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职业资格 > 司法考试 >

2023法考时间公布

时间: 李金 司法考试

根据本次公布的考试时间表,2023年法考客观题和主观题将分别在9月份和10月份进行考查。

客观题时间:9月16日、17日;

主观题时间:10月15日。

司法考试2023年报考条件

符合以下条件人员,可报名参加司法考试: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坚决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法律规定;

3.享有被选举权以及选举权;

4.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以及业务素质;

5.具备良好的______治素养;

6.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7、具备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法学类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及以上学位,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法律硕士、法学硕士及以上学位,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非法学类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学位且从事法律工作满三年。

什么是司法考试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司法考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2018)的有关规定设立的法律类职业证书考试。

担任律师、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国家司法考试每年的通过率一般为10%左右。

法考备考的几大难关

01

听课“听不懂”

法学知识的专业性和体系性很强,由各种条文和规则组成,既抽象又晦涩,并不容易学习。“听不懂”是许多刚接触法考的学子的第一感受。但理解知识、吃透考点又是法考上岸的基本要求,因此听课问题是各位过儿们首先要克服的备考难题。

建议:当你跟着老师听课时,发现有部分内容你无法理解时,千万不要焦虑,这是备考中的正常现象。也不要立刻中断课程学习去,这会非常影响你的听课节奏!正确的解决思路是首先把老师讲解的问题、例子记录下来,等到课后借助教材、笔记及该部分内容的课程回放进行消化(出于备考效率考虑,尽量不要整节课都回听)。如果仍然无法理解,马上请教老师或同学,不要把问题憋在心里。在等待回答的过程中也不要停止学习,可以继续复习其他内容。

02

背书“记不住”

虽然法考的学习过程偏向于理性思维,但是背诵记忆还是备考过程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就算理解得再透彻,记不住相关知识点也很难在考场上的得分。加上法考考查的部门法众多,各科目的特点不同,记忆难点也不尽相同,如民法的专业名词抽象拗口,刑法的罪数细节太多,诉讼法考点容易混淆...

建议:针对不同科目的背诵特点,分门别类地找到合适的背诵方法,如理解背诵法、讲解背诵法、默写法、联想法、图表对比法等。此外,记忆的一大要义就是重复,重复是对付遗忘的最佳手段,合理安排好时间,及时对背诵过的内容进行复习也是记忆牢靠的窍门之一。

03

做题“没思路”

老师讲课都能听懂,但一到做题就无从下笔。不知道如何读题、解题、答题,无法将理论知识转换成应试能力是过儿们在备考中期时面临的常见问题。

建议:首先要摆正做题心态,刷题不等于刷分,不要过于在意正确率问题。做题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助你查漏补缺和训练考场技巧。因此做题时要把握“定时”和“定点”这两大方法。所谓定时就是做题时尽量选择整块时间,给自己计时,让自己提前适应考场上的紧张氛围。所谓定点就是做题时不要乱蒙一气,而是要锁定题干、选项中的“知识点”,与自己学过的知识一一对应,把做题过程变成一个知识检测的过程。其次,做完题后一定要及时对答案纠错,及时复盘整理。

04

任务“完不成”

“备考时间有限”和“备考任务繁重”是贯穿法考备考全程的一大难题。

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有两大原因,一是学习缺乏规划,想到哪里学到哪里。东学一点西学一点,难的学一点简单的学一点,前后既不呼应,上下又没衔接。学到最后就会发现自己处于“学不完”的境地。二是备考思路错误,将通关考试变成学术研究。部分考生在备考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遇到一个不会的知识点就想把它搞明白,耗费很长时间钻研透后,发现在接下来的测试中,这个知识点一次都没有出现过,时间也就这样被浪费掉了。

建议:首先,在开始备考之前,整理法考的复习任务和自己的时间安排,做出一个合理的复习规划。其次,正确认识法考的特点。法考作为一个通关型考试,需要我们学会“分清主次”:有些考点的考察频率高,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重点研究。但有些考点的考察频率很低,我们没必要深究,可以在有限的备考时间内选择性地学一学,有性价比地针对性学习才是提分关键。

05

心态“难坚持”

当你真正走完法考之旅,你会发现法考的最大考验在于心态。法考是一个关于耐力和定力的考试,有的人在备考途中半路出局,有的人在考试前夕选择临阵脱逃。更有甚者,会有人在考试过程中崩溃离场,最后功亏一篑。

建议:法考的备考过程并不轻松,一旦决心备考,就要做好舍弃懒散的状态、舍弃娱乐休闲活动甚至舍弃陪伴家人时间的准备。

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想想自己的初心,激励自己继续前行。另外一定要分析自己难以坚持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持续性的高强度学习导致身心俱疲,就给自己放个小假;如果是因为静不下心就努力寻求帮助,排除干扰...坚定信心,劳逸结合,力求通关!

9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