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生物学习方法 >

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

时间: 如英2 生物学习方法

  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探究发现法

  探究发现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3)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实验,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获得发现知识的实验基础;(4)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探究的结论;(5)归纳总结,将发现的规律应用于实践,并进行反思,生成新的探究主题。

  在科学课中,教师运用探究发现法应注意如下的问题:(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发现过程,要周密考虑问题的每一个步骤和提出的方法,要注意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探索真理的勇气,促使他们形成以小科学家、小发明家的身份,向未知世界挑战的心理状态。(2)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作为应用探究发现法的基本目标。其培养过程应包括引起兴趣,形成探究动机;洞察、分析、比较,提出假说;从事操作,验证假说。(3)探究发现法不是万能的。实践证明,探究发现法是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发挥学生聪明才智的好方法,但绝不是唯一的方法,不可以一味使用。布鲁纳说过:“一个学生不能只凭发现法学习,就如一个发明家不是一天到晚都在搞发明一样。” 同时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知识有多有少,思维有快有慢,能力有大有小,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探究发现法的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探究发现法和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实验探索法

  实验探索法是指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围绕着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实验探索法的特点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在实验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通过什么样的实验,怎样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发现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来确定。实验探索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发现的能力。也就是说,把实验作为探索和发现的方法,学生按照提出的命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寻找答案。在这里,实验过程就成了培养学生探索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探索法的活动目标一般包括: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某些事物、现象的起因提出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实验,开展实验论证,使学生获得科学研究的经验,增进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验探索法一般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命题,或者创设实验条件,包括若干实验提示,然后由学生分组开始实验探索。

  实验探索法的活动结果一般是由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教师应在事前向学生讲清怎样填写实验报告,并在具体填写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小学阶段,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报告名称、实验假设、实验材料、实验过程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论。衡量实验报告的标准主要是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实验探索法的操作中,教师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设想,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开展发散性思维,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二是引导学生仔细验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实验不仅是单纯的操作,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包含着科学性与准确性,不能有半点的马虎和疏漏。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选择命题或创设实验条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所涉及的知识与经验必须是学生已经具有的,或者在他们的最近的发现区内,是学生跳一跳就可以解决的问题。(2)命题或创设的实验条件是可以得出结果的,而且有些可能是多结论的,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搜索与发散。(3)命题或实验具有科学意义和价值,可以促进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在教师提出命题以后的活动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自由发挥为主,由他们自己提出假设,自己进行实验设计,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实验探索和实验汇报。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各种假设。学生的假设有时可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这却是他们在探索的道路上跨出的第一步。教师要积极鼓励他们的设想,激发他们的创新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实验可能会失败,这是科学研究中的正常现象,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重新实验,取得最终的结果,从中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德。

  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专题,在小组的群体中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基础,所以比较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使用。

  小组讨论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整个活动过程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的,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的,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小组一般是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组建,这种分组原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并为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激发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2)重视合作学习。由于把教学班分成了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参加活动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同时也都要听取他人的意见,讨论和相关活动就成了他们的互助合作活动。学生在小组的群体中以平等的地位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他们在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3)以讨论为主要活动方式。在讨论时,学生的发言既要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科学的专题,又可以即兴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造精神;在讨论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可以扩大信息量,学生还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取长补短。

  小组讨论法的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教师设立专题背景,并提出专题。(2)指导学生开展讨论。(3)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结论。

  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法的活动设计时,必须要注意儿童年龄特点,明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目标。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小组讨论法主要是培养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不但要培养学生正确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还要培养对观点的辨析、判断能力。

  教师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十分重视讨论题目的选择。在选择题目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情况:活动的重点、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生活背景。所选择的题目既要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议论可发,又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揭示专题的本质和规律。

  教师在小组讨论时的有效控制是应用小组讨论法成功的关键。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加讨论。(2)教师在整个讨论中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展,控制无意义的话题,及时把讨论引入正轨。(3)教师要把讨论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漫无边际的讨论无法使讨论达到应有的深度,得出应有的结论。(4)合作学习要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要特别关注并鼓励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必要时可以进行提示和指导,使他们能够清楚、扼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5)在总结和归纳结论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科学、准确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观点,避免概念模糊不清。

