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例1教案
轴对称是四年级数学必学的知识。以下是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2016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例1教案,供大家参考!
2016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例1教案一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教学,让学生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这个目标所指的实例,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联系实际事例(如电梯的升降、风扇叶片的转动、对折一个图案)可以直观感受物体的平移运动、旋转运动,以及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积累一些有关物体或图形的运动变化的初步体验。本单元继续教学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其内容与第一学段有较大的差异。课程标准要求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水平平移或竖直平移,在方格纸上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把简单图形旋转90°;通过把图形对折,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或者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上述的所有画图与操作活动,其目的都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含义,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例1 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例2 转杆的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
例3 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例4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例5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从表格里可以看到,安排一道例题教学图形的平移,两道例题教学图形的旋转,因为图形旋转是全单元的教学难点。
把图形的运动变化都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因为方格纸上的横线互相平行,竖线互相平行,横线和竖线互相垂直,每个方格的大小都相同,有助于图形的水平平移和竖直平移,将图形旋转90°也比较方便。而且,利用相同的小方格容易发现图形的上下对称或左右对称,从而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或补全轴对称图形。教学应充分利用方格纸的特点,降低学生画图的难度,让学生在画图中充分体会图形运动变化的数学含义,充分感受图形变换的思想。
(一)突出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变化的思想方法,放手学生主动认识平移、实践平移
例1和“试一试”教学平面图形的平移。例题体验图形在方格纸上是怎样平移的,包括向什么方向平移和平移了多少距离。“试一试”按照规定的平移方向与距离,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可见,例题着重于教学有关平移的数学知识,“试一试”着重于平移的操作实践。这样的安排,突出了平移变换的思想,有利于建立图形平移的概念;突出了平移变化的操作,有助于联系平移概念开展图形平移的操作活动,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1. 看懂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数学内容。
例1在方格纸上呈现出小船图、金鱼图的平移过程,虚线画的图形表示平移前的位置,涂颜色的图形表示平移后的位置,虚线图形和涂色图形之间的箭头表示图形平移的方向。在情境图里可以看到,简单图形的平移,可以沿着方格纸的横线在水平方向进行,也可以沿着方格纸的竖线在竖直方向进行。说说“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能引导学生初步看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这就凸显了图形平移的两个基本要素——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辨别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并不难,找到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距离不是很容易。
例题接着要求“先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数法”。我们知道,图形平移是整体平移,图形上的所有部分,包括图形的每条线、每个点都向相同方向平移相同的距离。所以,只要数出图形的某条边或者某个点平移的距离,就能得到整体图形平移的距离。“辣椒”卡通看小船上的一条线,根据这条线向右平移了9格,得出小船图向右平移了9格,这是一种办法。“蘑菇”卡通看船头的一个点,根据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得出小船图向右平移了9格,这也是一种方法。有些时候,根据一个点平移的距离得出整个图形平移的距离,比较方便。教材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着眼点,按自己观察的某条线、某个点,判断小船图平移的距离。在交流中体会小船图的所有线、所有点都向相同方向平移了相同的距离,从而体验图形的平移是整体的平移,加强对图形平移的理解。
例题还要求继续观察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巩固图形平移的知识,优化数出图形平移格数的方法。
配合例1的“练一练”中,第1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判断方格纸上的三角形是否向右平移10格,只要看三角形的某个顶点是否平移了10格。第2题数出方格纸上的房子图向上平移5格,汽车图向左平移8格,蘑菇图向下平移5格,体会图形可以向各个方向平移任何距离。
2. 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图形。
学生在例题里获得了图形平移的知识,就能进行图形平移的操作了。通过平移图形的实践,能深入体验图形平移的数学含义,并且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试一试”在方格纸上给出一个平行四边形,要求画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教材希望学生先尝试着画图,再交流画法和体会。学生平移图形的方法一般会有两种:一种是先平移图形的各个顶点,然后依次联结相邻顶点,围成平移后的平行四边形。另一种是把平行四边形的各条边逐一平移,最终围成平移后的图形。其实,两种画法是一致的,只是画图的次序上有些差别而已。因为平移图形的每一条边,也得先平移它的两个端点,才能连接成线段。所以,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教学,应该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相互交流,应避免被动的接受学习。
另外,教学“试一试”还要注意两点:一是图形平移后必须与平移前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因为图形平移只改变其所在位置,不改变它的形状和大小。如果
