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伏面有哪些讲究
二伏面有哪些讲究
1:辟恶
二伏吃面的习俗早在三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了。《魏氏春秋》上有记载说: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所指的汤饼就是指汤面、面条,最早的面食分为蒸饼和汤饼,后来蒸饼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馒头、饼等面食,而汤饼经过人们的不断加工变得更为细小成为了面条。
古人在热天里吃热面是由于“恶五月”的高温、多雨、以及五毒(蛇、蝎、蜈蚣、壁虎和蟾蜍)对人们生活的侵扰,很容易让人发生中暑、肠胃不适等症状;在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都比较差的环境下,这些病症有时会威胁到生命。而六月与五月沾边,所以六月里的伏天,有“伏日食汤饼,可以辟恶的说法”,因此,古人会用营养丰富的新小麦磨成面粉煮一碗热乎乎的汤面吃,出一身大汗,通过发热来“去恶”、驱走病症。
2:补充营养
二伏天,人体新陈代谢加速,身体大量出汗,会让体内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还会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所以需要及时补充能量。而和大米相比,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也更利于吸收,因为夏粮新收的麦子中营养丰富: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也比大米约高出一倍,吃了不仅美味可口,还营养丰富、有饱腹感,更能补充人体失掉的营养元素和能量。
3:祛湿防暑
在江苏等地区,伏天讲究吃羊肉,再伴以喝烧酒,食后全身大汗淋漓,用羊肉的热带走体内的寒,可谓是以毒攻毒,对人体的健康很有益。而二伏吃面,有着类似的作用,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吃完已经浑身是汗了,再喝上一碗浓浓的面汤,大量发汗帮助排除体内的潮气和暑气,“以热制热”。所以,二伏吃面是必需的~
二伏吃什么传统食物
二伏吃鸡肉
二伏吃鸡主要是流行在杭州地区,这里有“头伏火腿、二伏鸡、三伏要吃金银蹄”讲究。
二伏的时候天气炎热,身体能量流失较快,此时吃一些鸡肉可以帮助身体补充流失的能量,帮助熬过这段难熬的时光。
二伏吃面条
我国自古时候就流传“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五月是传统习俗中的恶月,六月续着五月的尾,也应该要“辟恶”伏面采用新鲜小麦制成,新鲜爽口,食用后身体会出一身汗,发汗可以祛病,因此,二伏吃面条的说法也就一直延续下来了。
伏面的做法有很多,西红柿鸡蛋面、茄汁面、打卤面、凉面等等。
二伏吃鸭肉
在南方地区有“头伏吃鸡二伏吃鸭”的说法。
人们认为三伏天的时候温度较高,身体能量的消耗也比较大,所以,应当要吃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来帮助身体补充能量。
《本草纲目》记载:鸭肉“主大补虚劳,最消毒热,利小便,除水肿,消胀满,利脏腑,退疮肿,定惊痫。”四季之中,鸭肉适合夏季食用。夏季吃鸭子喝鸭汤,可清热滋阴。
二伏饮茶
在江南地区有“头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
伏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在清朝时达到顶峰,一直延续至今,三伏天的时候,气温非常高,这个时候可以喝一些具有清热的茶饮,帮助身体解暑,很多夏天常见的植物都可以运用到其中来。
二伏天热还是三伏天热
二伏天热。“三伏”是一伏、二伏和三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出现在每年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在三伏期间,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其中最热的是二伏。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般来说,中伏的20天是最热的时候。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
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也是进入中伏的时期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二伏天防暑小常识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的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
3、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4、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盐百分之零点三至百分之零点五的凉白开水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量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三伏天可以泡脚吗?
三伏天一般可以泡脚。
泡脚能将虚火寒火往下引,会导致头面部的气血两亏,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疼以及情绪的变化等,再加上三伏天天气比较炎热,头部气血亏虚而引发眩晕等症状,所以一般来说三伏天是不可以天天用艾草泡脚。
但对于身体寒湿重的人,可以在三伏天用艾草泡两到三次脚,在泡脚的同时,喝上一杯生姜红枣水,即可以去寒又不至于泄气。
对于身体非常虚弱的群体,吃了一些补益身体的食物造成牙疼、口腔溃疡等情况,可以每天坚持用艾草泡脚;但注意不要食寒凉的食物,防止寒邪入侵,慢慢的就会发现再吃补益的食物,身体就不容易牙疼、溃疡了,而且体质会慢慢的增强。
如三伏天泡脚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听从医生的安排和治疗,切不可自行随意处理,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