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学习方法
历史是一个不需要很高思维能力的科目,但要注重思维的严谨。今天学习啦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历史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历史的学习方法一
第一,建立信心。学生若能在记忆前抱有“我一定要记住”、“我一定能记住”的决心和自信,最后效果一定会大大改善。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有着确凿的科学依据,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大脑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十亿册书的内容,一个人的大脑即使每一秒钟输入十个信息,这样持续一辈子,也还有余地容纳别的信息。这种大脑记忆容量的无限性是我们建立自信的可靠保障。
第二,变通记忆主体。即把单一封闭的个体记忆,发展到以个体记忆为主,以合作记忆为辅的新阶段。所谓合作记忆是指以小组为单位(2-4人为宜)围绕同一历史问题采用抢答、抽背、默写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刺激人的大脑记忆神经,激发记忆潜能,唤起竞争意识。为了调节气氛,有时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同台竞技,与生同乐,让师生在“疯狂”的竞争记忆中体验学习历史的乐趣。
第三,调动各种感官。实践告诉我们,记忆时若只有一种感官单通道地记忆,效果远不如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好。所以在记忆历史知识时,除了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外,还应多动口、多动手,以增强记忆效果。
当然,初中生历史记忆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有在今后的教研实践中充分调动广大师生,不断挖掘校本资源,才能把“如何改善历史记忆效率”这一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为实现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奠定基础。
历史的学习方法二
历史学科的生命在于真实。用史实来说话,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因此,对史实的全面掌握是高考复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历史知识包括:人物;事件(事态);组织(机构);制度(纲领、路线、计划、条约);文化成果(包括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
人物:
对于杰出历史人物应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把握:
第一,要知道他们的社会身份和属于哪一历史时代。
第二,要掌握他们的主要活动和业绩。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和业绩在教科书中往往是分散的,高考可以选择特定角度;要求应试者对此进行连贯的阐述。如孙中山“致力于革命四十年”,其历史活动贯穿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分别记述于不同章节,可以选择特定角度将这些相对分散的记述连贯阐述。
事件或事态:
所谓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而所谓事态,则是指人们在较长时段内从事的具有常规性、持续性的历史活动。对于历史事件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把握:
第一,时间或背景。对于大部分历史事件并不需要记住其发生的年、月、日等具体的时间,但须知道它们发生的历史时期,或它们发生的时代背景。如对于“公车上书”,应知道它发生于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时。不过对少数重大的历史事件(尤其是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中的事件),须掌握它们发生的具体时间。
第二,简单经过或内容。如对于“公车上书”,应知道其主要内容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反对签订《马关条约》,要求变法。
第三,结果或影响。如对于“公车上书”,应知道它虽然没能上达,但却标志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群体和组织、机构:
人类的历史活动不仅是以个体形式进行的,更重要的是以群体形式进行的。对于历史领域的这种群体和组织、机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第一,存在或创立的时间、背景。如对于西域都护,应知道它设立于西汉时期。
第二,性质或功能、职能。如对于西域都护,应知道它是西汉政府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并保护商旅往来的机构。
第三,在历史上的影响。对于西域都护,应知道它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制度、纲领、路线、计划、条约:
对于历史上的各种制度、纲领、路线、计划、条约等,应从以下角度加以把握:
第一,产生的时间或背景。如对于科举制,应知道它是作为九品中正制的替代物创立于隋。
第二,主要内容和沿革变化。对于科举制,应知道它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其考试在明清时期采用八股文。
第三,在历史上的影响。如对科举制应知道它打破了选任官员的门第限制,但八股取士使得士人脱离实际。历史上的各种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等看似僵化的规则,都是由一定历史时期的各种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凝聚而成的。或者说,在它们文字形式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当时社会各个阶级、阶层、政治军事集团、民族、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历史上的各种制度、政策、纲领、路线、计划、条约等,往往存在着沿革变化过程,存在着文字规定与实际实行情况之间的差异。
文化成果(包括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
历史上各种理论、技术、文物器具、工程建筑、书籍文献等,是人类动态文化创造的静态成果,是人类历史文化活动的结晶,在人类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予以重视。对于这些人类历史文化活动的成果,应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把握:
第一,这些文化成果的产生时代或年代。如对于都江堰,应知道它修建于战国时期。
第二,这些文化成果的创造者、总结者(他们有可能是一些知名的个人,也有可能是一些可知或不可知的群体)。如对于都江堰,应知道它是当时秦国蜀守李冰父子所组织修建。
第三,这些文化成果的内容或价值。如对于都江堰,应知道它是一项防洪灌溉工程,它使岷江水流由激转缓,既可免除水患,又能灌溉田地。
为便于掌握,还可以将历史知识这样分类进行掌握:
教材明确标示或我们在理解上可以认定的“历史之最”、“历史第一”的史实。如“筒车”这种提水灌溉工具,尽管教材叙述它时没有用“最早”的字眼,但1997年高考第3题考查它最早出现的朝代。这需要理解教材“唐朝农民……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的表述。
历史上具有“开始”、“开端”意义的史实
但有些似乎熟知的史实,如果读书不细容易弄错。如春秋时期私田的大量开垦导致井田制的破坏,但私田的出现是在春秋之前;北宋时兴起的是私人讲学的书院,而私人讲学则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开始兴办了。
历史的学习方法三
在这里首先想明确一点。请不要先把自己局限在文科或者理科内,应当全面地学习各学科的知识。高中的学习相对初中而言,是一个新的开始,如果能够在开头走好第一步的话,后面的道路会通畅很多。而如果早早把自己限定在某一个学科类别中,势必会分散对其他科目学习的注意力,这样反而拖垮你其他科目的成绩,使得你在学业水平测试中牵扯更多的精力,重复做功,得不偿失。
其次我想谈一谈文科的科目特点。文科生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人数较少,并且文科在传统印象里属于是不太被重视的学科,高分学生学文科的比例相对会低一些。这样一来,文科高考面临的竞争相对而言就会低许多。如果高一的同学现在已经开始对未来的文科学习进行规划,那么我会恭喜你,你已经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文科生在高一并不需要学的太苦,只需跟住学校的进度,做好知识的积累工作,慢慢打下自己未来学习的坚实基础,就已经是一个比较大的成就了。同时,数学的成绩千万不能落下,因为未来文科高考中,数学的区分度非常高,所以在起点上一定不能落后。
具体到历史这个科目的学习,高一主要会涉及必修一、必修二这两本教材,这两本教材的内容分别是政治史和经济史,无论是在未来的会考中还是高考中比重都非常高。请每一位新高一的同学务必把这两本教材上的核心概念进行掌握,理解每一个术语,了解主要事件的时序,最后请根据“民主”、“法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化”、“经济全球化”等线索把所学内容整理成体系,这些简单的积累工作会为你未来的学习带来巨大的便利。
高一是高中学习的开始,高中三年最难的知识不在高一,最疲劳的时期不在高一,但高一一年你投入的程度,决定了你未来三年学习的姿态。所以,各位刚刚升入高一的同学们,既然已经站在起跑线上,就请走好你高中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