画出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不一样,表明图形平移过程中出了差错(没有遵循相同的方向或相同的距离)。二是平移的图形应简单而有趣,使学生保持平移图形的热情,掌握平移图形的技能。如果平移过于复杂的图形,智力活动的含量未必有所增加,却使画图过分麻烦,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图形平移的距离应适当远一点,不要让平移前后的图形产生重叠。
(二)联系实际事例指出旋转现象的要素,鼓励学生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90°
例2和例3都教学图形的旋转。例2着重指出物体或图形的旋转方向和角度,例3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显然,先安排旋转知识的教学,再安排旋转图形的操作实践,与平移图形的教学线索很相似。
1. 体验描述物体旋转的基本要素。
例2呈现停车场的转杆打开和关闭的图片,提出问题“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问题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转杆的运动,体验物体旋转是绕着一个固定点的运动,旋转有方向,旋转的方向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同。
例题的画面放大转杆旋转的情境,分别表示出转杆打开和关闭的旋转方向与角度。结合这些情境,指出“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帮助学生联系时针的转动方向分辨物体旋转的方向。要求学生说说“转杆打开和关闭,分别是绕哪个点按什么方向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引导他们同时关注物体旋转的三个要素,即绕一个固定点、旋转的方向、旋转的度数。如,转杆打开是转杆绕它的一个端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转杆关闭是转杆绕它的一个端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当学生理解旋转运动是物体绕一个点,按一种确定的方向,旋转一定度数的运动,他们就较好地认识了旋转运动。
配合例2和例3的“练一练”,第1题联系钟面上时针的旋转以及台秤的指针旋转,反复体会顺时针方向旋转90°的现象;联系转盘上指针的旋转,进一步辨认顺时针方向旋转与逆时针方向旋转。这些练习都在突出有关旋转的要素,本单元只把图形旋转90°,练习里没有涉及其他度数的旋转。
2. 体验简单图形在平面上的旋转,画出旋转90°后的图形。
例3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它的直角顶点A逆时针旋转90°,并画出旋转以后的图形。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比较难的任务。为此,教材先安排剪一个同样大的三角形,放在方格纸上转一下,整体感受图形的旋转,体会图形的每一条边都绕着同一个A点(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旋转了90°。尤其是两条直角边的旋转能看得很清楚,原来在水平位置上的直角边旋转90°到了竖直位置上,原来在竖直位置上的直角边旋转90°到了水平位置上。这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在旋转中没有改变,分别保持3个和4个小方格的边长。看到这些内容,就能体会旋转后图形的画法:分别画出两条直角边旋转90°后的线段,连接两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围成的三角形就是原来三角形旋转90°以后的图形。
对例3的教学再提三点建议。首先,要认真理解题意,弄明白三角形“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的意思,确认旋转的方向和旋转时应围绕的固定点。其次,要明白例题安排的两个活动的意图,先是旋转图形的操作活动,再是画图形的活动,要在旋转三角形的操作中体会画旋转后图形的方法。另外,还可以适当进行基础练习,如在方格纸上画一条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的线段,绕线段的一个端点,按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画出旋转以后的线段。
“练一练”第2题画长方形绕点A(长方形的一个顶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比例3画直角三角形稍难一些,大多数学生应该能独立完成。一般应先画出长方形以A点为顶点的两条边旋转90°以后的两条线段,再根据长方形的特点确定与A点相对的顶点旋转90°以后的位置,然后画旋转以后的长方形的另两条边,把长方形画完整。
(三)通过对折图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已经初步知道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也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本单元继续教学轴对称图形,要通过对折图形,进一步识别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并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要在方格纸上,根据对称轴一侧的图形,画出另一侧的图形,补全轴对称图形。
1. 对折长方形纸,画出折痕,教学对称轴。
三年级教科书里,用“对折”的方法判断某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本单元继续采用这种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例4给出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各一个,要求分别把这些图形分别“折一折,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通过对折,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从而唤起对已有知识经验的回忆,激活头脑里的轴对称图形概念。
教材要求学生交流长方形的对折方法,找到能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两种不同折法,指出“像这样对折,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且用“点划线”画出这两条对称轴。这里所讲的对称轴概念与画法,是例题教学的基础知识。学生应该在理解对称轴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折图形(动手操作或想象对折)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用点划线画出来。
2. 对折正方形纸,寻找并画出正方形的对称轴。
“试一试”提出问题“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要求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每一名学生都应该找一张正方形纸或者在纸上画一个正方形剪下来,通过对折正方形,找到正方形的对称轴。正方形可以上下对折、左右对折、斜着对折,都能做到折痕两边完全重合。所以,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教材希望学生通过寻找并画出正方形的所有对称轴,消化关于对称轴的知识,进一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
3. 画出方格纸上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配合例4和例5的“练一练”,第1题在方格纸上给出了三个图形,其中一个是等腰三角形,一个是有些特殊的四边形,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和特殊四边形组成的图案,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图形都画在方格纸上,直接把它们对折很
