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散文的教案范文3篇
散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游记散文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游记散文的教案范文一
《唐宋散文选读》游记体散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掌握常见文言句式。
2. 掌握唐宋游记散文的文体特征;揣摩散文家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独特视角;理解古文的艺术特点。
3.领略作者的心灵世界,认识作者的情感体验和表达上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态度和人生理想;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散文的博大精深,增进对祖国文化的亲近感与归属感。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选录四篇游记散文,其中基本阅读两篇,扩展阅读两篇。《小石城山记》中作者由自然景观带来的联想和思考表现文章主旨,柳宗元孤高峻洁的人格,身遭贬逐的不平之鸣;《黄州快哉亭记》反映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也流露了他对政治失意的牢骚和不平;《道山亭记》和《百丈山记》则抓住作者写奇险景物的手法,体会作者不同的文风。选文取材广泛,风格不同,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进行深刻思考的参照系,帮助学生提高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形成自觉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设想
本单元只选讲两篇基本阅读,扩展阅读放在课后让学生自学。基本阅读每篇用两课时完成,加上活动课一节,单元小结一节,共用六课时。新课先扫除语言障碍再分析文章写法,最后进入到体会作者的感情世界。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通过回顾从前学过的“记”,对照将要学习的“记”,让学生形成初步感知;强调课堂的诵读训练,培养语感;开展课堂讨论,使学生在参与中得到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游记散文的教案范文二
游记散文,最常用的写作顺序是“移步换景”,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化,不断展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我们在教学游记散文时,可进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对文中某一景点进行解说。
比如,教学《雨中登泰山》时,我就有意识地进行了尝试。在学生整体感知了课文,理清了文章脉络后,我让学生任选一观察点,对泰山进行“导游解说”。教师先对“导游解说”提出几点要求:一是吸收文中语言,提升解说的语言品质;二是适当延伸,不必就景论景;三是形成风格,展示个人魅力。而后以“虎山水库”为观察点作了一个示范。然后,我提供如下观察点让学生选择:七真祠、柏洞、云步桥等。学生跃跃欲试,争相上台介绍。
在游记散文的教学中,安排“导游解说”这一活动板块,是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益尝试,它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把读和说有机的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自然,学生在酝酿准备的过程中,感受美语、积累美语的意识也会得到提高,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研究语言”到“学习语言”的转变。
在教学中,“导游解说”可安排在整体感知课文后进行,也可在对文章重点、难点合作探究后进行,还可以开设专门的活动课进行。为了提高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我还组织进行了“最佳解说词”“最佳小导游”等的评选活动,在多元化、开放化的评价中,掀起课堂教学的新高潮。
游记散文的教案范文三
【摘 要】 “画山绣水”是根本,线索明白条理清。人文典故添情趣,寓情于景透心声。善用修辞出文采,有情有理境界生。本文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了写景及游记类散文的写作方法。
【关键词】画山绣水 线索条理 人文典故 寓情于景 修辞文采 情理境界 散文
从教五年来,一直专研中学语文教学。这五年的教学过程,既是引导学生学习和积累语文知识的过程,也是我对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材学习研究的过程。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一些优美的写景或游记类散文令人读来如品香茖,如饮甘露,回味无穷。诚然,“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一文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寥寥数笔,一幅古朴优美中国山水画卷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至于《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更是古代写景散文的上乘之作了。就现代文而言,也不乏大家名作。朱自清的《春》、《绿》、《荷塘月色》于鲜明的色调中蕴含着鲜明而深沉的感情,杨朔的《画山绣水》更添了几分人文历史的色彩。作为职业需要和兴趣所在赏读品味这些美文的同时,也在自觉的思考如何写好这类文章。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教学心得。特总结了以下几点,辑为六句口诀,权且做为自己对这一问题探究的一个小结:“画山绣水”是根本;线索明白条理清;人文典故添情趣;寓情于景透心声;善用修辞出文采;有情有理境界生。以下分句阐述:
一、“画山绣水”是根本
“画山绣水”这一说法来自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杨朔一篇游记散文的标题,我想用它来指代这类型文章是合适的。这一单元全是游记和写景类散文。这类文章的模式大抵是先描物绘景,后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这也往往是文章的中心主旨所在。但要使这个中心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写好景物,写得生动,写出特色。这一点做不好,就无法做到使人物的思想感情写景物所呈现的意境达到高度的契合,做到令景物成为传情达意的完美道具。写作实践也会经常有这样一种倾向,那就是也体会到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模式,但往往轻视景的的描写,景物描写干涩、不生动,无意境情趣之美,往往抒情也就只能是牵强附会了。
二、线索明白条理清
景物描写不仅要生动,还要有条理。如何使对景物的描写富有条理,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线索的设置。写景类文章要给读者展现一幅幅优美的画页,但展示顺序好何安排,如何找到各幅图页的内在联系,装订成册,成为一本完整而和谐的图册。游记类文章更是如此,游记散文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做到游踪线索的明确,只能这样,文章才能条理清晰。一般可以按空间,或游踪顺序,找到各景物之间逻辑联系,设置一条空间感强的线索。
三、人文典故添情趣
景物描写除了自然景观之外,还有人文景观。现实生活中我们所写到的多为两者兼而有之的综合景观。自然景物自有其自然之美,人文景观也自有其人文情趣。自然景观会让我们体会到天地造化的神奇,人文景观会让我们体会到我们人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力。在《画山绣水》一文当中,我们不仅领略桂林山水的无限秀丽,更知道了关于“寡妇桥”“父子岩”等景观的动人传说。至于关于历史名人的人文景观更会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想。在写作中如实的,适时的穿插一些人文典故的元素,会让景富有历史感和人文情趣。
四、寓情于景透心声
写景类文章传情达意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直接抒情,这类表达方式较为明显,能够直抒胸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种则是含蓄的流露,不动声色的将情感色彩投射在对景物的描写过程中。有一句话,“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说的就是这个原理。这种含蓄的流露,是一种巧妙的铺垫,可以使以后的直接抒情和升华主题显得水到渠成,妥贴自然。
五、善用修辞出文采
古今这类文章都很讲究文章的“文采”。何谓文采?主要是指语言要文雅优美,描摹事物要生动形象。这样的语言既能让人感受到文辞的优美,又能让人感受到事物形象鲜活,可谓“文质兼美”。然而,如何写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除了工于遣词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善用修辞。试回想你所品读过的这类美文中,哪个里面没有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巧用修辞,善用修辞,不仅让事物更形象,更可以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大大丰富文章内容。
六、有情有理境界生
描写景物单纯将景物写得“美”还不够。这只是景的外在,犹如一美人,单纯写她的容貌之美是不够的,还要展现内在气质之美,只有这样,这个美人才够完美,才美得有境界。那么景物内在气质是什么呢?我想那就是寓于景物之中的自然情致和理趣。月光如洗是美,月色朦胧也是美,只是特点不同,情致各异罢了。自然万物,自有其规律,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们明白不要轻言放弃,如果锲而不舍,也许会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有提升自身的境界,才能做成为一个生活的智者,这些作品,其境界和内涵远高于那些纯粹绘景之作。
参考文献
<1> 商晓红,东营区第三中学网站,《浅谈朱自清写景散文的艺术特色》
<2> 杨朔,初中语文苏教版九级上册,《画山绣水》
<3> 朱自清,《朱自清散文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