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着力发挥优势特色积极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
发挥专业优势,唱响服务“主旋律”。落实学前幼儿普通话教育专项计划,重点面向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持续开展“家园中国”诵读活动,积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组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师生服务队,前往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等地,通过古诗文诵读、红色歌曲传唱、字音辨读等形式,让普通话走进乡村课堂的同时,进一步丰富乡村校园文化,努力把乡村中小学校打造成为乡村文化中心。组织师生参与对口帮扶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线示范培训,录制推普“口袋书”《普通话百词百句》示范音频;面向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兴安盟、贵州省六盘水水城区等地教师开展普通话培训;重点针对乡村儿童青少年,发起建立语言服务公益平台,深入甘肃、内蒙古、四川等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服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与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紧密对接、有效衔接。获评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深化语言文化国际交流合作,联合国外相关高校、研究机构建设中国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海外培训测试中心,依托学校“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中心”海外联盟、孔子学院等平台,持续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交流与协作。与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港澳地区高校建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合作机制,组织年度优秀作品赴港澳等地展演,加强在中文信息技术、语言文字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进一步深化语言文化交流。
拓展推普路径,探索应用“新模式”。关注重点群体,加强语言志愿服务、应急语言服务、特殊人群语言服务等。发起“光明影院”项目,探索将电影视听艺术转化为声音,推出500余部反映新时代新思想新气象的无障碍电影,以进社区、进影院、进图书馆、进盲校、进家庭的“五进”模式,为全国31个省(区、市)2200余所特殊教育学校的300余万视障人士搭建起一条直达心灵的“文化盲道”。积极参与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策划、演出、宣传等工作,通过设计推普视觉形象标识、吉祥物,制作系列推普短视频等,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浓厚氛围。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依托学校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智能语音、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推动语言文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学科交叉融合。依托学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建设语言文字研究基地、智库等,不断推动语言文字科研成果向教育教学、决策咨询、社会应用等方面转化。组织相关研究团队参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中国语言文字数字(网络)博物馆”建设,以“智能融媒体传播”为特色,利用数字化、智能化影像技术及新媒介传播手段,制作壁画文字、龟壳文字等全息影像并配备在线解说,探索构建适应未来媒体形态的国家语言文字传承与推广平台,进一步拓展推普服务社会应用和人民群众需求的新载体新手段,努力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质量推广普及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