不方便,教材希望学生在头脑里想象这些图形的对折,想想每一个图形可以怎样对折,对折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各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里。学生进行上述的思考,就是在想象图形的对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会得到提高。
(四)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对折轴对称图形,折痕两边会完全重合。建立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看着对称轴的一侧,应该想象出它的另一侧。这种想象加强了关于轴对称图形的体验,有助于空间观念的发展。
例5在方格纸上给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以及对称轴左侧的图形,要求画出对称轴右侧的图形,把这个轴对称图形补全。这是利用轴对称图形概念,进行图形变换的活动。教材鼓励学生独立画图,探索画出轴对称图形另半边的方法,并交流各人的思考与画法。“蘑菇”卡通在对称轴右边依次画出与左边对称的线段,围成一个完整的轴对称图形。“辣椒”卡通在对称轴右边逐个画出与左边图形对称的顶点,连接相邻顶点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围成一个完整的轴对称图形。两种画法在本质上相一致,因为画每一条线段都要先确定其两个端点,即确定轴对称图形的有关顶点。大多数人会倾向于“辣椒”卡通那样的思考与操作。
教学例5应该放手学生独立画图,尝试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可以先说说给出的左半个图形的各个顶点,指出它们在对称轴右边的对应位置,然后画出右边的图形。要检验画成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可以沿着规定的对称轴对折,看左右两边是不是完全重合。还要回顾和交流画出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和方法,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
(五)有层次地编排练习一里的题目
练习一里的题目分两个层次编排。第1~6题是一个层次,分别配合各道例题的教学,着重练习关于图形平移、旋转以及轴对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知识。第8~13题是一个层次,把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综合起来,在较复杂的情境里或稍复杂的问题中,灵活运用有关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提高对有关知识的认识水平。对部分练习题的设计与编排简单说明如下。
第3、4两题,把三角形或四边形绕非直角顶点旋转90°。我们知道,例3以及“练一练”把三角形、长方形绕其直角顶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画出旋转以后的三角形、长方形并不难。如果把三角形或四边形绕其非直角顶点旋转90°,画出旋转以后的图形则难一些。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第3题观察钝角三角形、一般梯形的旋转现象,指出这两个图形分别是绕哪个固定点旋转的,各是怎样的旋转方向。可以根据钝角三角形的一条水平位置的边旋转到竖直位置,判断这个三角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了90°。根据图形水平位置的下底旋转到竖直位置,判断这个梯形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这些认识,为第4题的画图活动作了铺垫。
第4题把三角形绕一个锐角顶点顺时针旋转90°,一般要先确定水平方向的边旋转以后的位置,再根据三角形的形状确定另一个顶点旋转以后的位置,然后连线围成三角形。把直角梯形绕其锐角顶点逆时针旋转90°,一般先确定水平方向的边旋转90°以后的位置,再根据直角梯形的形状确定其他顶点旋转以后的位置,然后连接相邻顶点,围成旋转以后的图形。
第5题通过对折图形,能够找到正三角形的3条对称轴,正方形的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的5条对称轴,正六边形的6条对称轴。由此进行类比推理,能够猜想正几边形的对称轴条数与其边数相同,即正n边形有n条对称轴。奇数边形的对称轴,都是图形顶点向它对边所画垂线所在的直线。偶数边形的对称轴,两个“正”相对顶点连线所在的直线是图形的对称轴,两条“正”相对边的中点连线所在直线也是图形的对称轴。
第8题给出的六幅图案都比较复杂,这些复杂图案都是简单图形有规则地平移或旋转所形成的。如,第一幅图案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连续顺时针旋转45°形成的;第二幅图案是一个“L”形图形连续两次向右平移形成的;第三幅图案是一个正五边形多次平移形成的;第五幅图案是一个“心”形多次旋转形成的。
第9题里方格纸上的电灯图,先向左平移8格,再向上平移6格。这是一个图形连续两次向不同方向的平移,是两次简单平移的组合。学生具有平移的基础知识,识别和实施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的两次连续平移,困难不会很大。
第11题给出3组图形,每组有两个简单图形,其中一个图形旋转后,能够与另一个图形拼成长方形。借助方格纸,能够找到每个图形的旋转顶点、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其中两组图形需要旋转90°,一组图形需要旋转180°。
第13题在方格纸上,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方法设计图案,是一次培养创造性、发展个性的机会。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实施,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并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欣赏。
练习一的后面有一次“动手做”,利用图形平移和旋转拼图,是学生很喜欢的游戏。玩这项游戏要遵守四点规则:第一,找一张正方形图片,照教材示范的样子,剪成4个相等的小正方形。第二,把剪成的4个小正方形打乱以后,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第三,只能在桌面上平移或旋转小正方形,不能让小正方形离开桌面运动。第四,经过多次小正方形的平移、旋转,恢复原来的图片。玩这项游戏还要注意两点:一是把心向集中于小正方形的平移和旋转上。一边拼图,一边思考小正方形该如何运动。为此,教材提出“想一想,怎样通过平移和旋转还原成原来的图片”,“动手试一试,并记录还原步骤”。二是寻找还原步骤最少的操作方案。在完成一次还原以后,进一步研究“还能减少平移、旋转的步骤吗”。在交流还原方案时,可以比一比谁的还原步骤最少。
2016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例1教案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2016四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例1教案三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节《轴对称图形》。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特性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了必要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建立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概念,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为了更好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对教材适当调整,以贴米奇的耳朵游戏引入新知充分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一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考、实践、发现,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审美意识,
