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些角度赏析句子
从哪些角度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角度)
一、了解所要赏析的句子特点和类型
1.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分为描写类和议论抒情类句子:
⑴描写类,指描写景物(自然景观,含植物)、人物或动物的句子: 例1:旭日初照,阳光如花朵一般在河面盛开。(09年宁波卷第16题)
例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样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09年兰州卷第16题)
例3:它(指“猫”)如饿虎捕羊似的,拱着背,弯着两只前爪,尾巴竖得高高的,两只金黄的眼睛盯住斑鸠,它的胡子利箭似的动弹着。(09长春卷第19题) 简析:例1是个描写景物类句子,例2是个描写人物类的句子,例3是个描写动物类的句子。
⑵议论抒情类,一般多是揭示主旨的句子:
例: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08年陕西卷第15题)
简析:这个例子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启发读者来思考黄河精神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揭示主旨。
2.从语言表达角度看,分为运用修辞、句式特殊的句子及一般句子: ⑴运用修辞句:
例:它(指“火光”)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着迷航的人回家。(09沈阳卷第16题)
简析: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使表达生动。常见的修辞还有:比拟(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⑵句式特殊句:
例: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09年南昌卷第18题)
简析:此句句式比较特殊,属于短句。常见的特殊句式另有:长句(或长短句
结合)、整句与散句(或整散结合)、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等。 ⑶一般句子:
例:每一次回来,他都是精疲力竭,脸色蜡黄,像大病初愈的样子。(08年福州卷第22题)
简析:此句没有运用修辞,句式也不特殊,是一般性句子。
3.其他。
如看似矛盾、却蕴含作者深意的句子――“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 (鲁迅《孔乙己》),“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向读者暗示了社会的残酷阴冷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了解了所要赏析的句子的特点和类型后,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可以有重点、有针对地加强对若干句子的理解品味,提高鉴赏能力。
二、明确赏析句子的角度和答题步骤
如何赏析句子?最根本的是要掌握赏析句子的角度和答题的步骤。
1.领会赏析句子的若干角度:
赏析句子的角度有哪些?
综合各地中考试卷中对语言赏析类试题的提示,可以归纳为:看语言表达,看内容情感,看写作方法等,且都必须说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作用”)。 ⑴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
考察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⑵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
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⑶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
这里所谈的写作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
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在中考赏析类试题中,有些题干中明确规定了赏析的角度,有些没有规定、但提示了赏析的角度,当然也有一部分试题既不规定赏析角度,也不提示赏析角度。所以,在赏析句子时,我们首先要看清题意,明确赏析的要求,落实好赏析的角度。
其次,赏析句子时,还要尽可能角度多样,做到赏析充分。这角度,其实就是得分点。
2.规范赏析句子的答题步骤: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其中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乱”。这固然是因为考试时间紧,但更主要的还是不懂按步骤规范答题。那么,怎样有步骤地答题呢? 首先,先在文中找到所需赏析的句子,即将句子回归原文,并将句子放在整个段落甚至前后段落中理解,简要地说,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其次,细读所要赏析的句子,根据题意,或主要从某个角度回答,或从多个角度较全面、充分地回答。
最后,将上述思考的结果,整理下来,做到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三、举例说明赏析句子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种情况:给出赏析句
例1: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09年南京卷第14题)
要求:赏析句子。
简析:本题只提出一个大的要求“赏析句子”,没有作任何限制,赏析时自由度很大,思考时要尽量周到些。根据上下文可知,该句描述的对象是蔷薇花,属于景物描写;通过想象,以“躲”“妆”“笑”来形容花,将花人格化,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表达形象生动,并揭示了花的特点;“素素妆,淡淡笑”,句式上是对偶句。全句显然渗透着“我”对花的喜爱之情。
答案示例: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蔷薇花的不张扬、素雅,抒发了
“我”对蔷薇花的喜爱之情。“素素妆”与“淡淡笑”还运用对偶,句式整齐,对仗工整。
例2: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去,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09年福州卷第21题)
要求:本文对送水工的描写文字不多,却令人回味,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简析:这个句子主要描写送水工的动作,表现他的人品。为什么“想进来”却 “又把头缩了回去”?这是理解人物的关键。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答案示例1:“悄悄推开”这一细节,写出了送水工怕影响图书馆安静的氛围,推门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十分传神,突出了送水工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了他的修养。
答案示例2:“推”“伸”“看”“缩”这些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送水工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的修养,也为下文他脚套塑料袋进门的举动作铺垫。
例3:她(枫叶)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09年安徽卷第7题)
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谈谈句子的表达效果。
简析:“语言运用”具体包括哪些方面?一般指“修辞”“句式”“用词”。结合这个句子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采用了整齐的句式,用词无特别之处,则不必分析。
答案示例:运用拟人,采用整齐的句式,表达了对枫叶的赞美之情,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抒情色彩。
例4:有的时候鸡也会跳上去,在上面叽叽咯咯地叫着,好像那石头也是它下的蛋似的。
要求: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09广东卷第16题))
简析:这一句写的是,看到鸡“跳到石头上叫”,“我”产生了“那石头也是它
下的蛋”的想象。此句里的“好像”,不是比喻词。加点词要注意理解。
答案示例:看到鸡在石头上“叽叽咯咯”地叫,便把石头想象为“鸡下的蛋”,充满童趣。
第二种情况:未给出赏析句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试题并没有明确你要赏析的具体句子,只提出了对所要赏析的句子的大致要求,给考生的自由度更大,但要求却并没有因此降低,仍需要细心答题。
例:“本文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对此加以简析”。 (09年黄冈卷第27题)
简析:回答此题,先要理解“环境描写”,接着从文中找出一句,然后结合上下文及句子本身分析人物心理,最后组织答案。
答案示例:“月色清凉如水,冷得让她心疼。”——月色以“清凉”来形容,给人感觉是“冷”“心寒”,很好地烘托了她心灰意冷、情绪低落的心境。
除赏析句子外,中考试卷中还出现了对“字词的赏析”(09重庆卷第14题)和对“段落的赏析”(09年呼和浩特卷第14题),其本质都是一样的。所赏析的句子,可以出自现代文以及诗歌中(不另外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