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 >

古代汉语学习方法

时间: 如英2 学习方法

  学生只有把握了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才能学好文言文。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古代汉语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古代汉语学习方法一

  第一、了解该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阅读古书的工具课。本课程注重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要求自学者结合一定数量的文言文阅读和背诵,通过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

  第二、了解该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

  本课程内容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基础知识包括绪论、文字、音韵、词汇、语法、修辞、诗词格律、古注、工具书使用等部分;古文阅读实践包括古文阅读背诵、古文句读、古文今译等部分。其中,凡要求“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相关,应考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予以辨认。凡要求“掌握”的内容,必须做到在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古汉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凡要求“一般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一般不直接作为考核时的命题的内容,但由于这些内容对于其他相关知识和理论以及古书阅读能力的考核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要求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对这些内容要有所了解,而不应忽略。此外,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如人名、职官名),虽未列入考核目标,但仍属于古文阅读的有关常识,也要求应考者予以注意。

  古代汉语学习方法二

  一、 读课文——若有时间和精力,我建议背诵王力本全部文选。乍一听,好象是天方夜谭,其实那样做并不难,只要能够坚持,谁都可以做到。我用五个月的时间到现在已经背了60%。这是在培养语感。语感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了,至少可以应付像标点这样的题。妙处多得多了。而且,教材上所选的全是精品,背过了也可以对常用词有绝大部分的了解。我背诵了这些天,自我感觉已经提高了一个档次。当然,我这里是指的最好情况,如果各种条件不允许,那就只背前两册。我觉得王力本的重心在前两册,那里大都是先秦文章,很具代表性,背过了前两册,也就达到70%的水平了。如果连这也不能保证,至少也要熟读罢,这是最低的要求了。

  二、 学词汇。实词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了,看王力本的常用词就可以了,虽然很多,总共竟有1086个!但是如果你掌握了这些词,据说就能读懂一篇古文的95%了。我建议一天掌握十个,三个多月也就能弄完了。需要注意的是,看的时候应该只记那些与现在不相同的词义,或自己以前不知道的意思,做上笔记,随时熟悉。而各种近义词的区别等也要牢牢掌握,同样做上笔记。弄完这1087个词以后,就可以用郭本的常用词来比较、熟悉。最后,经常拿出笔记来小小地检测一下自己。我要着重指出的是虚词,前面说过,虚词绝不可以忽视,一定要认真学习那本《古汉语虚词》!

  三、 语法:语法零碎不堪,但也十分重要。尤其是遇到像“请找出与下列用法不同的一项”这种题时,十分讨厌。而且,遇到一些难句、凭语感已经无能为力的时候,也需要语法知识来大显神通。我们应该系统地学习语法,特别是与现代汉语不同的部分,不同在哪儿、是如何演变的,等等,这些应做为重中之重。特别要指出的,这里面还包含有各种古代文化常识:文字演变、天文历法、祭祀用语、帝王年号、辞书使用等等,也要有一定了解,有的还要记住。好在王力本和郭本都很全面,看这些就足够了。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书上都很零散,这些都应该归纳一下,做个笔记,以备随时翻阅。

  以上三部分要三管齐下,不可偏废。两部教材中,这三部分是混乱地排列在一起的,我们头脑里一定要将它系统化,并归纳起来。

  做到了以上几点以后,可以说已经小成。基本知识已经掌握。但是还需要练习——就是实践,即是指阅读古书。除了《古文观止》以外,我在这里推荐《左传》、《论语》、《孟子》、《晏子春秋》、《礼记》五部作品,如能精读,相信会又有一个质变。

  古代汉语学习方法三

  (一) 牢牢抓住八条:

  (1)"四到"法

  眼到──繁体字,一笔一画看仔细;只看到一个大概的轮廓不行,如:"寿(壽)"、"刚才(纔)"的"才"的繁体。有注解,逐条看。"不求甚解",至少学语言课不行。

  口到──寓记忆于吟哦,培养"语感"。西谚:"与其记在心间,不如记在唇边。"运动记忆不易忘。

  心到──用心记,记特殊音义,记特殊句型等等。多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史记·五帝本纪》)这八个字是古今多少学问家成功的共同秘诀。

  手到──记笔记,并及时地加以整理;做卡片,定期分类,努力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有生字,要勤翻工具书。

  (2)以文选为中心

  "语言就包含在言语作品中。"我们要精熟上百篇周秦汉的源头范文,做到能正确诵读、解释、翻译;要熟悉到随便举出其中的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立刻就能记起是哪一篇里的。首先练好这一项基本功,然后再谈"深造"二字。