  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运用小品、短剧、或实况模拟等形式进行模拟活动的一种方法。在角色扮演中,首先要创设一种情境,由一部分学生担任各种角色并进行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观看表演,认真注意与活动目标有关的具体行为。表演结束后,讨论在表演中的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这种活动形式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活动过程艺术化、生活化,使学生在角色扮演和角色交往中,获得对过程的体验。

  角色扮演法常用的模式有两种:(1)换位模式。在角色扮演时,表演者暂时放弃自我行为,扮演他人角色,例如扮演某个科学家、某个医生、某个同学、某个残疾人或某个虚构的人物等,让学生从被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去讲话、思考、行动和处理问题,从中体验感情、发现问题。(2)易境模式。在角色扮演时,表演者以自我出现,但虚构一种自己所处的环境,例如到某自然保护区、到某自然水域考察、到某种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到某种专业实验室等。在这种条件下,角色扮演者可以创设特定的环境,演示特定的现象,引导其他学生同时进入情境,学习或练习专门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角色扮演的活动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舞台,使学生在一个模拟的、人为的,但又近似真实的环境中去体验感情,而这种体验又不会导致实际生活中失败的风险。

  在运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活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角色扮演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物的相互作用,所以比较适用于涉及有关科学教育与人、科学教育与社会、与技术之间关系的一些问题,例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生态问题等。在练习准备时,教师要向学生说明一些他们尚未知道的科学背景和注意事项,并熟悉学生的表演步骤和过程,予以适当的指导。(2)角色扮演法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要使扮演者十分投入到自己承担的角色中。学生要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观等去熟悉自己所担任的角色,领会角色的位置、角色的作用、角色反映的科学意义等,并认真加以排练。这种角色扮演的过程也是学生温故知新的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3)在角色扮演法中,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的要求,从学生的个性、能力、表现才能等方面合理地选择扮演者,和学生共同策划他们将要扮演的角色和情节和过程,在排演中加以适当的指导。但必须注意避免对学生起支配作用,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角色,创造氛围,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4)角色扮演法一般不需要专门的演出场地,但对教室、活动室或室外场地的环境要做适当的布置,要突出主题。教师还要注意安排好观众的座位,可以采用半圆形或圆形的布局,中间留出较大的空间作为演出的场地。

  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现状调查法

  现状调查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有关的种种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进行调查,从而明确现状、找出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的一种活动方法。现状调查法的活动目的是通过各种调查活动,使学生从多渠道采集和占有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了解现状、分析合乎把握现状的能力。

  现状调查法具有以下特点:(1)现状调查是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对象,要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不能像实验那样,设置人为的环境或对环境做出人为的改变。(2)在实施现状调查时,不一定在预想发生现象的同时进行,发生现象的事先事后对现象的本质没有太大的影响。(3)调查的范围可大可小,在小学阶段,小范围的调查更便于操作。学生可以对事物进行一次性调查,也可以对事物进行跟踪调查,以研究其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和规律。

  现状调查法的活动组织形式有小组调查和个人调查两种,采用哪种形式由调查的难度、调查的规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调查能力决定。假如调查对象的范围比较广,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调查的难度比较大,采用小组调查的形式比较适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调查,最后进行调查汇报,由教师或学生进行总结。假如调查的对象范围比较小,涉及的内容比较单一,调查的难度也不大,就可以采用个人调查为主的形式;由学生个人进行调查,调查后学生汇报调查结果,教师或学生进行总结。

  现状调查法的活动过程是:(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活动内容和活动目标,确定调查的内容和题目。(2)指导学生制定调查计划,设计并确定调查内容和方法。(3)学生按照调查计划规定的操作要求实施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4)学生汇报调查结果。(5)教师或学生总结讲评。

  教师在现状调查法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调查对象的选择必须符合调查目的与要求,并且要有一定的代表性。(2)教师要十分重视调查设计的环节,这是顺利进行调查的保证。学生只有按照周密的调查计划去实践,才能取得比较满意的调查结果。(3)调查的时候,一定要有调查记录。(4)现状调查法不可能一次完成,可以安排较多的时间和机会。

  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作品制作法

  作品制作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使用工具、设备,通过模仿或重新设计,加工制作作品的活动,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由于制作活动符合儿童喜欢动手,爱玩的天性,具有玩玩做做的特点,特别适合在小学中、低年级科学课中使用。

