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 >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时间: 如英2 学习方法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

  第一步就是抓好课前预习。

  在预习过程中,边看、边想、边写,在书上适当勾画和写点批注。看完书后,最好能合上课本,独立回忆一遍,及时检查预习的效果,强化记忆。同时,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找出重点和不理解的问题,尝试作笔记,把预习笔记作为课堂笔记的基础。

  我国古代军事家孙子有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指对自己和自己的对手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可能有充分的准备,也才可能克敌制胜。预习就是“知己知彼”的准备工作,就好像赛跑的枪声。虽然赛跑规则中不允许抢跑,但是在学习中却没有这一规定,不但允许抢跑,而且鼓励抢跑。做好预习学习,就是要抢在时间的前面,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简言之,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学,也就是在老师讲课前,自己先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使自己对新课有初步理解和掌握的过程。预习抓得扎实,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步是掌握听讲的正确方法。处理好听讲与作笔记的关系,重视课堂讨论,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学生必须上好课、听好课,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其次要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始终集中注意力;第三要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重理解,不要只背结论,要及时弄清教材思路和教师讲课的条理,要大胆设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善于多角度验证答案;第四学生还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

  上课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基本形式,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把每节课四十分钟积累起来这将是多么惊人的时间数字啊!学习成绩的优劣,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如何对待每一堂课则是关键。要取得较好的成绩,首先就必须利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提高听课效率。

  听课时应做到以下四点:带着问题听课;把握住老师讲课的思路、条理;养成边听讲、边思考、边总结、边记忆的习惯,力争当堂消化、巩固知识;踊跃回答老师提问。

  第三步是课后复习应及时。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复习,真正达到排疑解难、巩固提高的目的。

  课后要复习教科书,抓住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尝试回忆,独立地把教师上课内容回想一便,养成勤思考的好习惯;同时整理笔记,进行知识的加工和补充;课后还要看参考书,,使知识的掌握向深度和广度 发展,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复习是预习和上课的继续,它将完成预习和上课所没有完成的任务,这就是在复习过程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的技能技巧,进而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使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并且通过归纳、整理达到系统化,使知识真正消化吸收,成为自己知识链条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复习过程中,既调动了大脑的活动,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也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巩固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掌握如何,由复习效果而定。

  第四步是正确对待作业。独立思考、认真作业、理解提高是学生对待作业的正确态度。

  首先要做好作业的准备工作,把预习、上课、课后复习衔接起来;其次要审好作业题、善于分析和分解题目;第三要理清解题的思路,准确表达,独立完成作业;第四要学会检查,掌握对各学科作业进行自我订正的方法。

  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无论学哪一门功课,课堂上老师讲的,笔记本上记的,课外阅读的……等等,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要把他们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使自己能够自如地运用,就必须通过作业实践来转化。

  第五步是课外学习。

  要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包括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温故知新;搞好课外学习,包括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参加课外实践活动;要掌握正确的课外学习方法,如泛读法、精读法、深思法;要掌握读书要求,如博专结合、读思结合、学用结合、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等。

  课外学习能有效地使课内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与习惯,增长工作才干。这也就是常说的:“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

  总之,课前要抓好预习,课中听讲要领悟学法,课后完成作业要巩固学法,课外学习要运用手法,还要不断总结优化学法,努力探索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为培养创造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二

  学生方面:

  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而持久的,许多重要的事情正是靠习惯的力量去完成的,而且,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所以,进行“养成教育”便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它也应当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时都应当重视和掌握的重要内容和环节。

  对于老师而言,就是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以及课堂上专心听讲和积极思维的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

  预习(弄清难点)---听课(领会关键)---复习(扫除疑点)---作业(全面巩固)---小结(形成系统),优化学习的策略 (学会将知识进行归纳比较,找出异同,掌握举一反三的学习策略)

  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教师方面:

  1.创造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课的前提。卢梭说的好“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是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当然,这并非说他们的缺点不可批评,可以听之任之。而是批评和表扬是出于同一个目的的爱护他们。因而批评的方式比批评本身更重要。要让他们不伤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从内心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批评是诚挚的爱,由衷的爱护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使他们对科任教师产生好感,从而转移到学科的学习中来,自觉深入地进行学习。

  2.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每天面对同一块黑板,本来就已经够单调了,如果每节课再面对同样的教学程式,面对同样的学习方法,那就会更觉得单调,甚至会觉得枯燥。这势必抑制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严重遏制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还要善于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录音、多媒体以及运用各种教具等,充分调动各种可用因素。挂图和各种教具可以加强学习内容的形象性、可感性;投影可以加大课堂容量,增强知识点的稳定性和相对持久性;录音可以充分发挥课文的感染力。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知识。

