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暑假数学日记优秀范文 四年级
数学日记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有助于学生倾吐数学学习的心声,阐释数学学习的生命意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四年级的优秀暑假数学日记范文,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
数学问题
暑期里,为了让我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也为了让我改掉粗心的坏毛病。这天,爸爸闲着没事,就把我叫来说:“今天,我出题,如果你全答对了,我就请你吃汉堡,怎么样?”我本不想答应,可听到“汉堡”两个字,我的胃又不争气了,只好答应下来。
“第一题,”爸爸不紧不慢地说:“小张叔叔要把350个玩具装进3个木箱和8个纸箱中,木箱的大小是纸箱的两倍,问怎么样装才能使同样大的箱子装同样多的玩具?”
我沉思了片刻,说:“木箱的大小是纸箱的两倍,那么8个纸箱就等于8÷2=4(个)木箱,加上原来的3个木箱就是7个木箱,那么,每个木箱可装350÷(4+3)=50(个)玩具,木箱又是纸箱的俩倍,那纸箱装的就是上50÷2=25(个)玩具。”
“嗯,不错。”爸爸边说边在约上又写了一道长长的算式: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我看了一下,说:“太小儿科了,这还能难倒我?”说着便在约上列了个脱式计算式:
=(9999999+1)+(999999+1)+(99999+1)+(9999+1)+(999+1)+(99+1)+(9+1)
=10000000+1000000+100000+10000+1000+100+10-7
=11111110-7
=11111103
“还可以用相反的一种方法去计算。”我又接着说。
=(10000000-1)+(1000000-1)+(100000-1)+(10000-1)+(1000-1)+(100-1)+(10-1)
=11111110-7
=11111103
“不错,一会儿请你吃汉堡!”爸爸笑着说。
“哈哈,这么简单的题居然赢了一顿美餐。”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有趣的规律
今天,我们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
回到家里,我放下书包就去了书房,我觉得有趣,于是,给自己出了几道题。
两个因数的积是60,一个因数扩大5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是多少呢?
我心想:用60*5=300,我立即做了出来。
那么,对不对呢?我还想验算一下。
假如10*6=60,如果,6扩大5倍,那么这时的积是10*6*5=300。
哦!不错!正对!
我又用了同样的方法验算: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几倍,积也缩小几倍。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让我困惑:如果两个因数的积是30,两个因数都扩大4倍,积是多少呢?
我心想:4+4=8,30*8=240,我一验算,咦!不对。难道应该是4*4?假如这两个因数是5和6,同时扩大4倍时积应该是5*4*6*4=480,哦!这和30*16得到结果一样!
哦!原来积扩大了16倍!我晃然大悟!
接水的学问
3月12日,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到了,阳光小学为了美化校园,每年都组织同学们在校园操场四周荒地上去植树,今年也不例外。这一天,同学们挖坑、运树苗、清理垃圾、浇水……,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不到半天时间,荒地上就出现生机一片:一棵棵小树挺拔地“站”在那里,一行行,一排排,十分整齐好看。大家还给这里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环场绿化带”。
虽然树是种好了,但令校长头疼的事情也来了:这么多的树,用车运水一次只能运十一、二桶,可这九十多棵树,要运八、九次。正在校长犯愁的时候,教导主任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每班每周轮流给新栽的小树浇一次水。校长听了,高兴地一拍桌子,说道:“好,就这么办”。
这一周,轮到三(7)班的同学浇水了,小明拿了一只水桶和小刚一起去接水,小刚比小明力气大,两手各提一只水桶。这时,小华也要去浇水,他还专门借了一辆小推车,一次能运三桶水呢!他们同时来到了水池旁。小华眼明手快,抢先一步占住只有一个水龙头的水池。唉!小刚和小明只能干等了。
正当小华准备接水时,小明说道:“小华,让我和小刚先接,那样会快一些!”
“嘿!想先接水是不是?每接一桶需要一分钟,我们三人接完也就六分钟时间,谁先接都一样!”小华反驳道。
“可是,这样的话……”小明没说完,小华就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我先接,你俩再接!反正谁先接都必须一样。”
正当他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三(7)班的数学老师—叶老师来了,当她听完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后,就说:“你们觉得谁的建议对?”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吱声。这时,叶老师心平气和地说:“按小华的说法,每接一桶水需要一分钟,你们三人需要六分钟时间,对不对?”三人都不约而同地点点头。
叶老师又接着说:“那按小明的说法,如果小华先接,接三桶水要用3分钟,小刚和小明就需要等3分钟,那你们三人等的时间就是9分钟,轮到小刚接水时要用2分钟,那小明就要等2分钟,他们两人等的时间就是4分钟,最后轮到小明接水需要1分钟。那么,你们三人接完六桶水共占用的时间就是9+4+1=14(分钟)。但如果让小明先接水的话,小刚和小华两人只需要等2分钟,你们三个人才占用3分钟时间。小刚接水时,小华只需要等2分钟,两人共占用时间4分就是3+4+3=11(分钟)。你们说,哪种方法占用时间少呢?”
“小明的方法。”三人异口同声的说。
听了叶老师的解释,他们按小明说的方法先后接完了水,三人互相挤了一下眼睛,小华轻轻地拍了一下小明的肩膀,说:“哥们儿,数学学得不错嘛!回教室给我辅导一下!”“好啦!”
