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1个月的学习方法
高三这一年的学习是最累的一年,进入高三后,我们一方面要学习高三的知识,还要及时进行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的知识点复习。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高考前1个月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高考前1个月的学习方法一
建议同学们把考前一个月分为三阶段:
1.5月15日—20日以前,仍可延续以前的学习方法。
过度学习,就是充分利用能够学习的时间进行学习,如晚上可以学到12点,甚至更晚或早上可适当早起加强学习,但以保证第二天上课不太疲劳为前提,中午时间(住校生)视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学习或休息。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① 学习时间适当加长,掌握更多知识。
② 主要是增强自信心,避免担忧失败心理。由于自己努力学了,自己没有比一般同学负出的少,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增强了自信心。
举例:我自己上高中时,班内同学有的早上3、4点就起来学习的,而我自己则正常休息,早上6:30起床。有些同学晚上加班,我还正常休息,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心理发毛了,担心别人都在加班加点,而自己却按部就班,这样能否考上大学。于是我也早起晚睡,用于学习,但我总是睦睡,看上几眼,就扶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学一会睡一会,现在想起来,其实没学多少知识,但作用却是很大的,这样做给了我以勇气,给了我自信。我也加班加点学习,问心无愧,你能考上,我也能考上。但加班加点,千万要记住:要以第二天上课不影响精力为前提,若影响上课效率,宁愿不加班加点。
2.5月中旬到6月初进入调整阶段。
主要工作:①、复习以前的错题本;
②、游览以前考过的摸拟卷,真正进行查漏补缺工作,不要再过多地做练习了(不是不做),可能有的老师发的题很多,你可以选择性地去做,不要都去做。我在去年教高三时,给学生发练习是有计划的,不是有什么、发什么、做什么,到现在我还有一本练习都没给去年高三学生发,但学生考试成绩很好。
③、考前头几天不要太放松,特别是高考前几天,更要合理安排复习计划,不要用这几天再学习新知识,期望打准高考题。而主要精力是有计划的游览记忆重点知识。
高考前1个月的学习方法二
30天,调整心态,梳理知识,查缺补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考时将成绩提高数十分,也并非是神话,关键是要做到科学备考。最后30天,最重要的是总结和归纳。不管是哪一门学科,都要注重收集、整理和反思,争取该得的分一分都不丢。
不做难题,重回教材
最后30天内,考生不要再试图做难题。高考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根”在教材,对教材和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是制胜的基础。
在复习备考时要坚决克服重资料、轻课本,重解题、轻听课,重深难题、轻基础题的倾向。总的要求是点点落实,板块清晰,网络完善。
回归课本时,也要注重知识的归纳总结,构建学科知识网络。可以说,每一道题都不可能只考一个知识点,而是综合了相关联的几个知识点。因此,复习备考时要特别注意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弄清其来龙去脉,同时注重应用和理解,以及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收集错题,反思错误
在复习备考时要记住做题重在题后反思。收集整理、反思错误是为了今后少出错误甚至不出错误。知识掌握越准确、越精细、越深刻,高考取胜的把握才会越大。
反思最好的形式是建立错题本。错题本的建立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分类整理;二是勤于回头;三是整理细节;四是拓展延伸。对每一道错题的整理,至少包括:这是什么问题,我为什么出错,应该怎样做,还会有哪些变化等部分。
规范答题,调整心态
失分有时往往不是知识遗漏,而是答题不够规范。不少考生在高考后的估分与实际分数相差较大,就是吃了解题不规范的亏。
规范答题的习惯靠平时养成,考生们可以学习近几年高考评分细则,熟悉各科规范答题的要求。平时答题时要纠正“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快、快而不准”的坏习惯,争取高考时该得的分一分都不丢。
研究表明,影响高考成绩的二十个因素中,学生学习基础的重要性居第四位,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居第三位,考前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二位,而临考心态的重要性居第一位。由此可见,好心态才会有好成绩。
