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强化有组织科研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制度保障,创新科研组织机制。聚焦东北振兴战略、钢铁和有色金属行业发展需求,制定《服务辽沈振兴发展行动计划》《服务钢铁和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系统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紧密衔接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出台推进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建设指导意见,健全交叉平台和交叉团队建设以及涵盖人员双聘管理、学术评价和成果认定、交叉学科专业设置、科技人才培养的“1+N”政策体系,不断推动各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积极探索创新团队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学术带头人负责制、团队整体考核制和重大项目聘任制等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在深地深海、人工智能、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打造一批特色鲜明、极具活力的高水平创新团队。持续推进基础研究能力提升计划、国家重大项目承担能力提升计划等,不断完善促进基础研究成果产出的评价考核机制和以突出成果质量、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科研资源配置,推动科研资源和创新要素向重大项目集聚,积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强化对重大科技成果的培育和激励,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奖励项目前期培育、中期助推及后期奖补的全周期激励制度,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努力构建学科、团队、成果一体化推进的科研组织体系。
聚合平台资源,提升集成攻关能力。汇聚整合创新资源,不断增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的培育建设,集聚力量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任务。聚焦国家“双碳”战略及深部资源能源保障等需求,持续推进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建设,努力解决深部工程重大科学问题与核心技术难题;在深部大规模金属矿开采、复杂难选矿综合利用等领域,实现采选一体化工艺与装备系统技术整体突破,助力提升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依托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全国重点实验室,不断推动生产工艺、装备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创新发展,打造钢铁与装备先进制造协同发展的全流程控制与决策综合自动化系统,服务支撑我国钢铁工业与制造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以高端材料制造安全自主供给为核心,推进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构建氢冶金低碳冶炼、高端特殊钢和特种合金制备理论技术体系,提升重大装备用高端金属材料设计、加工及制备等技术支撑,在钛合金、防腐材料、特殊钢、工业母机、工程机械等领域取得新进展。围绕智能工业发展需求和应用实际,强化工业智能与系统优化前沿科学中心建设,研制实现核心技术与工业软件自主可控的软件系统,为我国机械装备和航空装备等制造业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注重团队建设,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不断加强对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支持力度。实施“人才特区”支持计划、创新团队建设工程等,依托“沈阳—东北大学创新港”,探索以学校创新牵引、政府注资融资、企业转化升级的“校—政—企”的联动模式,建设高性能亚稳金属材料研究中心、真空科技与航天工程研究中心、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前沿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打造服务辽宁振兴发展的人才和创新高地。围绕交叉力学、海洋工程、低碳冶金等领域,建设示范性学科交叉平台,支持以院士团队为引领,以青年创新团队等为重点,以学科交叉创新团队为特色的科研团队建设,在师资双聘、招生培养、成果认定、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建立学科交叉高端人才绿色通道,努力为团队长期稳定开展科研攻关提供坚实保障。积极推进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围绕深地资源智能开发、特殊钢冶金、数字钢铁等方向组建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深化与国外知名高校、高水平科研院所等交流合作,着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
完善培养模式,锻造科技后备力量。坚持“四个面向”,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以“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卓越工程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为主要载体的“中学—本科—研究生”贯通培养链条,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拔尖人才。扩大英才计划试点范围,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强化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有效衔接,夯实基础研究后备力量储备。在计算机、力学、化学及物理学等学科布局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着力培养一批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科学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以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打造“智能+”专业集群,加快培育一批聚焦学科前沿、深度交叉融合的核心课程。成立北方高等医学研究院,在医学影像、医学信息化、医用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探索医工结合的新模式新路径,聚力打造高端医学科技人才培养和医学研究的创新基地。围绕装备智能制造、流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资源高效绿色利用等专业领域战略需求,强化与相关行业企业的深度协同,持续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着力培养行业产业发展急需的卓越工程人才。不断探索和扩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以未来技术学院为试点,积极推进本科生导师制、项目制、学分制和贯通制培养,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深化供需对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服务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冶金工业全流程、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与智能化等学科建设,不断推动学科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促进相关领域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重组“矿、冶、铸、轧、材”全流程学科链,加强信息学科对工程学科的“智能赋能”,推动钢铁全流程智能绿色高质生产技术和有色金属加工全流程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钢铁产业工艺、产品、装备、服务等流程。建设黄金学院、黄金科技创新中心、黄金人才产教融合基地等,与相关中央企业共建国家黄金技术创新中心,打造“政—产—学—研—用”全方位融合的人才集聚创新平台,瞄准黄金产业重大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坚,努力服务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辽宁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实体成果转化基地、中试平台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分配机制等,不断缩短技术熟化、转化、产业化路径,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进一步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助力实现东北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