“哈哈哈……”校园的操场边回荡着三人开心的笑声,那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一亿有多大
今天是星期五,老师留了一个作业,一亿有多大?今天,我就告诉你们吧。
我们把1亿张一寸的照片来摆,它的面积约是9千万平方厘米,要把这些照片平铺开,可以建3个学校。大家平常可能喜欢吃巧克力豆,10颗巧克力豆重约27克,100000000÷10×27=270000000(克)=270000(千克)=270(吨),270吨相当于54头大象的重量,一颗巧克力豆那么轻,可是1亿个巧克力豆却有54头大象的重量。一亿颗米有2吨重,等于我们吃二十六年饭;一亿枚硬币的重量比3头成年蓝鲸还要多4倍。
怎么样,现在知道1亿有多大了吧!
计算器的自述
hello!我叫计算器,是文具家族中构造最复杂也是最有用的一个工具,下面就来看看我的“五官”都是干什么的吧!
我穿着一身灰色长袍,傲慢地走在“工具街”上。我的脸是亮黑色的,“左手”是开关机键,“右手”是清屏键,你别看我个头小,“肚子”里的东西还不少哩!我的肚子上有日期键,清除键,分数运算键,括号键等不常用的键都在我的肚子里“安家”。我的左腿是数字键和小数点键,而右腿呢,就是运算符号键和等号键。
我的运用泛围很广,可以让小主人算数时验算用,还可以运用于药店的老爷爷划价和银行的阿姨用。说到这儿,我还有很多历史呢!一开始古罗马人发明了铜制算盘(我的爷爷)在16世纪,苏格兰数学家尼培尔发明了一个计算乘法的数位表,称为尼氏骨片(也就是我的奶奶)17世纪初,欧洲人发明了计算尺(我的爸爸)在17世纪中期“爸爸”认识了机械计算器(我的妈妈)在20世纪40年代,“妈妈”生下了比我大的“姐姐”(电子计算机)再后来,“妈妈”就依次生下了哥哥(台式电脑),二哥(笔记本电脑)和我。
介绍完了我的家族历史,来看看我是怎么用的吧!如果你要计算“55-3”这个算式,就先在我左腿上找“5”这个数字,按两下,我的脸上就会出现“55”这个数字,之后你再按我右腿上的“-”符号,最后再按“3”这个数字和等于号,我的脸上就会出现答案啦!
怎么样,知道我是干什么的啦?记得要常来找我玩哦!
数字王国的趣事
在数字王国里,“0”是个很不起眼的数字,总是被其他数字们嘲笑、欺负。因此它找到国王“=”,伤心地对国王说:“国王陛下,我也是数字王国的一员,而且对大家都很和善,可是为什么大家要三番五次地欺负我?”国王听了“0”的哭诉说:“你不要伤心了,主要是大家还不了解你的能力。明天我会让大家信服你、尊重你”。第二天,国王把数字们都召进宫里,然后对数字们说“你们都觉得0很没用,那你们谁出来和他比试一下呢”?“8”扭着细腰挺身而出豪情万丈地说“我”。国王笑了笑说:“那你站到0的身边去,让大家看看”。8自信地站了过去,突然9尖叫起来:“怎么回事呀8老弟,你怎么一下子比我还大了”?“是啊是啊”。数字们都惊讶不已。又有几个数字挨个去试了试,也都比9大,这时,国王哈哈大笑:“现在你们知道0的厉害了吧。既然他是我们中的一员,那必定有他的用途。你们看,在除法算式里,当你们如何数字都无能为力的时候,只有0大大方方地把自己借给你们补充数位,你们的计算才能顺利进行下去。”“是啊是啊,没有他还真不行!”王宫里开始出现一阵骚动,有些数字已经向0投去了友好的目光。0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静一静,静一静,大家听我把话说完。”国王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继续说道:“还有,你们想想看,在你们想无限变化,一下变大,一下变小时,又是谁无私地帮助了你们?”“是0!”王宫里又是一片异口同声响彻云霄的声音。这时,数字们再看0时,0已经变成一个红喜蛋了。
一亿到底有多大。
数 蜡 烛
一天晚上,我们一家正在吃晚饭,突然停电了。爸爸赶紧找来了蜡烛,我们全家吃了一次“烛光晚餐”。
吃完饭,爸爸对我说:“给你出一道有关蜡烛的脑筋急转弯吧!”“好呀,请出题。”我迫不及待的说。
“桌子上原来有15只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4支,不久又吹灭了2支,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支蜡烛?”
我都上四年级了,还给我出这么弱智的问题。我不假思索的回答:“9支。”
爸爸笑着说:“你的想法对吗?别小看问题呀!再仔细想想。”
我急了:“15—4—2=9,难道不对吗?”
爸爸耐心的说:“你换个思路想一想,思考问题时头脑要灵活。”
我又想了想,恍然大悟:先被风吹灭了4支,后又吹灭了2支,一共吹灭了6支,还剩15—6=9(支),9支蜡烛是燃烧着的,最后,燃烧着的9支蜡烛燃尽了,只有被风吹灭的6支蜡烛剩了下来。
“只有肯动脑筋、细心的孩子,才能获得成功!”爸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