  (3)以词汇为重点

  语音、词汇、语法这三要素中,词汇的变化最快,须特别注意。对于古今词义不同的词,尤其是那些"微殊"的,要细心辨析,留心记住。读古书误解往往在这些词上头。如"信"、"书"(《世说新语·雅量》"谢公与人围棋")……一年中,我们要扎实地掌握  600个左右常用词;对这些常用词的常用义项,要相当熟悉。我们结合文选讲解一些,大量的还要靠大家课外自己看教材,研究、归纳。

  (4)以常规语法为次重点

  这就是说,对于文选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古汉语语法现象,也要给予相当的重视。关于语法体系,先学通一家,再博采众家之长;不要一上来就搞一个大杂烩。

  (5)逐步掌握通论

  要以历史主义的观点,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个别认识一般,把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掌握古汉语的一般规律。说得具体些,就是对于古今汉语在词汇形式、词义内容、词性活用、虚词用法、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异同,都要有较为全面的认识。这样,阅读古书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6)认真做好口头的、笔头的各种练习

  口头的练习有朗读、背诵等,笔头的练习有做读书笔记、注音、释义、翻译、语言要点分析、名词解释、古文赏析、小论文等。

  (7)要培养自己浓厚的兴趣

  有兴趣才会自觉地预习和温习,有兴趣才会钻得进,也才会有创见。人,大概只有吃糖果的兴趣是不用怎么培养就有的,其他的兴趣则一般都要经过强化培养的。地质队员翻山越岭采标本,对冷冰冰的石头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是因为他们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如果我们想到只要闯过了文字关就能为人民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习古代汉语的干劲自然就大了。"文字关"也是一种"关",红军长征过娄山关是靠浴血奋战打下来的;老子出关也是写了五千字的《道德经》的。过关总要付出代价。但我们付出的是辛苦,收获的却是成功的喜悦。待到我们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闯过了文字关,从而在古代文献阅读和研究的领域里可以自由地驰骋,不断领略到古典艺术的胜境,并自己放出眼光进行美学的分析,或作古代语言的研究,或在创作中成功地继承了某种艺术形式时,那将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呵!

  (8)四字诀:

  勤──勤勉,见缝插针,不怕辛劳,孜孜以求。

  谨──严谨,一丝不苟,多闻阙疑,认真继承。

  精──精通,熟读精思,精益求精,升堂入室。

  进──前进,深造有得,勇于创新,追求完美。

  (二)掌握一串钥匙:

  拎出文言文的十几个学习要点,作为打开文言宝库大门的一串钥匙。它们是:

  1. 通假字 本有其字,若古人临文时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它,那么这个用来暂代"本字"的字就叫做"通假字"。如:赵王少,不能蚤起。蚤,通"早",早早地。

  2. 古今字 在某个意义上先后产生的两种字形,先出现的是"古字",后起的是"今字"。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回来。这个意义后来写作"返"。

  3. 异体字 一个字的正体之外的写法。如:涙,同"泪";愬,同"诉"。

  4. 破读字 因词性改变或意义转变而引起读音改变的字。如:好学、王天下、衣褐等。

  5. 词类活用 在上下文中甲类词临时用如乙类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名词用如意动。

  6. 词序 前宾语、动量表示法等。如:吾谁欺? 未之有也。 [三]思而后行。

  7. 双宾语 (1)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如:语之故;

  (2)动词+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如:问之客。

  8. 非支式 即非支配关系的动宾结构式,其形式的宾语,实质是补语。如:而誓〈之〉曰:"……"誓之,向她发誓。

  9. 被动式 "于"字式、"为"字式、"见"字式、"被"字式等。

  10.实词、词组 联绵字、偏义复词…

  11.虚词 如之、其、者、所、以、于、而、则、焉、乃等。

  12.省略 承上省或探下省主语、宾语、动词、介词等。

  13. 修辞 如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夸张、对偶、排比、用典、反语、反诘、设问、借代、反复、层递、互文等。

  14. 文体 如散文中的史传文(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杂史)、杂记文(游记体、笔记体……)、说理文(语录体、史论体、寓言体……)、应用文(书信体……)等;韵文中的风体诗(诗经),骚体诗(楚辞),汉魏六朝古诗(乐府、歌行),古体诗(古风)中的七古、五古、古绝,近体诗(格律诗)中的七律、五律、排律、律绝,词,曲等;骈文(骈赋、连珠、对联)等。

  15. 特色与表现手法 如对比、烘托、铺垫、暗示、象征、白描、夹叙夹议、托物言志等。

  16. 同源字 具有一个共同的概念义而读音又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字或几个字。如: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阙,与"缺"同源。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真正掌握了这串钥匙,也就掌握了研读文言文的主动权。学生依照新编《古代汉语》教材的示范,在解剖了数十篇文选的语言要点之后,就能实实在在地把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从而顺利地闯过文字理解关。

27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