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别称有哪些
农历十月十五被称作下元节,祭祀祖先的'“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诞”、“下元水官节”。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而“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三官大帝又被分别对应于尧、舜、禹,所以,下元水官也就是因治水而闻名的大禹王。
下元节在古籍中也有所记载。《中华风俗志》有云:“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后来演变为民间祭祀祖先、追念先人的日子。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苦厄,老百姓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因此,在下元节这天,人们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与人生的安详。
下元节的来历
下元节来源于道教。在道教中有所谓上元、中元、下元“三元”的说法,到魏晋南北朝时,道教又将“三元”与“三官”联系起来,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即天官、地官、水官。
三官大帝被分别对应于尧、舜、禹,下元水官也就是因治水而闻名的大禹王。
三官的诞生日又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因此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在道教信仰中,三官信仰是比较普遍的。“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很多人都是很熟悉的'。水官,全称“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俗名水官大帝,隶属太清境。
水官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掌管江河水帝万灵之事。每逢十月十五日,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
传统下元节主要民俗活动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
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
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下元节饮食风俗
饮食风俗是节日习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元节也有其独特的节令食品,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
“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
古代下元节怎么过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是民间传统的下元节,又叫做“下元日”,是一个源于本土道教信仰的节日,在我国已经有了十分悠久的历史,至今各地在下元之际都有祭祖扫墓等习俗。
每年农历十月十五,便是下元节,也称作“下元日”丶“下元”。其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的由来,在古籍中也有所记载。《中华风俗志》有云:“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后来演变为民间祭祀祖先、追念先人的日子。
下元水官全称“五气三品解厄水官”,总管九江四渎、三河五海、十二溪真圣神君,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记录众生功过之条。每年十月十五日,水官考籍,按照众生善恶功过,随福受报,随孽转形。道观此日设斋建醮,禳解厄难,超度亡人。
对下元节的特别重视,始于崇奉道教的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二记载:“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庚辰,诏自今下元节宜如上元,并赐休假三日,着于令。”《宋史》卷一一三则有:“太平兴国二年七月中元节,御东角楼观灯,赐从官宴饮。五年十月下元节,依中元例,张灯三夜。”
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中也写道:“(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过去在民间,每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这炉神就是民间神话中说的太上老君。
民俗学者同时指出,下元节时值农历十月,由于秋冬气候特点,引起了人们心理变化,需要与祖先沟通情感以求慰藉。同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为了感恩祖先,人们选在在下元节祭祀先辈,所以下元节就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从宗教节日变为一个表达民俗情感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