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数学学习方法 >

2016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3篇

时间: 如英2 数学学习方法

  好的教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2016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2016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一

  第一节: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5-46页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生活动中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难点:认识单位“1”,知道许多的物体也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数的产生: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作单位,测量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请看课本第45页上面的插图(教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人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看课本第45页下面的插图。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

  4、小结:正是这样的实际需要,产生了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的测量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为理解分数的意义做好准备。

  二、教学分数的意义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你能举例说明 的含义吗?

  2、看教材第46页的插图,说一说每个图下的 分别是:

  (1)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

  (2)平均分成了几份?

  (3)怎样表示这样的一份?

  3、如果把 改成 ,请再说说它的具体含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逐步板书:

  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这样的一份是 ,三份是 。

  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根是这把香蕉总根数的 ,三根是 。

  把一盘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 ,三份是 。

  4、概括分数的意义。

  (1)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分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请说出上面三个例子中的单位“1”分别指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把板书中的“一个整体”分别改成“单位1”

  (4)你能说出分子、分母的含义吗?同桌两人议一议。

  老师采纳或修正学生的回答,加以板书:

  ……分子:表示有这样的的几份

  ……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

  (5)以 为例,说一说分数的书写顺序及其含义

  ①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②再写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

  ③ 最后写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几份。

  设计意图:从具体的四分之一入手,得到它的具体含义,由此推出分数的意义,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三、完成“做一做”

  1、学生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填写在教材上)

  2、交流、核对答案。要求完整地说,如:

  一堆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 )颗,2份是这堆糖的 。

  设计意图:边讲边练,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反馈,把知识落到实处。

  四、教学分数单位:

  1、自然数的单位是几?7里面有几个1?26呢?

  2、 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引出分数单位的概念: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4、说出上面“做一做”中几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它们分别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5、指出: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整数的计数单位入手,自然地过渡到分数的计数单位。从而引出概念,便于学生较好地理解知识。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1~3题。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3、交流经验:先找准单位“1”,再看平均分成了几份,然后确定直线上这一点用几分之几表示。

  六、师生共同小结

  1、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说说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概括,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七、布置作业

  教材第47页练习十一第2~4题。

  板书设计

  2016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二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2016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三

  第二节:分数与除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9-50页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创设探究活动情境,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研究性学习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与除尘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教学设计:

  一、讲授新课

  1、复习旧知,启动研究问题(出示题组)

  师:(出示圆形纸片)用 表示饼,把6把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饼?

  生:6÷3=2(张)。

  师:如果把1张饼平均分给2 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饼?

  生:1÷2=0.5(张)。

  师:如果把1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饼?

  生1:1÷3≈0.3(张)。

  生2:0.3333……

  师:结果除了用循环小数,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生: (张)。

  师:你们是怎样得到的?(学生表述,教师用电脑演示)

  生:第人分得1张饼的 ,就是 张饼。

  师:大家观察这组算式,两个数相除,商可能是什么数?

  6÷3=2(张) 1÷2=0.5(张) 1÷3= (张)

  生:可能是整数,可能是小数,当结果除不尽时,还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那么会不会任意两个数相除,商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自主探索,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师:如果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吃,每个吃多少张饼呢?怎样列式?

  生:3÷4=

  师:每个人手里都有3张圆纸片,以小组为单位,亲自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小组合作,老师巡视)

  (2)交流汇报。

  组1:我们把每张饼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成了12分,每人吃了3份,就吃了 张。

  师:谁有问题?

  生:我觉得应该是 张。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哪个结果正确呢?继续发表意见。

  生1:他们组的和我们是相同的,把每张饼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成12份,每个吃3份,这些是相同的,但每人分得的饼不是 张,应该是 张。

  生2: 张,他们组是不是把12份看成了单位“1”了?

  生3:他们把12个 看作单位“1”了吧?也就是把3张饼看作单位“1”,可现在每份是1张饼的 ,3份是1张饼的 ,所以是 张。

  生4:我们组认为把3张饼平均分成12份,那一小份是 张,每人分得3份,就是3个 张,应该是 张。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统一了,每人分得几张?(生答 张)。

  组1:我们明白了,把每人分得的3分拼起来就是1张饼的 ,就是 张。

  师:还有更简单的分法吗?

  组2:我们把3张饼摞起来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1份,就是 张。

  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①每人分了这3张饼的几分之几?

  ②3张饼的 就是多少张饼?

  ③怎么看出是 张?(还得一张一张地摆)

  ④3张饼的 展开后就是1张饼的几分之几?

  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组3:我们组有的同学是先分两张饼,每张饼平均分成2份,再把第三张饼平均分成4份,合起来每人就是 张。(学生评价)

  师小结:(出示课件)

  ①把3张饼一张一张地分,每人每次分得 张饼,分了3次,共分得3个 张,就是 张;

  ②也可以把3张饼摞起来一块分,每个人都分得了3张的 ,就是 张。【板书3÷4= (张)】

  3、借助学具,深化研究。

  a、如果把2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张?

  b、如果把3张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张?

  师:请各小组任选一个问题加以研究。

  学生交流汇报

  师:刚才大家研究了分饼的问题,如果不借助学具,你能说出7÷8的结果吗?(生答: )

  二、观察版式,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大家观察这些算式,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向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生1:分数的分子,相当一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

  师:被除数÷除数= 。

  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a÷b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大家还需要补充什么?(生答:b≠0)

  师:刚才大家的发现就是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教学例3

  1、出示例3.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

  3、利用除法与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10=

  答:鹅的只数是鸭的 。

  20÷10=2(倍)

  鸡的只数是鸭的2倍。

  四、布置作业

  教材第51页练习十二第1—4题。

  第3节: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3-54页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掌握把假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7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