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 >

游记散文教学设计范文3篇

时间: 如英2 学习方法

  游记散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游记散文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

  游记散文教学设计范文一

  [摘要]:古代游记散文,就是以游记为基础、以描写、叙述见长,抒发作者思想情感或寄托政治抱负的文体。主要特点有写景状物,栩栩如生;融情于景,动人心弦;托物言志,含蓄隽永;语言优美,妙笔生花。依据课程标准,本文提出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策略上提出了四点做法:一是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游记散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子的含义及其他文言现象,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二是引导学生把握古代游记散文的景、情、理,按“景美----情真----理趣”的思路教学;三是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四是对于同类体裁与主题的文章,可对教材进行整合教学。

  [关键词]:古代游记散文;特点;目标;教学策略

  我国古代游记文学大致上经历了五个阶段,即魏晋的诞生期、唐代的成熟期、宋代的高峰期、元明的复兴期和清代的衰变期;主要有赋、书、序、记等四种类型。人教版、粤教版等不同版本的教材中,选入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古代游记散文。如粤教版选修二第一单元中,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粤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等,这些都是古代游记散文的名篇。古代游记散文有什么特点,怎样确立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目标,采用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古代游记散文的特点

  写景状物,栩栩如生。我国地大物博,名胜古迹、山川景物数不胜数,这为历代文人提供了绝好的写作对象。秀丽的景象加上文人卓越的才华,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瑰宝。柳宗元在《小石城山记》中,以极其洗练的笔墨描绘了小石城的景物。“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它的形,上边好似垛墙望楼,旁边犹如耸出的天然城堡,且有城门;它的色,有树和竹的翠绿,闪动着一种生命所特有的坚韧、刚毅与冷冷的色调,还有浓黑的洞穴,很神奇,也很神秘,里边一定盛着好多好多沉睡已久的故事;它的声,投进小石子,洞穴中就有咚咚的水声,声音十分响亮,很久才消逝,那肯定是一曲美妙的音乐,在等人赏鉴并取名;它的貌,无土壤却生长着树木和竹子,且坚实葱郁,疏密相间,俯仰成趣,像是有才智的人布置的,但又比人布置的精妙,可谓鬼斧神工;而它的高度,环绕登到山顶,就能眺望到很远的地方,像是小石城山也在探视外面的世界,打听外面的消息。写景状物,如此栩栩如生,你能说这小山之景不美吗?不奇特吗?

  融情于景,动人心弦。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优秀的写景散文,都是字字扣着情来描写的。写景是山水游记的载体,抒情是文章的灵魂。在写景中借景抒情才能体现作者的写作主旨。上文中的《小石城山记》这篇散文共计221个字,可谓短小精悍,字字珠玑,描写景物和蕴含情感却恰到好处,真是一字不可增添,一字不可删减。作者在第一段描绘出小石城瑰丽奇特的景观,可在第二段写道:“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为什么小石城山会遭遇无人赏识的境况呢?这当然是由小石城山所处的偏僻荒凉的地理位置决定的。试想,不是有非常好奇、迫切探峻心理的人,有谁愿意到这里来呢?有谁想到这里来呢?又有谁能和这小山产生心理共鸣呢?也只有柳宗元,也只有被贬的柳宗元。作者写小石城奇特、幽僻的景物,正是表达作者被贬永州、怀才不遇的郁闷心情的写照。可谓是融情于景,景中含情。

  托物言志,含蓄隽永。中国的山水游记散文中,有相当数量的文章,在描写美丽景色的同时,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学。这无疑给山水游记散文增加了许多魅力。这样的文章举不胜举,王安石在他的《游褒禅山记》中,作者介绍了山得名的由来,进山游览的经过之后,从前洞游者多,后洞游者少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从山名被误传得出学者必须“深思而慎取”的至理名言。读罢此文,使人深深感受到他“务为有补于世”的文风和人格魅力。

  语言优美,妙笔生花。在以上这些特点之外,游记散文诸多的语言特色也是必须提及的。如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几乎是字字用典,字字对偶,其华丽的辞藻,丰富的内容,流畅和谐的音律,工整多变的句式,读来给人以畅快淋漓之感,细品之下,又能感受到作者独巨匠心所勾画出的山水美景,连韩愈都情不自禁的赞叹:“江南多临观之作,而滕王阁独为第一”。这样的成功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排比、通感、叠词、衬托、对比等修辞手法的缘故。像其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上下对偶的同时,在句中自成对偶,形成了“当句对”的特点。同时在色彩上,将碧水青天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成趣,远近虚实整合到一句里,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秋景图,给人以无限美感,最终使得这一句成为千古绝唱,成为山水游记散文中的绝品。

