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寒露节气的特点
1、寒露节气主要的特点就是温度逐渐下降。
2、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3、气温逐渐下降。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表示水汽凝结现象,而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夜晚,仰望星空,你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我们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4、这一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气温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寒露的温度比节气时低得多,地面也比节气时冷得多,很可能变成冻露,所以叫寒露。俗语说:“九月节,露水冷了,就会凝结。”此时气温比“白露”时低,露多而寒,故名“寒露”。
寒露是几月几日
今年寒露时间是2023年10月8日21点5分,农历癸卯年八月二十四号。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太阳达到黄经195度,寒露一过,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温度逐渐降低。
寒露节气的养生常识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夏季的凉鞋基本可以收起来,以防“寒从足生”。市民可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2、适时添衣
另外,寒露过后,天气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3、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在秋天里,秋燥是让人烦恼的一件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4、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人们的起居时间也应当做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有“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段,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
5、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悦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苏所长表示,寒露时节养生跟秋分不一样,寒露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
寒露时节养生注意的事项
1.起居的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寒露之后,还应该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的早起,就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
2.饮食的养生
“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寒露时节的燥邪之气容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部,就会让人很容易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饮食调理上还是要遵循“少辛多酸”的原则,雪梨、蜂蜜、杏仁、芝麻、柿子等柔润之品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3、适时添加衣服
除此之外就是,寒露过后,天气会非常的寒冷,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一些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的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的人,那么就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起来,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寒露时节的时候,在起居上,更要合理的进行安排。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的时候,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就会增强。当环境气温降低之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了及时预防感冒,就要适时添加一些衣服。
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4、注意养阴防燥
入秋之后,天气就变的非常的干燥,想必这是很多人都能够感受到的,寒露之后,干燥的程度还会继续加重,一不小心就会中招,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就比如咽干,鼻干,皮肤干燥等等。因此在这个时候就要注意做好养阴防燥啦!
寒露节气的民间习俗
农事习俗
寒露时天气对秋收十分有利,农谚有:黄烟花生也该收,起捕成鱼采藕芡。大豆收割寒露天,石榴山楂摘下来。寒露蜜桃属北方晚熟桃品种,成熟期在寒露前后,故名“寒露蜜桃”。
登高习俗
寒露登高寒露,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中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北京人登高习俗更盛,景山公园、八大处、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
饮食习俗
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