  3. 善于引导学生学习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需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特别是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思考疑难问题的方法上,都要善于引导学生如何用简单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4、 开课研讨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实验后,上了一堂汇报课《将相和》,课题组成员参与教学设计、听课和研讨,发现优点,找出问题,以求今后扬长避短。

  5、 撰写研究心得

  研讨课后,根据实际认真撰写研究心得,第一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第二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初探》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三

  相传有一个人,巧遇一仙翁,仙翁点石成金送给他,但他不要金子,而要仙翁点石成金的指头和数语。这个人为什么要指头呢?因为他懂得,不管送自己多少金子,金子总是有限的,但如果有了点石成金的指头,那就可以随心所欲了。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要准备猎枪和干粮。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只知道积蓄知识,而不懂得与此同时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那么,他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就像猎人走进森林,只带干粮没带猎枪一样。没有猎枪,干粮带得再多也会很快地消耗殆尽. 如果有一支猎枪,并能运用自如,那么还愁没有吃的吗?这这两个故事都生动形象,意味深长地说明了掌握做事的方法告别重要。好,我们现在就用生活中的事来验证一下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我们大家都知道饭店的厨师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有的人说那他那儿的佐料多,我就不信,把那你佐料同样摆在你面前,让你做,肯定有有色有味,只不过是色不正味不正罢了!由些可见,无论想做好哪件事,都不能忽视方法问题。

  学习也如此。有的同学说学习太苦,我不爱学习。(浪漫的人)同学们如果你注意观察的话,也许你会发现,在我们身边的同学之中,有不少同学学习是非常勤奋的。他们除了白天学习外,晚上还要加班到深夜,有的同学甚至课间的十分钟也要用于学习,可是却成绩平平;同时,你还会发现,另外一些同学学习并不十分紧张,除开上课和自习课外,其余时间很少用于学习,可是学习成绩却很好。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你会说这是由于前者的脑子笨而后者的脑子灵。真的是这样吗?不是的。如果是这样,有的同学成绩由好交差、有的同学成绩由差变好又如何解释呢?人体解剖学告诉我们,在同一个年龄段,一般正常人之间脑子的构造和重量相差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学习的好与差只是归咎于先天的因素。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成功=刻苦努力十方法正确+少说废话。从这个大家公认的公式我们可以知道,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三要素之一,如果只有刻苦努力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而没有正确的方法,是不能取得成功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学习方法是何等的重要。科学家尚且如此,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因此就不难理解有人说“上小学时,我的成绩挺好。可刚上初中,就感到学习很吃力,成绩上不去,心中很着急,这是怎么回事?”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学习方法没有及时调整。

  初中的学科比小学要多好几门课,知识量大,覆盖面广,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能力的考核也比小学明显地多,这对我们的确是一个挑战,这种衔接不仅体现在我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还体现在是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否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上。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英国有位社会学家,曾经调查了几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现这些获奖者大多认为,学生学习期间,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与能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密切相关。因此,中学生应当特别重视学习方法,创造性地总结和运用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不仅仅是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学习。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将我们带到某处,而且应该让我们在前进时更为容易。”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会被遗忘的,但学习方法则会使我们终生受益。

  为什么成成既能学得轻松、又能学得好呢?原因就在于他掌握了恰当的学习方法。

  所有的老师都承认,良好的学习方法对于获得优异的学业成绩非常重要,对于轻松地获得优异的学业成绩就更为重要。学习方法好比是划船时用的双桨,可以让人在前进时变得更为容易。智商固然是学习的前提条件,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习方法比智商更重要。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讨一下怎样的学习方法才是科学的

  重视预习的作用

  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基础不牢,已学的知识不巩固,因此,听课中碰到的“拦路虎”比较多,难以跟上老师的思路,课后用于复习、做作业的时间也相应增加,而且不可能彻底掌握,以致愈学愈困难,造成“恶性循环”。为了扭转这种学习被动的局面,必须从眼下做起,提高每一堂课的听课质量,减少用于复习、做作业所费的时间。有效的办法,是争取在老师的指导下,

  值得我们指出的是,学习困难的学生选择一门学得较差的学科进行预习,积极争取教这门课的老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会告诉你预习应有的基本程序,会为你解答预习中遇到的“拦路虎”。通过预习,必然会有部分内容弄不懂。为什么看不懂呢?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好有关的旧知识,也可以说没有掌握好新课的预备知识。预习,就像“火力侦察”,可以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就会很顺利。有的学生,所以听讲效果差,有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准备好听课所必需的旧知识,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各种困难,很难做到当堂理解。结果,上课的时间被白白浪费。

