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学科学习方法 > 物理学习方法 >

八下物理人教版知识点

时间: 嘉欣2 物理学习方法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记忆用)

  第七章 力

  3、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是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之所以将它们称为三要素是因为(只有它们能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5、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7.2弹力

  1、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2、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4、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5、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体现的是(挂钩)一侧受到的拉力。

  7.3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用字母(G)表示。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3、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重力公式为(G=mg),g取值为(9.8N/kg)。

  4、g=9.8N/kg的物理意义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5、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6、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形状规则,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可以)在物体外。

  第八章 运动和力

  8.1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叫(惯性)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概括)得出的,(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3、惯性定义是(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物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无关)。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4、惯性越大物体越(难改变运动状态)。

  5、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填“是”或“不是”)

  8.2二力平衡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是指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四个条件)。

  4、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的唯一区别是(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8.3摩擦力

  1、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运动)或(将要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当两物体正在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当两物体将要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如人向前走路时,鞋底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前),这是因为向前走路时,鞋底相对于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而向(前)。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而间接得到的,在测量拉力时一定要使物体在(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无)关。

  5、增大摩擦的方法是(增大压力)和(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6、减小摩擦的方法是(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分离)(变滑动为滚动)。

  7、某物体放在一水平地面上,当用10N的水平力推物体时没有推动,则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10)N;当用20 N的水平力推物体时仍没推动,则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20)N;当用50 N的水平力推物体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50)N;当用60 N的水平力推物体时,则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50)N,且物体做(加速)运动。

  8、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时,(不受)摩擦力;放在倾斜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直线运动时,(受)摩擦力(填“受”或“不受”)。

  9、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放在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一起匀速直线向前运动,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前);如果传送带突然减速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向(后)(填“前”或“后”)。

  第九章 压强

  9.1压强

  1、压力的方向是与受力面(垂直),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是衡量(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压强用字母(p)表示。

  4、压强公式(p=F/S)。

  5、由公式得到的压强单位是(N/m2),又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6、5Pa的物理意义是(1m2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N)。

  7、任何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被(损坏)。

  8、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9.2液体的压强

  1.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且能(流动),所以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具有压强。

  2.液体压强规律: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有压强,同一深度各方向的液体压强(都相等),越深的位置液体压强越(大);同一深度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ρgh),其中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用(kg/m3);h表示(深度),单位用(m)。

  4、连通器是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当连通器中装(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部分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5、公式p=ρgh还可以计算:放在(水平面)上的、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固)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6、水平面上的圆柱形(形状规则)容器中装有一定量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水平面上的上粗下细容器中装有一定量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水平面上的上细下粗容器中装有一定量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

  7、水平面上无论何种形状的装有液体的容器,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力都(等于)容器和液体的总重力。

  9.3大气压强

  1. 气体由于受到(重力)且能(流动),所以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具有压强。

  2、(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3.(托里拆利)实验计算出了大气压的大小。

  4、托里拆利实验实际是个间接测量实验,其原理为:当玻璃管中的水银柱不流动时,水银柱的压强恰好与(大气)压强(相等),所以利用公式(p=ρgh)计算出(水银柱)压强就是(大气)压强。

  5、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的粗细对结果(无)影响;玻璃管的长短(上方有真空部分)对结果(无)影响;玻璃管的倾斜与否(上方有真空部分)只要测量的是水银柱的(高度),对结果(无)影响;玻璃管中如果进入空气对结果(有)影响,会比真实值偏(小)。

  6、1标准大气压的值为(1.013×105Pa),相当于(760mm)高水银柱的压强。

  7、如果用水做托里拆利实验,在标准大气压下,玻璃管中的水柱高(10.3)m。

  8、海拔越高的地方气压越(小)。

  9、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升高)。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2、当飞机前进时,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使机翼受到了向(上)的升力。

下一页八下物理人教版知识点的内容更精彩

65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