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教学的本身转化到了更加专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让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准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教具及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尺子,米奇头像,轴对称图形图片和常见几何图形。
学具准备:剪刀,尺子,已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纸片一份。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精心设计游戏,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去运用知识大胆创新。
学法: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在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我设计了一下的教学环节:
(一)“玩”对称,激趣引入
1、出示米奇头像。(头像缺右耳)
2、教师谈话:米奇缺了一只耳朵,怪难看的!同学们,谁能帮米奇安上耳朵呢?
3、活动:由一两名学生上台蒙上眼睛给米奇贴上耳朵。(学生可能无法贴在很准确的位置,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
4、教师因势利导问:耳朵要贴在哪里才合理呀?
引导学生说出右耳应贴在与左耳对称的位置。
5、同桌相互观察人体还有哪些具有米奇耳朵的这种特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有大量这样的现象,引出今天的课题:轴对称图形(板书)。
【设计意图】从“贴耳朵游戏”引入,有利于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初步感知对称为新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同时,通过游戏活动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热情。
(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直观感知特点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出示一组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能够很直观的感知出图形的两侧分别对应相同。
2、抽象概念。
(1)出示剪纸录像。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教师出示一段剪纸录像
(2)学生自由创作。
让学生从身体和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大量轴对称现象中找出规律自由的创作轴对称图形。
学生自主创作。
(因为是发挥了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学生选用的方法各不相同。)小组交流创作心得。
作品展示
(3)指名让不同剪法的学生上台演示,并将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
对于学生的每一种剪法教师给予肯定,让学生通过感知和操作活动中交流归纳出这些图形都要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图形的两侧叠起来是完全一样的。
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概念:都要沿着直线对折,两侧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电脑的形象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教师的适时引导把美术创作和数学教学有机的整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概括能力。把学生的作品作为教学资源有了充分利用。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会欣赏轴对称图形的美。
3、探究常见几何图形的对称轴。
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再一次让学生动起手来,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几何图片折一折,画一画,找出轴对称图形和它们的对称轴。
(2)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容易判断错误的图形。
(3)小组交流。
(4)学生汇报,集体评价。(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动画,重点理解长方形的对称轴只有2条,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即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在新课中学生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讲一讲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通过展示——讨论——观察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在折一折、画一画中深化探索。
(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1、加深认识
判断下列那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0 2 5 8 9
A D F H
做 土 干 清 备
(这些学生每天都在应用的数字、文字和汉字,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的认识。)
(1)学生口答
(2)学生交流品味中国文字的对称美。
【设计意图】即做到了弘扬中国文化体现了课堂的德育功效,又做到了知识性、技能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融为一体。
2、体验创造
(1)摆一个正面看,身体的左右两边是轴对称图形的姿势。
学生充分利用创作性思维摆出各种成轴对称图形的姿势。
(2)与你的伙伴合作,用你们的身体共同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一组学生摆其他学生做小裁判。
教师课件出示错例,用折叠法予以纠正错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大胆质疑的品质
3、拓展参与
小小设计家为学校设计新大门:
课件播放通过网络查找到的各种轴对称式的建筑。
【设计意图】通过信息网络、美术鉴赏和数学知识三科整合教会了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学校新大门的设计创作,做到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加深认识——体验创造——拓展参与逐层加深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合作意识。教学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增加了学生应用实践的机会。
四、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