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数学学习方法 >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

时间: 子文2 数学学习方法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

  3、通过观察自行车的结构、分析其行进原理,帮助建立数学模型。

  4、鼓励学生创新,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的设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联系,建立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难点:齿轮组对自行车前进的影响,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1、师:咱们班的同学有多少人会骑自行车啊?哪些同学有自己的自行车的?你们的对自行车有哪些了解?

  (展示自行车实物)请学生介绍自行车结构及自行车的行进原理。

  2、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自行车里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出示:小红骑着一辆轮胎外直径为60dm的自行车从家去学校,车轮刚好转动了100周,小红家到学校有多少米?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结:所行路程=车轮周长×转动圈数

  2、师: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自行车蹬一圈到底能走多远?怎么办?

  预设1:可以直接测量。

  师:课前我请同学们对同一辆自行车蹬一圈所行的路程进行了测量,请他们来汇报一下测量结果。

  小结说明:测量方法不太准确,误差很大。有没有准确一些的方法呢?

  预设2:计算方法。

  师:怎么算?(看看蹬一圈,车轮转几圈,再用车轮转的圈数乘车轮的周长。)

  师:那么蹬一圈自行车是不是就往前走一圈?(不是)(眼见为实,演示)

  观察时,想一想:蹬一圈是谁转动了一圈?车轮转动的圈数实际是谁的圈数?

  师:我就奇怪 了,怎么前齿轮转动了一圈,后齿轮却转动好几圈呢?

  师:照这样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师:同一链条连上的两个齿轮,就好象互相咬合的齿轮。前齿轮转动一个齿,链条怎么动?后齿轮怎么动?(师慢慢转动前齿轮,生观察)

  师:如果前齿轮转动2个齿,后齿轮怎么动?如果前齿轮转动5个齿呢?10个齿呢?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前齿轮的齿数×它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圈数)齿轮的齿数和转动的圈数什么关系?(反比例关系)

  3、师:如果一辆自行车前齿轮48齿,后齿轮28个齿,当前齿轮转动1圈,后齿轮转动多少圈?

  你们是怎么算的?师:前齿轮转一圈时,后齿轮转的圈数怎样算?

  生说师板书:后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后齿轮转动的圈数也就是谁的圈数?所以要求车轮转动的圈数该怎么算?那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路程又该怎么算?蹬一圈走的路程=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如果这些自行车的轮胎外直径都是50分米,请分组算一算蹬一圈所行路程。

  4、师:哪一辆自行车蹬一圈走得最远?仔细观察前后齿轮的齿数,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归纳:前后齿轮数相差越大,蹬一圈走得最远。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的问题

  1、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普通自行车里数学。变速自行车和普通自行车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它怎么变速吗?

  2、出示变速自行车的主要结构图: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分组探究(1)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2)如果想速度最快,你会选哪种组合?

  2、汇报。(12种速度,比值越大的走得最远)

  四、思维拓展

  师:其实自行车里不但有数学问题,还有我们初中、高中要学习的力学问题。出示各种组合费力图。

  讨论:一位自行车运动员在比赛时要经过各种路段,你觉得应怎样搭配前后齿轮才合适?

  五、巩固练习:

  1、一辆自行车前齿轮齿数为26个,后齿轮齿数为16个,车轮半径为33cm。你能算出蹬一圈,它能走多远吗?小明家距离学校大约500米,从家到学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2、一辆自行车前齿轮有28个齿,后齿轮有14个齿,蹬一圈前进5米。求自行车车轮的直径。(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自行车里的数学》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数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流程这三方面来阐述我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自行车里的数学》这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下册66页—67页,本节主要研究两个问题: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我把人教版和冀教版教材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从教材内容安排和活动设计上,主导思想是一致的,都是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但范围不同冀教版只针对本章内容进行了运用,而人教版是综合了已经学过的圆的知识、排列组合、比例的一个大的综合,比较大气。

  2.教材地位作用

  《自行车了的数学》这节课是比例这一单元后的综合运用,这节课是对圆、比例、排列组合的一个有机整合,也是这些知识的一个巩固练习,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进一部学习建模思想。

  3.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的具体要求是: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的计算方法,探索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进一部学习建模思想。

  情感与态度: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

  数学的建模思想、圆的知识和比例知识、排列组合知识的复习

  5.教学准备,上课前学生要预习本课,了解本科相关资料,实际测量蹬一圈车子走多远。

  二、说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有关知识、排列组合、比例之后的一个综合运用。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个考验,以前的知识学会多少,是本节课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三、说教学流程

  (一 )口算 我设计了15道口算题,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培养。

  (二)创设情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于是开课我就直接提出:我们每个人都会骑自行车,自行车的种类也很多,,你们知道自行车里也含有数学问题吗?老师准备了一辆自行车,谁能从中找出我们学过的知识?(预设:三角形的知识、圆的知识等)其实自行车里还蕴含着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自行车里的数学。

  (三)自主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放手让学生针对要探究的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引导学生经历了以下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

  大家知道自己的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汇报:(预设:有的说直接测量的:走多远?直接板书不同同学测量的结果,差异太大,肯定不行,有的是经过计算的,直接进入第二步。

  如何计算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小组讨论,组长汇报,交流想法。

  观察自行车转动模型:观察:前齿轮的齿数与后齿轮之间的关系:小组集体讨论研究,组长汇报,交流想法 得到:

  前齿轮的齿数×它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圈数

  那么前齿轮转动一圈,后齿轮转动几圈呢,集体讨论得出: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进一步得到:自行车蹬一圈走的距离=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车轮的周长

  巩固练习:一种26式自行车,前齿轮26个齿,后齿轮14个齿,车轮半径33厘米,蹬一圈可前进多少厘米?(精确到整数位) 我们现在有一种变速自行车.出示变速自行车的主要结构图: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分组探究(1)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2)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师巡视并指导有困难的小组

  2.汇报第一个问题:12种方案 (集体交流,要有准确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如何排列)

  3.汇报第二个问题:当“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比值最大时,走得最远。-

  思维拓展:一位自行车运动员在比赛时要经过各种路段,你觉得上坡时应怎样搭配前后齿轮?

  总结反思,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达标检测。我出了10分的题,填空加深公式的记忆,解决问题对本课知识的运用

  以上是我的说课过程,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


  看了“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设计”

7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