡召开了绝密会议,组成领导核心,决定开展武装斗争,率领全部族回归祖国。十一月,渥巴锡以防御入侵为名,下令每户派出一人到某地集合,数万名骑士如期赶到。会上作了动员,一致决定东归,并立即开始各种准备工作。
1771年一月四日,渥巴锡召集全部族战士,宣布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已下令要他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圣彼得堡去做人质,还要挑选一万名骑士参加俄国军队,因此,要么失去自由,忍受奴隶的枷锁,要么脱离俄国,回归祖国。一月五日,震惊世界的土尔扈特部反抗沙俄压迫的民族武装起义爆发了。他们歼灭了监视他们的沙俄官员、军队和其他人员,焚烧了自己的宫殿、村落和带不走的粮食、物品。草原上升起了巨大的烟柱。渥巴锡骑在马上,举着鲜艳夺目的彩条旗,带着17万部众,分三路离开居住了一百四十多年的伏尔加河下游,踏着积雪,向太阳升起的东方——祖国前进。
渥巴锡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十多天的时间就跨越千里草原,穿过冰封的乌拉尔河,进入大雪覆盖的哈萨克草原,摆脱了沙俄几万军队的追袭。在哈萨克草原上,他们突然遭到哥萨克骑兵的袭击。九千多名战士在激烈的血战中牺牲。他们继续前进,全歼了抢先占领东进必经险要奥琴峡谷的哥萨克部队。在炎热的夏季,他们缺粮饥饿,疾病流行,击溃了从奥伦堡等地派去的两万追兵。到六月,土尔扈特部历时半年,行程一万多里,历尽千难万险,付出了人员减半的巨大牺牲,终于回到了祖国。他们献出了永乐八年(1410年)明朝政府敕封给他们祖先的汉篆玉印,表示回归祖国的诚意。
土尔扈特重返祖国后,乾隆帝立即命令妥善安置他们在准噶尔盆地和科布多一带游牧,发放了大批救济物资,计马、牛、羊二十余万头,米、麦四万多石,茶二万余封,羊裘五万多件,棉布六万多匹,棉花六万斤,以及大量的毡庐等等。渥巴锡等被迎接到承德,在木兰围场随围观猎,在避暑山庄里盛会赐宴。土尔扈特的各级头领都封了官爵,渥巴锡被封为卓哩克图汗(即英勇之王)。乾隆帝还亲自撰写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刻成两块巨大的碑石,树立在避暑山庄北普陀宗乘之庙的两侧。
(在讲解完之后,教师可以放电影《东归英雄传》里的一些镜头,让学生理解土尔扈特部回归过程的艰难。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过渡]清朝前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得到巩固,疆域空前辽阔。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课的第四个问题:清朝前期的疆域。
[板书]四、清朝疆域
1.疆域四至2.民族3.管辖
[教师引导]同学们从课本上找出清朝疆域的四至并落实到《清朝疆域图》上。然后自己画一个简图来表示。看一下,在这么广阔的土地上,生活有哪些民族?清朝是如何对他们实施管辖的?
