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积极推进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目标导向,做好人才精准引进。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优化人才引进结构布局,着力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一流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设置领军人才、杰出人才、青年研究员、优秀人才等多层次岗位,细化各岗位引进标准和聘任条件,不断提升人才引进工作的实效性和精准性。建立“学院—人才工作委员会(或分委员会)—学校”三级人才引进工作机制,由学院负责对师德师风、综合表现等进行考察推荐;人才工作委员会(或分委员会)通过综合评议、现场答辩等形式,对人才的学术水平进行评议;学校校长办公会、党委常委会负责对拟引进人才聘任岗位等进行审定。建立人岗匹配精准度论证机制,组建学校学科建设专门委员会,对前沿交叉学科方向设置等进行论证评议,单列前沿交叉类人才岗位,努力做到人才按需引进。根据不同学科发展需要,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对已通过社会公认度高的第三方评价的、业绩特别突出的高水平人才或急需紧缺高层次特殊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努力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
深化改革创新,加强人才自主培养。实施人才培育发展支持计划,以“振兴三农、振兴农大”为目标,在教师岗位晋升、学术指导、团队经费使用等方面,制定20余项支持政策。加强创新团队培育,支持组建杰出科学家工作室、国家级创新团队、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等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团队集群,不断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和跨学科交流合作。建立青年人才发展快速通道,打破“年限”“单项业绩”等条件限制,重点考察青年人才的突出业绩和原始性创新能力,进一步畅通人才晋升渠道。近三年来,共有25位青年教师以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重大业绩破格晋升高级职称。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的改革意见》《博士后管理办法(试行)》《博士后合作导师支持与奖励有关规定》等文件,将博士后纳入学校师资队伍管理,从实施分类管理、扩大在站规模、提升培养质量、贯通职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博士后岗位人才吸引力度,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实施分类评价,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增加大、小同行专家评价环节,推行代表作制度,设置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新品开发、政策咨询、社会服务等评价指标,突出创新价值、能力和贡献评价导向。面向在解决乡村振兴一线问题、促进行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增设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系列教师岗位,形成涵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多通道教师发展体系。建立教师基本岗位职责制度,开展教师工作量考核,统筹设置各类型教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评价指标比重,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的具体任务标准,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实现优劳优酬,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潜能。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聘期考核机制,建立常规考核、绿色通道、团队考核、代表性成果“四位一体”的综合评价考核模式,对于从事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攻关的教师,给予考核缓冲期,探索长周期考核。加强聘期考核结果运用,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努力构建“能上能下”的岗位聘任和管理体系,切实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创新人才考核制度,根据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分类制定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11类岗位任务,对于业绩突出的人才可提升人才聘任层次,接受更高难度的岗位任务,同时给予更大力度支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引导人才产出更多高质量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