  一般来说,预习不可能把新教材全部理解透,总会遗留下一些不懂的问题,盼着上课时解决。这样就是带着问题去上课,听讲目的自然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比那些老师讲什么听什么、主观上没有思想准备、没有重点、没有具体目标的学生,要主动得多。当老师讲到自己预习时已经理解的部分时,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要看老师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或同学的思路进行比较,看教师或同学高明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自己还有哪些理解不够的地方,取人之长,被己之短

  听一节新课,所讲的内容,并非绝对的新,总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增添新的部分,作出新的推论。通过预习,如果把旧的知识加以适当复习,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提高听课效率。

  听课要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地听课,即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作用,不一心二用。听课时,不乱想、不乱着、不乱动,努力排除干扰,做到眼到、耳到、心到,使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对自己知识难点的讲授上,集中在搞清教师讲解的思路上。

  我们有些学生也很想集中注意力听课,但不知觉地就想到别的地方去了,身在曹营心在汉,我常说这种现象叫“走思”,这是学习的忌,你说我想自学,自学能不能成长?能!肯定能!国外有自学成才的达尔文,自学成才的高尔基,国内有自学成才的张海迪,但是,自学成才的还是少数不是?如果都自学成才了,大家还拼命的往好学校挤什么呀?怎么还有人上各种辅导班呢?如果都自学成才了,社会上就没有老师这个职业了,我也就别在这儿胡说八道了,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由此看来,认真地听老师讲对于提高成绩来说,无疑是一种最佳途径。在些申明一下,我可是不是否认自学,相反,我还提倡自学,有的同学要问,你一会否定,一会赞成,你什么意思呀你?我所说的反对自学,是反对在老师讲课时的自学:上语文他自学数学,讲数学他自学外语,讲外语他自学美术!那老师在讲台上不但帮不了他的忙,而且还会不断地制造噪音,这种自学方法很傻,我坚决反对,否则你一定会说,老师,你也傻!那么我所说的我提倡自学,又怎么解释呢?我提倡课下的自由探讨,我们的学科有限,上课时间有限,你们的兴趣可能远远超越了课堂的内容,那么有课余时间你完全可以自学自己喜欢的学科,甚至自学我们正在学着的,将要学着的学科,也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其实自学真的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它贯穿着人的一生。因此我提倡自学,我感觉我的这种反对上课的自学和提倡课下的自学不但不矛盾,反而还应该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那么上课有神怎么形成的?主观上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所造成。如失眠、疲劳、饥饿、对注意对象不感兴趣等。杂七杂八的事情牵肠挂肚也很容易在大脑皮层建立新的兴奋点,干扰对老师讲课的注意。它的害处就不言而喻了:成绩像坐了宇宙飞船一样,速度极快,但是目标向下!这个问题老师能做的只是上课多注意你,重要的是你得自己克制,有一句这样说,我能力有限我管不了别人我还管不了自己?如果你能明白自己将来要干什么,我现在怎样做才能干什么,你一定能管得了,如果你对未来无所谓,那神仙也没有办法。要想上课注意力集中,就要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上课铃一响,万事抛在脑后,只有专心听课而已。把一些与学习无关的杂七杂八的东西都推之门外,专心致志于所学的知识。老师讲课时,一般是根据课程的内容来设计讲课的程序的。所谓老师讲课的思路,就是讲课程序中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系统。听课注意力有没有集中,就主要表现在上课时自己的思路和学习活动有没有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走。为此,必须做到:上课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和引导下的科学认识过程。老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导航、开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脑子里经常想一想“为什么”?“怎么办”?如,听到一个新概念,要想一想为什么建立这个概念,它是怎样由实际问题或已有概念抽象出来的;学到定理,就要想一想这个定理表达了哪些概念之间的联系;讲到定理的证明,就要想一想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是什么,证明的主要思路是什么,哪些是关键步骤;讲到应用和例题,就要想一想应用时有什么条件限制,有什么实际意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意听老师强调的地方,这往往是本节课的重点或难点。这样,既能紧跟老师的思路,又能充分发挥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说,认真听老师讲课,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我们走一条最捷径的认识道路。(你的坐姿,眼神都会告诉我,你是否在认真听)在听课中,遇到有的地方听不懂,必然感到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突出。这时,可以先冷静地思考一下,如果一时还不明白,就应当先作个记号,暂时放下,以免影响后面的听课。有时,一时没有听懂,在继续听课的过程中,当老师从另一个角度讲解或返回补充时,马上就清楚了。如果听完一节课,某些地方仍不明白,这时积极发问,主动答问,热情地参加讨论。可请教老师和同学,直至明白为止。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学生不一定处处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样样比学生高明。完人没有过,将来也不会有。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老师教学水平有高低。决不可因某位老师讲课有误,或讲话罗嗦等毛病就产生反感,因而不好好听课,这样做吃亏的是学生自己。对老师有意见,我们应采取积极正确的态度对待,对有关领导或任课老师提出意见或建议,帮助改进教学。在头脑中的地位。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强烈成才的愿望,可以使听课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课下勤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进行主动的思考,而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是一种死学的方法。不是一种有策略的学习,绝对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例如:前几天全市统一测试,让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并写喜欢的理由)。(考试突击,考完就忘;背外语单词,晚上熟早晨熟早读默写不过关,不是你记忆力不好,是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意义学习更牢固、不容易遗忘,并且容易发生迁移,在以后的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相反,机械学习容易遗忘,往往只能应付眼前的考试,甚至连考试都没有到,就忘了!记住伽利略说过的话:上帝是神圣的,但比上帝更神圣的是我们的大脑!,让你的大脑转动起来,越快越好!

