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施一公校长新年献词:致敬时代,拥抱未来
再见,2023!在这辞旧迎新之际,让我们共同将这段意义非凡的历程镌刻为恒久的记忆,敬过往、成远大。
五年,是难忘的历历来时路。
西湖大学自创办伊始就独辟蹊径,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也意味着选择了未知的风险与磨砺。幸运的是,一路走来,来自全世界的3000余位志同道合者陆续加入、携手同行,包括215位优秀科学家担任博士生导师,其中2023年就新增了46位,既有像付向东、杨健、李波、管坤良、金耀初、陈华一等海外执教多年的华人科学家毅然回归,也有像AlexeyCheskidov、MarcoAmabili等对中国充满友好与信任的非华裔学者加盟;更有150余名本科生、1600余名博士生、600余名博士后及研究人员,以及900余名教学、平台、行政和技术人员,跨越五湖四海汇聚西湖,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一起分担创业的甘苦。时至今日,西湖大学走过初创期,正在开辟高教强国的新赛道,我们回望来路,有欢笑有泪水,收获了与众不同的体验,初心弥坚。
五年,是铿锵的改革进行曲。
西湖大学承载着几代人对教育、科技的省思与期许,在办学实践中改革先行。以全职聘用为前提,以准聘长聘为抓手,以年薪制为保障,营造善于创新、敢于冒险的人才发展环境,柴继杰获得2023未来科学大奖,于洪涛、朱听、吴从军、程建军等4人先后入选新基石研究员。博士生“申请-考核”制、本科生“创新班”扎实推进,一流的课堂教学与一流的科研训练相辅相成,牵头承担了国家生物科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任务,与复旦大学联合举办国际暑期学校,塑造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新范式。实行彻底摒弃四唯的科技评价标准,发挥“独立实验室”制的优势,开拓学科交叉研究新方向,建设首个国家级的未来产业研究中心、首批省实验室之一的西湖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以及光电研究院、西湖牧原合成生物研究院等新型产学研平台,构建起“热带雨林式”的原始创新生态,世界首次的重要原创突破达30余项,成功发现了首例具有本征相干性的光阴极量子材料,合成生物技术的关键突破有效推进了饲用豆粕减量替代。风好正扬帆,改革正当时,西湖大学正以独树一帜的理念稳步前行。
五年,绘就关于梦想的同心圆。
“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办学模式,汇聚起从政府到民间的合力,来自社会各界、海内外3万余名捐赠人的沉甸甸的信任,是我们砥砺前行的坚强后盾;5周年之际,校友会正式成立,进一步吹响了社会参与办学的集结号,西湖师生正在以实际行动传承科教梦想。董事会代表校内外多方参与治理、科学决策,顾问委员会从国际国内双重视角提供咨询建议,确保办学方向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人类利益高度统一。与此同时,学校立足中国、联通世界,不断拓展开放共赢的办学空间,与40余所海内外兄弟院校建立伙伴关系,与Cell和Science等国际学术组织建立密切合作,主动架设中西交流桥梁、致力科教前沿变革。西湖大学来自于全社会、属于全社会、服务于全社会,我们相信,汇众流、成江海,一定能为人类明天注入磅礴的新动能。
五年,肇启关于未来的新征途。
西湖大学站在5周年的新起点,正式启动建设一所小而精的医学院,由免疫学家董晨教授担任首任院长,并在杭州市的全力支持下,与市卫健委共建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探索优秀医师科学家的培养路径,开展尖端医学创新。这是西湖大学面向更长远的未来迈出的关键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
前路依然漫漫,但我们信心十足!我们牢记大学本质,以学术为要、学生为本,集聚国际领军、有情怀的科学家、大先生,培养堪当民族大任的拔尖人才,以前瞻性创新为人类进步带来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五周岁的西湖大学,已经开始给世界高等教育和科技进步的大舞台带来别样的精彩和希望。放眼未来,精彩一定会继续,希望一定会不断变为现实。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我们笃信:不畏困难艰险,朝着梦想大步向前,一定能创造奇迹、改变世界!我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长空万里,奔赴新一程!世界,因为有了西湖大学,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