  作品制作法的主要特点是:(1)制作是趣味性比较强的活动,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做多于讲,做多于想,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动手制作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将所学的知识、能力应用于实际。(2)教师要启发和教育学生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不但能够从小培养他们利用废旧物资的环保意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3)制作的作品、学到的技巧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有的可以直接用于生活,美化环境,加强学生对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认识。(4)通过作品制作,尤其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能够激活学生的创造发明意识,学生中的很多有意义的小发明、小创造都是在作品制作的过程中得到启示和灵感的。(5)在科学课中,不是为了制作而制作,不是单纯为了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在作品完成以后,教师要安排一些使用制作出的作品的活动,通过活动指导学生发现和继续探究。

  作品制作法的活动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实践,动手操作的能力,其中包括掌握和使用材料与操作工具的技能,对作品的大胆想象和设计能力,培养他们尊重实践、热爱劳动的态度,并激活他们将学到的知识、能力与日常生活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创造发明意识。

  作品制作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几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可以使工具共享,也便于教师的指导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这种形式既可以每个学生独立制作,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制作,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作品制作法的活动过程是:(1)教师或学生选择和提出制作任务,讨论操作步骤、技术要求等。(2)引导学生围绕着要解决的问题或制作对象展开想象,然后由学生设计制作方案,选择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特别要注意把学生的想象引导成为科学、合理的方案。(3)学生进行制作,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和拼装组合,并对作品的整体进行美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制作中的问题,在进一步加强作品的合理性、科学性,增强美观性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避免“学生坐着做,教师站着看”的现象发生。(4)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看一看是否体现了制作任务的要求,有没有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做出修补,完善自己的作品。评价的标准是:①作品是否完成;②作品使用的材料是否合理、合适;③作品是否具有创新性;④作品是否具有实用价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要教育学生遵守操作纪律,注意安全,节约材料,爱护工具和设备。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现象,教师不要简单地批评他们,而要耐心地指导他们认识到他们错在哪里,把找出问题的过程变成对学生教育的过程,帮助他们改进。在活动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制作过程不仅是学生的动手过程,而且是动手动脑,是想象力、逻辑思维、判断思维等综合作用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边想边做,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有关技能,同时引导学生相互之间互帮互学,培养团结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信息搜集法

  信息搜集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某个专题的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比较、分析、综合,从而认识事物的活动方法。通过信息搜集,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搜集法的基本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搜集、处理、交流、应用、评价信息的能力。信息搜集法的运用不仅在于让学生通过信息搜集获得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信息的全过程,学到运用信息搜集开展研究的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

  信息搜集法的活动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某个专题的有关信息的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分析、交流、使用信息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不仅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而且是现代人在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乃至日常生活中的普遍需要,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

  在活动过程中,文献搜集法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研究活动,因此,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指导。在教师向学生布置专题和进行信息搜集法的操作指导时,可以采用班级辅导方式;在学生独立进行信息搜集和整理时,教师既可以个别指导,也可以把学生集中起来,就信息搜集和整理过程中的普遍问题进行统一指导。

  信息搜集法的活动过程是:(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专题。在确定专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信息能力,设计的题目要具体,不要过大过空,以免学生无所适从。(2)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有关信息搜集法的操作步骤和具体方法,并向学生提示专题信息材料的来源和搜集方式。教师在确定专题以后,要指导学生了解搜集专题信息的来源和途径,整理资料的方法,必要时可以出示信息搜集的主要观点提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3)学生进行信息搜集和分析整理,这项工作主要在课外进行。这些资料可以是书籍、报刊,也可以是光盘或多媒体软件。在学生搜集信息和分析整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发生的具体问题进行个别或集体的指导。(4)学生汇报信息搜集和整理的情况,展示和发表自己对专题的观点和看法,这个过程可以在课堂中完成。在训练有素的条件下,也可以指导学生撰写文献研究报告。(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生的汇报材料,进行补充、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

  信息搜集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研究方法,虽然学生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已经接触过阅读,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的能力,但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毕竟和信息搜集法不同。他们对于搜集与综合处理信息,形成专题结论仍然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把指导学生搜集与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活动的重点。