  二、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目标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鉴赏中,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达方式,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达到这些要求,首先要对一些和古代游记散文有关的基础知识有一个较系统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建议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什么是古代游记散文。

  2.了解古代游记散文的发展脉络。

  3.理解古代游记散文的特点和几种类型。

  4.理解古代游记散文的内容,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5.学习古代游记散文的写作技巧。

  6.提高对自然山水的认识,涵养情操,润泽心灵。

  7.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健康的审美观。

  三、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掌握古代游记散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句子的含义及其他文言现象,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这是学习古代游记散文的基础和前提。高中生学习文言文,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流利诵读,经典名篇熟读成诵。要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联系以往的知识,用做卡片、做标注、做旁批等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在教学《黄州快哉亭记》,我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归纳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如“以览观江流之胜”中“以”和“胜”,“以”是介词,表目的;“胜”是胜景,形容词用作动词。又如“动心骇目”中“动”和“骇”都是使动用法,“所睥睨”、“所骋骛”中“所”都是所字结构,构成名词性的词组。在学生勾画卷点这些重点实词虚词后,我让学生找出并翻译一些重点句子,如“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翻译时要抓住“乃”“玩”等知识点,重点句“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强调“何适”是宾语前置。学生在掌握了这些重点文言字词、句子等知识后,就能为后面的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引导学生把握古代游记散文的景、情、理,按“景美----情真----理趣”的思路教学。山水游记因体裁本身的特点,写景状物是必不可少的。但无论哪篇山水游记,都不是纯粹地停留在写景上。作家游览山川景物、名胜古迹,往往是有感而发,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审美趣味寄寓其中。所谓“言为心声”,“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写景与抒情在山水游记作品中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教学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我就是按照“景美----情真----理趣”的思路进行的。文章开头即描绘出浩渺壮阔的长江江景,“其奔放肆大……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第二段中,“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突出长江变幻无穷的独特景观。浩渺壮阔、变化无穷的江景,是忧愁苦闷之人描写不出的,这正寄托了作者尽管被贬谪黄州,但仍乐观豁达的豪迈情怀,为接着第三段提出中心论点做铺垫。

  通过议论句,寄托作者的政治抱负或借景说理,也是山水游记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这些作品中的议论句也是我们在阅读、分析时应着重理解的。这些议论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主题或深化主题的作用。上文中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在极力描写长江胜景和楚庄王关于风的典故的基础上,用两句议论句,水到渠成地揭示出“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的主题。

  3、引导学生欣赏古代游记散文的语言特色。这其中包含准确到位的用词、变化多样的句式、不一而足的修辞手法、朗朗上口的音韵绝律。教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我让学生找出值得品味的句子,并从语言的角度分析句子的妙处。如作者在描写气势磅礴的天姥山时,“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运用夸张的手法天姥山的高大险峻。在描写奇幻的梦中仙境时,那奇特的想象:声势浩荡的“熊咆龙吟”,随后是整齐而另人惊叹的“虎鼓瑟”,“鸾回车”,最后是日月照耀着的“如麻仙人”。短短文字间,尽显了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天赋。这样的才思,这样神气的山水游记散文,值得我们千百遍的吟颂回味。

  4、对于同类体裁与主题的文章,可对教材进行整合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探索同类文的教学模式,化繁为简,充分发挥教材例子的作用,举一反三,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可触类旁通,达到课堂的高效。古代游记散文特点鲜明,内容集中,类型突出,所以非常适合开发成一些小专题进行教学。比如可分成:游记散文的内容类型研读专题、游记散文的思想感情研读专题、游记散文的写作特点研读专题、游记散文的语体特点研读专题等。

  另外依据游记散文的特点和个性,建议老师们引导学生阅读时,一定不要局限于一些局部材料,比如过分注重单篇教学,对一篇作品讲深讲透,对某个细节作过多的纠缠,只注意到内容,忽视了思想,或者只注意到了思想,忽视了艺术特点等等,要有整体观。引导学生研读作品时,一定要注意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老师不能包讲包答,要让学生学得积极而快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带到古代游记散文的纵深地带。

  古代游记散文是中国古代散文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名篇众多,而且名家辈出,群星灿烂。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充满挑战,呼唤智慧。教学古代游记散文,如何简约又高效,如何突破重难点,本文从古代游记散文的特点、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目标和古代游记散文的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做了初步探讨,如果能给阅读本文的语文教学同仁以启示和帮助,就是笔者最大的欣慰,也是笔者写作本文的初衷。

