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也是把分数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应用题的重要前提,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学生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许多物体看作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 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注意力方面,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比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
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
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感受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经历丰富多采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自我体验,获得、理解和应用知识、技能,并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方面都得到发展。
(三)环境分析
多媒体教室(包括电脑、实物投影)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一)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二)教学难点:理解、抽象出单位“1”。
四、教学方法
启发谈话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出示
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基础知识
板书:分数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为新知做好铺垫。】
2.设疑:分数用在什么时候?
(指名1-2名学生读,如果发现有问题及时纠正)
师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用分数来表示。
【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3.课件出示分数的起源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探究欲望。)
【介绍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2000多年前的中国,以及后来的印度、阿拉伯人所用过的各种分数表示方法。这些多种多样的表示方法或记号,可以让学生体会分数表示方法的多样性及其历史面目,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二)唤醒已知,探究新知
1.唤醒已知
提示:用 为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并给这几幅图进行分类。
学生根据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解答
小组合作,解决分类问题。
板书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2.寻找生活中的分数
(1)找出图中的单位“1”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或者说你是怎么想的
(2)寻找教室里的单位“1”
(3)寻找生活中的单位“1”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加以肯定)
师:单位“1”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那么单位“1”不同,所对应的量也就不同
3. 概括分数的意义
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课堂练习:
(1)判断
(2)填空
(3)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三)认知分数单位
出示课件
1.以12块糖为例,引导学生动手分分数
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
平均分成3份,2份是这堆糖的( )
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 )
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堆糖的( )
师:你来试一试吧!完成课堂练习。
用12个小正方体代替糖果,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
【这一填空练习,既是对分数意义描述的具体化和巩固,又能为紧接着学习分数单位提供具体的实例。】
2.认识分数单位
引导发现 里有几个 里有几个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整数、小数都有计数单位,例如:整数9的计数单位是1,9里面有9个1,0.9的计数单位是0.1,0.9里面有9个0.1。分数也有分数单位。例如: 里有3个 , 的分数单位是 。
【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四)迁移类推,巩固认识
1.填空练习:
2.巩固: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的
3.提升练习:完成书上的练习题
(五)作业:
任选一个分数,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
(六)全课总结,疏理认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份 1份
4份 3份
分数单位
《分数的意义》知识点总结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平均分成的份数做分母,有这样的份数做分子)例如: 五分之三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是多少;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3份是多少。
2、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一个分数的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例如:十三分之十二的分数单位是十三分之一,它有12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注意: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分数单位就越小。带分数里有几个分数单位要先转换成假分数,然后看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
用式子表示为:见课本49页。
4、求A是B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用A÷B。
5、分数的分类:分数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两种,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带分数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外一种表示形式)
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6、假分数化成整数或者带分数的方法:用分子除以分母,如果能整除的化成的就是整数,如果不能整除的,除得的商就作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做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7、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比较分数的大小、约分和通分。还要注意:分母不变,分子扩大n倍,分数也跟着扩大n倍,分子缩小n倍,分数也跟着缩小n倍;如果是分子不变,分母扩大n倍,分数缩小n倍,分母缩小n倍,分数扩大n倍。
8、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9、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先看看是不是特殊关系的两个数:当两个数成倍因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当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时(互质数关系)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②如果是一般关系的两个数:可以用分解质因数或者短除法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10、最简分数: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11、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进行约分会比较简便)
12、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3、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①先看看是不是特殊关系:如果两个数是倍因数关系,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关系,那么它们的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②如果是一般关系;可以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或者短除法来求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14、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比较大;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小的反而大。如果是分子和分母都不同的分数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它们化成分子或者分母相同的分数来比较。
15、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大小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用两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来作公分母进行通分会比较简便)
1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①分数化小数用分子除以分母;②小数化分数可以利用小数的意义直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再化简,注意:一定要化简
看了“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