  善于发问,有置疑精神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对知识只是不加分析地接受,就不会有任何进步。因为学习的本质是获得能力上的提高,而不是知识的增长。因此,要善于思考,鼓励自己提出质疑,而不要做“思想的懒汉”、“接受知识的机器”,只知道囫囵吞枣,而不知道进行咀嚼、消化。

  学问学问,学习本身是离不开发问的。善问者能过重山,不问者难过平原。好奇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如果没有好奇、如果从不发问,人就不会成长,社会就不会发展。再说求实的老师个个都是负责任的,有问必答的老师,有时你可能对于提问有很多顾虑。比如,担心别人说自己笨,担心问这个问题很傻,担心问多了老师会不耐烦……孔子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都不是羞耻的事情,更何况是向老师请教呢?并且,老师根本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所以,当你有不懂的地方,勇敢地举起你的手!否则,日积月累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修补起来会更困难。

  自习完成作业科学,讲效率:

  同样的自习,水平相同的学生完成速度不同,求实与一高不同。效率问题。

  学习过程中注意高度集中时,学习者对周围其他事情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高度注意使人的心理能量能够集中地投入于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使思维在特定的问题上处于最佳激活状态,从而使人脑能够高效地进行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迅速的知识掌握和高效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正是建立在这种以集中注意为特征的思维状态基础上的。通常,人们倾向于认为,智力的差异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上的明显分化。实际上,智力差异并不是学习分化的惟一原因,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其成绩落后是由于缺乏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的习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国内外心理学家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一点。有的同学太急躁,丢三落四,想快点做完作业干点别的,(英国数学家)还有平时我们有些同学就有拖拉的习惯,上自习了,别人都写好几题了,他那不是找不到笔就是找不到作业了,或者写着写着发现今天的笔怎么看着就不顺眼呢?桌箱怎么这么乱呢?停!开始修笔,整理桌箱。这样一节课下来,别人完成了好多的作业,他只做了一点儿,结果匆忙赶作业,作业的质量可想而知。

  复习能巩固所学知识

  我们在第六章中已经讨论过复习记忆法,在其中实际上已经论述了复习在巩固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

  学习知识不能巩固,一学就忘,是不能继续学习和形成技能的。宋朝有个叫陈正之的读书人,涉猎群书,但不求其解,边读边忘,结果一事无成。德国工人哲学家约瑟夫·狄兹根有一句名言:“重复是学习的母亲”。狄兹根是通过自学成名的,他这句话,是经验之谈。因此,一个人要在学习上取得成绩,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对知识牢固掌握、融会贯通,而要做到这点,就要反复学习。实验也表明,一次学习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痕迹”不会稳固,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只有经过多次复习,记忆才能巩固下来。德国科学家区宾浩斯研究:

  科学的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

  重视并及时订正错误

  不订错就等于千百万次地重复已经学会的知识(唱歌、做操为例)学会放松:把学习与休息、文体活动安排适当,做到一张一弛。通过文体活动和休息,有效地消除疲劳,镇定心理,上课就能集中注意力听课。玩要玩的投入,玩得尽兴,甚至玩得大汗漂流才好。让身心得到完全的放松,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听没有听说这样一个公式?8—1大于8,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全天8小时都在学习,不如拿出1小时进行娱乐,当然可以唱歌,听音乐,散步,或者变化一下学习内容也好。

  法国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在总结读书的经验与教训时深有体会地说:“方法的得与否往往会主宰整个读书过程,它能将你托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将你拉入失败的深谷,从下节课开始吧。但愿每个人都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