  [参考文献]:

  1、何郁《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9期

  2、《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游记散文教学设计范文二

  《小石潭记》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通过欣赏山水而抒发的悲凉凄怆的孤寂心情。

  2、通过学习抓住特征细致描摹景物的方法,领略课文所描绘的山水美。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3、掌握 “鸣”、“乐”、“许”、“居”、“隶”等实词的解释。

  说明:

  柳宗元,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因为变法失败而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合称《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他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景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他的山水游记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习抓住特征细致描摹景物的方法,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难点:正确理解作者通过欣赏山水而抒发的悲凉凄怆的孤寂心情。

  说明:

  在落实字音、词义,使学生能够通译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领悟作者寄托的情感。重点放在作者对景物的细致描摹而难点则在于思考,何以如此美景会引起作者的忧伤之情,又是如何在全文中体现的?

  思路点拨

  本文是山水游记,以游览为序写景,条理清楚,教师也可以依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者”的写作顺序,理清行文思路、展开教学的各个环节。此外,对于有一定基础的班级学生,可采用探究的方法,以赏析全文为出发点来尝试教学。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各个角度去品味小石潭优美的景致,依照“寻找美、发现美、品味美”的过程,扣紧小石潭的某一个“美点”,说说自己的理解,再由教师适度点拨(如:潭水的“清”、景物的“动”与“静”、“景”与“情”的交融、内心感受的“乐”与“凄”等)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即可。

  练习举隅

  1、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小石潭,这小石潭到底是什么样子呢?那不妨来画一画你“心目中的小石潭”。

  2、小石潭景色优美,又幽深冷寂,从中也投射出柳宗元的孤凄悲凉。你能选配一首意境与其相似的乐曲,尝试着用音乐来诠释这篇课文吗?试着读一读,看是否能淋漓尽致地把文中的意境表现出来。

  游记散文教学设计范文三

  《西湖游记二则》

  本文是人教社大纲版第四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为给同仁们一个教学过程中自由驾驭课堂的空间,本文的教学设计为简案。由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达到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之目的。

  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计

  袁宏道的散文不仅语言质朴,而且清隽美妙,颇具灵性,往往给人以耳目以新的感觉。学习本文,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及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教学目标的确定

  ①学习本文以游踪为线索,寓情于景的写作技巧。

  ②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③学习本文中常用文言文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教学重点

  熟读、背诵、整体感知其文言散文的艺术特色。

  3、教学难点

  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主要在注释中)

  二、教法

  本文是文言文中游记散文的精品,而艺术的妙处及魅力是靠自身的感知和品味的,所以学习本文应以自读为主,在注释的帮助下,反复诵读,如再有疑点,教师要及时点拨,在点拨的同时,还应以读为主,在熟读的基础上,争取背诵,整体感知本文的艺术技巧所在。在课堂上要以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宗旨。

  三、学法

  教师点题导入——学生自读课文——看注释再自读课文——学生用现代文解释文中的重点句子——教师学生一起订正——学生再读

  ——背诵全文。

  四、教学程序及内容的设计

  1、导入:由《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文导入再学习一篇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游记散文。

  2、作者作品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游记散文,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详见注释)

  3、学生自读课文

  4、找1——2名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字,(见注释)

  兀wǔ 棹zhào 勒lè 舂chōng 岚lán

  5、学生齐读《西湖一》思考回答

  ①《西湖一》作者的游踪如何?

  武林门→保叔塔→昭庆寺→西湖

  ②写了哪些景色?

  山色——花光——温风——波纹

  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可用原文答)

  心飞湖上——目酣神醉——一语不得

  ④概括:这是作者游西湖刚刚开始

  6、学生齐读《西湖二》思考回答

  ①作者游踪如何?

  断桥——苏堤(全在湖上)。这是作者游西湖最美的景色。

  ②西湖美在何处?

  春——月——朝烟——夕岚

  ③说说:“春、月、朝烟、夕岚”是怎么美?

  朝烟→ 朝日始出

  夕岚→ 夕舂未下

  ④文中表达思想感情最深刻的一句是 ,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可讨论)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表达了作者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情感(可有争论)

  ⑤文中用了大量的修辞,请举例说明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对偶等。

  ⑥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五、板书设计

  六、反馈检测

  1、背诵(熟读)全文。

  2、回答课后一、二题

  3、本文与《小石潭记》比较阅读,说说各自的特点。

  4、印发《游褒禅山记》阅读。

2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