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发展智库联盟成立
潘晓岗致辞时分享了三点体会。第一、中国式现代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工作的协调性、联动性、整体性。第二、深化合作交流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上海将继续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第三、要更自觉地将合作交流工作放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谋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服务上海高质量发展。
许征致辞表示,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复旦始终坚持高质量推进定点帮扶和对口支援工作,希望与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在帮扶工作实践中实现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优势互补,共同助力乡村振兴伟大事业。期待研究中心和智库联盟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深入对口帮扶一线,不断形成高质量学术成果、提出更多管用好用的决策建议,在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中作出积极贡献。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张学良作为智库联盟代表发言。智库联盟是一个汇聚来自上海和全国其他地区高校、企业与机构的重要平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区域合作交流在理论上与实践中作出更多的创新探索。智库联盟中的高校、研究机构成员将开展深入研究理论、总结宝贵经验,企业成员为高校、科研机构的理论研究提供良好的落地场景。相信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指导、复旦大学牵头下,联盟成员共同努力,一定会为中国式区域合作与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专家建言“中国式现代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在研讨活动中,专家学者以“中国式现代化与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聚焦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区域合作、革命老区对口合作以及共同富裕等内容,建言献策。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农村经济与地区业务部副主任王艳华认为,共同富裕的核心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应从因地制宜扩大帮扶力度、提高帮扶供给和帮扶需求的匹配性、推动市场化长效机制的建立、注重培育帮扶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四个方向提高帮扶效果。上海市对口帮扶工作将从产业就业、民生改善和合作交流三个具体方向,强化双向项目谋划、强化人才培育、建立合作共赢机制。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雯认为,长三角区域要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从而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为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需要加大制度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实现更大突破,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推动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此外,可以借鉴经济地理学的向心力和离心力构建新的合作解释框架,关注合作方的成本收益和多主体利益平衡。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表示,上海与革命老区对口合作,是我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体系的一个具体落实措施,是扩大内需政策落地、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增强的重要途径。他建议下一步要根据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和循序渐进原则,重点从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产业对接、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等方面开展对口合作,从政策协调、合作发展基金、干部人才交流和对口合作机制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上海对口合作革命老区的工作保障机制。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强调了依托“双向赋能”实现共同富裕的新思路。她认为,上海的国内合作交流工作思路需要由过去的“单向对口帮扶”向“全方位双向赋能”转变,实现共同富裕,未来,要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求为指引,以“有什么”和“要什么”为基本原则,重点在产业创新与人才合作、高水平协同开放、消费协作、文旅交往、智力帮扶与社会合作、经验学习互鉴六个方面开展路径探索。
会议由复旦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主办,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发展研究院、复旦大学校外合作处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