这段时间,考生应矫正自我认识上的偏差,正确评价自己,提高自信心。同时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确定恰当的考试期望值,以“平常心”对待考试。
语文:重点关注阅读和写作
最后30天,复习要参照考纲,明确复习和训练的具体对象。同时还必须研究近三年的高考语文题,找准高考题型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向,以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对语文学科来说,阅读、写作是重点。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需要循序渐进,先阅读一些鉴赏文章,再尝试答题,总结答题思路,做到有观点有分析,这样就可以尽量避免方向性的错误,保证得分率。
作文方面,可广泛阅读各类文章,大量积累写作素材。在中学生的作文中,存在一种较普遍的不良现象:一味追求选材、手法和语言的新、奇、特,而忽略对文章立意的推敲、斟酌和提炼。要舍得在立意上下功夫,也就是说要仔细揣摩、领会出题人的意图,从而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应试技巧:作文减少非智力失分
拿到试题后,可先大致浏览一下,初步摸清题情,估计时间,并认真做好头一两个题目,让思维很快进入最佳状态。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旨。
值得注意的是,卷面要整洁美观,无把握的主观题须打草稿(或腹稿),严禁在答题卡上乱涂乱改,否则既影响答题空间,又影响卷面。在不违反考纪的情况下,充分利用试题卷,可在上面作一些必要的阅读标记或痕迹,并可直接在相关句子上进行修改、概括等工作。
同时,要尽量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如有的考生因超过字数而扣分,有的因作文不写标题而扣分,有的因字数不够而扣分等。
英语:后期复习重点是阅读和填空
在最后30天里,要想掌握更多新的知识和大幅提高成绩已不太可能,应做的主要是复习巩固和深化已学知识、熟练掌握应试技巧、调整心理和生理状态。
后期的复习重点应转移到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上来,因为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本身就是对英语知识的综合,通过阅读可以加深理解也可以帮助记忆。
同时还要强化应考能力,建议每周应安排一次时间,每次两个小时,完全模拟高考的形式进行训练。所使用的题目最好以湖北高考英语真题为主,适当搭配其他省市的高考真题。且每周听力训练不能少于三次,每次20分钟左右。
应试技巧:相信第一语感
冲刺最后阶段,要注意生物钟的调节,建议学生每晚11点钟准时睡觉,保证睡眠质量,以确保白天的精力。6月8日下午考英语,学生在6月7日晚上和6月8日午休后考前读两篇文章,这样英语的思维在大脑中热起来,考试就会很快进入状态。
在应考过程中,在阅读上求稳和书写上求清楚,并相信自己的第一语感。考生要养成完成一道大题、填涂一道大题的习惯,避免出现错行或者是漏填涂的情况。
数学:不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
截至目前,高三数学复习已经完成了两轮,对整个知识结构已经进行了一个大致的梳理。后期一个月的时间,应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查漏补缺,保持状态。
尽管剩下的复习时间已经不多,但仍要注意回归课本。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数学试题虽然不可能考查单纯背诵、记忆的内容,也不会考查课本上的原题,但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
回归课本,不是要强记题型、死背结论,而是要抓纲悟本,对着课本目录回忆和梳理知识,把重点放在掌握例题涵盖的知识及解题方法上,选择一些针对性极强的题目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才有实效。
应试技巧:不盲目“贪多求怪”
一般说来,数学考试时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不能让试题的难度、分量、熟悉程度影响自己的情绪,然后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细心算题,规范答题。其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讲究快速、准确。
平时做题应做到:想明白,说清楚,算准确,即注意思路的清晰性、思维的严密性、叙述的条理性、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这一段时间,如果抓得好,抓得落实,不盲目的“贪多求怪”,扎扎实实把那些关键的东西弄懂练熟,高考一定能有好的成绩,这也是以前无数学生用实践证明了的。