[学生看书]……
[显示样图]
1.疆域四至
[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课的内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它和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的内容密切相联,即清政府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进行斗争;对外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本课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三个方面分别叙述了清朝中央政府对__、班禅的册封以及驻藏大臣的设置,从而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等,使清朝中央加强对新疆等地区的统治;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则进一步展现了祖国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同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清朝前期的疆域,基本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关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含义,同学们应该理解:在清朝统一政权下,我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包括满、蒙、回、藏、维吾尔等五十多个民族共同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得到开发,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基本奠定了今天的民族格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学科分析:
我担任的是7年级历史学科,它承担着培养学生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的历史分析能力等任务,但7年级历史作为一个非中考学科,就要求教师们必须给主科让路,尽量不占用课前课后与课外的时间成为我们的选择,这使我们要完成的任务就必须尽量在每节课45分钟之内完成。所以向45分钟要质量是我们唯一的法宝。幸亏我们学校每周每班有3节历史课,这让我每节课的强度稍轻松一些。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内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它和第17.18以及后边要讲述的20.21.22课的内容密切相联,分别讲述清朝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民族关系,等各方面的内容。19课找中讲述的是清政府对西南西北等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管辖。与18课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稳定全国的局面,也是清朝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完美展现。
3.教材的内容要素分析:
本课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别叙述了清朝政府西藏、新疆不同的处理方式;以及土尔扈特的回归后妥善的安置,进一步展现了祖国与少数民族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在政府和少数民族的共同努力,促进了民族间的友好交流,边疆开发,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明显的有了差距,有不小的一部分在课业负担较重的情况下,已经完全放弃了学习,“混”的态度和“混”的学生已经高达30%左右,中间生占40%左右,他们在坚持还是放弃中努力和挣扎,余下大约30%的优秀生基本能完成学习和探究,这种3、4、3的比例让我在备课的时候既要考虑到优等生的拔高,又要照顾到中等生的进步,也要为稳定那批“混”生做好引诱坚持的准备。(所以有时候学案趣味性与严谨性并重)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更直观,更生动,把学习历史变成一种指导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反省自己的镜子。
5.课题的教学目标要求:
根据上述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清政府册封__、班禅的制度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乾学习清政府对不同民族,采取灵活措施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明白条条大路通罗马。
(2):认识到清朝前期的国力强盛,社会安定,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以及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重要前提。明白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大才是硬道理。
(3):清朝前期的疆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奋斗中逐渐形成的,它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国家是全国人民的。
6.重点、难点、关键:重点:
“__、班禅和驻藏大臣”与“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__、班禅和驻藏大臣”让学生分两部分掌握:一是清政府确定了__、班禅的册封制度,从此,历世__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二是清政府设置的驻藏大臣与__、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从而加强清政府对西藏的统治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让学生分两部分掌握:一是乾隆时,天山以南的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祸及当地人民。二是清政府招降不成,调兵平定了叛乱,而后设置伊犁,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难点:
本课内容虽然主题明确,人名、地名、封号等较难掌握,同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的概念,学生也较难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应让学生理解,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得到开发,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
7.方式及教学手段选择:
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思维特点,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独立自学、提问引导与讨论相结合,借助学案,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方法,营造轻松生动氛围,使学生乐学,好学,努力学,圆满完成任务。
二、教学意见和设计:(所有插图请参考ppt)
1.温故知新
A)说一说:清朝前期,中原王朝与西藏和新疆分别有哪些交往?
B)读图说一说:为了捍卫祖国领土完整,清朝在建国初年在东北、东南两地曾做过哪些努力?
C)材料一:从明初开国不久(约在公元1370年左右)到万历年间(公元1600年左右)的200多年时间里,基本完成了明代万里长城的修筑工程,其中成化和嘉靖两个时期修建的规模较大。洪武十四年修筑山海关,弘治十四年修筑嘉峪关,一些城堡直到明末仍在修建。
材料二:康熙皇帝经过长城时做诗:“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乾隆皇帝说:“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说一说:
1:长城最初是哪个朝代为何修建的?
2:明代时期长城以北生活着被赶走的蒙古人和逐渐强大的女真人,都属于我国少数民族,明代不断修建长城的目的何在?
3:根据问题1和2,说说明朝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有过是什么态度?
4.你知道康熙皇帝说这话的意思吗?他赞成明朝的做法吗?
5.预示着他对少数民族可能实行什么样的政策?乾隆皇帝的话是要用喇嘛庙把十万兵关在外面么?(带着这种疑惑我们一起看看清朝时如何处理民族问题的)
设计意图:通过会忆过去的知识,感受我国对西藏和新疆的历代管辖,以及引出今天的新课清朝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3.合作交流研讨
1:乾隆给西藏六世班禅修建的须弥福寿之庙,是一种汉藏合璧寺院,它的出现说明什么问题?
2.乾隆在发兵时,为什么宣布“只为擒拿大小和卓,维吾尔族等人民,皆为无罪之人,不要株连”??
3.感受大小和卓的叛军的所作所为和清朝政府的应对措施,用历史语言证明一下清军一定会胜利。
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_____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上所述:清军必胜无疑。事实证明:金窝银窝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伟大的民族不但需要有杰出的政府,更需要热爱祖国的子民。
4.结合18课的知识下图,说说清政府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和安定做过哪些努力?
5.说一说:对比清朝1820年疆域图和现在的中国版图你有什么发现和问题。小组间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几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前后联系历史,培养收集知识,比较知识,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