  8、模拟创造法:模拟创造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独立或协作完成某种科技作品的活动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模拟创造,能够通过模拟创造的全过程,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和积极性,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

  模拟创造法的活动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模拟创造的全过程,独立或协作完成某种创作作品,在创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的中心点是“创造”,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教育学生要具有敢于想、善于想的精神,对学生微小的创造萌芽和近于幼稚的“创造”,都要采取积极的爱护的态度,绝不能稍微损伤学生的创造热情。

  在小学阶段,模拟创造法的主要方法是:(1)缺点列举法。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缺点列举法就是探究它们的缺点,分析这些物品在使用时的不尽合理的地方,在找出它们缺点的同时,对这些物品的缺点加以改革,发明出一项新的东西来,例如充气雨衣、带钩的汤匙、带扣的衣架等。列举缺点时,要敢于大胆怀疑,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质疑、去发现缺点和不足,当找到了一个缺点,提出了一个问题,也就是找到了一个发明的课题。(2)探索需要法。探索需要法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希望,发明出一种新的东西来。这种方法要求学生在认真观察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从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出发,根据人们的某种希望和需求,进行探索和研究,创造出成功的发明。例如人们外出旅行,希望携带轻巧方便,于是多种旅行用品应运而生,旅行剪刀,体积小,可以折叠,剪刀尖不外露,既轻巧又安全;旅行洗漱用具盒,把插接牙刷、牙膏、香皂、盒式口杯、化妆用品都放在一个小方盒里,携带方便。(3)联想发明法。把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现象,不同的科学原理或不同的技术统一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方法就是联想,运用联想进行发明的方法就是联想发明法。联想的范围是极为广泛的,联想会给人们以启发,帮助人们打开思路,联想能力强的人在发明中往往具有更大的可能性。例如有人看到搬运重东西上楼梯很吃力,又看到小狗上楼梯时的动作,产生联想设计了搬运重物上楼梯的小车。(4)无穷组合法。在发明活动中,人们经常采用组合的方法,就是将一种事物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事物结合起来,产生新的构想,从而发明了新的事物,这种方法就是无穷组合法。例如有人发现在用气筒给足球、排球打气时很不方便,因为气针和打气筒结合的地方常会漏气。他就将气针和自行车气门芯的装置焊在一起,给球打气时,就不会出现漏气的情况了。(5)类比借鉴法。类比借鉴法是指跟别的已有的事物或方法互相对照,取长补短,借用别的事物或方法的某些属性、功能,推出另外一个新的事物或方法的创造技法。例如从一片能够划破皮肤的带有齿的茅草类比借鉴,发明了锯子。(6)逆向思考法。在进行发明创造时,如果绞尽脑汁还是想不出好办法来,不妨可以改变一下思维方法,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也许会有所收获。这是因为当人们按照常规去思考问题时,容易形成一种定式,受到传统经验的约束,不能全面地、正确地分析事物。如果从反面想一想,以因为果,由果寻因,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创造技法就是逆向思考法。例如“内外双用门锁”就是用这种方法发明出来的。

  模拟创造法的活动过程是:(1)教师创设情境,提出创造课题。(2)教师向学生讲清本次活动中所涉及的创造技法,并举出实例予以说明,启发学生的思路。(3)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和研究,并初步确定模拟创造选题。(4)学生汇报选题和创造思路,教师予以指导。(5)学生分小组或自行进行创造实施。(6)学生汇报和展示创造成果。(6)创造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模拟创造法的核心是创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可以从发散思维、集中思维、联想、想象几个方面来进行。发散思维是指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不墨守陈规,不囿于传统的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式虽然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但是单靠发散思维还不能解决创造性的问题,还需要运用集中思维做出抉择。集中思维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明确方向、有条理的、有范围的思维过程,在思维训练中发散思维往往和集中思维同时进行。联想不仅仅是一般的思考,而是思考的深化,是由此及彼的思考。善于联想就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出现创造性的灵感。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示意,在大脑中再造出相应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不依赖现成的模式,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构思新形象的思维活动,在创造思维活动中主要是指创造想象。

  在小学科学课中,学生运用模拟创造法进行创造,结果并不是唯一的目的。尽管学生的发明创造可能很幼稚,甚至可能会没有什么结果,但他们毕竟参与了,参与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就是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过程,切不可以因为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意义。

4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