理综:解题方法应灵活多变
在冲刺阶段复习时,要做到三个回归:一是回归课本,以“本”为主;二是回归考试大纲,以“纲”为导;三是回归高考题,以“练”为辅。抓“主干知识”的运用。
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回顾,做题时注重总结,梳理各类题型与老师专题教学的联系,准备错题本,注意查漏补缺,积累灵活多变的解题方法。
最后的复习阶段,考生应高效利用学校组织的适应性训练锻炼自己准确、快速、规范答题的能力。
应试技巧:规范书写,规避不必要丢分
理科综合是150分钟考理化生三科的内容,考生往往都觉得时间不够用,读题不仔细,或只看题一半即开始答题,求快不求准,书写不规范,结果会导致不必要的丢分。
应考时要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①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克服会而不对,保证得分。②快与准的关系:只有准,才不必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适当放慢一些,就会准一点。③难题与易题的关系:遇到难题不打持久战,看到易题不放松,看到难题不胆怯。
同时,平时还要加强基本功训练,规范书写符号,专业术语,以减少不必要丢
高考前1个月的学习方法三
重基础知识,紧跟老师复习节奏
目前,高三同学仍在进行第一轮复习中,虽然马上要进入高考二百天倒计时,但教师建议同学们,即使老师的授课内容是熟记于心的基础知识,也仍要跟随老师们的复习节奏,切不可一味自己钻研一些零散的偏题、难题,此时我们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用各科的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达。这些基础知识的贯穿,是为同学们在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考能力方面所做的铺垫。同学们可以利用老师谈到的内容来实现知识的深度贯通,找到自己知识储备的薄弱点,变被动为主动,探寻自己的复习方式,追求更高的复习效率。
加强针对性,实现自我突围
高考实为一场博弈,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是有效复习最起码的。反之,主次不分,不顾轻重缓急,漫无边际,往往收效甚微。这就是说,复习必须要加强针对性。具体地说:首先,要针对遗忘的知识组织复习。哪些知识容易被遗忘?一些非重点内容;自以为不重要、不感兴趣的知识等。怎么知道遗忘?只需按课本目录默认相关知识,如果不知道讲什么,或者回忆不清如何定义某些概念、规律,即可检查是否遗忘以及遗忘的程度。在翻阅至相关章节的同时,重新审读理解体验一遍,便能起到有针对性复习的作用。其次,要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复习。所谓薄弱,就是面对具体的问题,力不从心,无能为力。突出的是审题不清楚、题意理解不深不透是个薄弱环节。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很多同学都说看不懂题目,无从下手,导致做不来。有的是解题丢三拉四、稀里糊涂,很不规范成为薄弱环节。解决的办法是加强阅读训练。通过读报、读课文,提高语速,体会语境。至于逐步养成规范的解题习惯,可以从模仿开始,逐步使解题思路纳入规范化轨道。
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要抛开兴趣的因素,狠补薄弱的科目。一定要把“瘸腿”补好,成绩才会有较大提高。最好能把自己最薄弱的环节总结出来,不断发现不断补充。然后加强优势,争取拉分。最欠缺的部分,从基础补起。
明确自身定位,确定主攻方向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高考目标。高考是一种区分型的考试,所以不可能指望所有的同学都考得多么好,因此要结合自己一贯的情况为自己订出一个明确的目标:一曰总分要达到多少;二曰具体到各科又要达到多少分。一定要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切忌好高务远,然后结合高考“3:5:2”的难度分布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对于基础好的同学,不用过多地纠缠于简单题,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上;而对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应在充分练习了简单题和中等难度题的基础上来试攻难题;对基础不好的同学,也许连中等题都感到一定困难,那就应该从解决简单题入手,逐步过渡到中等题,大胆地放弃难题。所谓“放弃”,就是平常基本不做难题,考试时也不过多纠缠于难题,能做多少算多少,一旦做不出就马上“撤退”的最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