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 >

新ces学习方法

时间: 如英2 学习方法

  新ces学习方法

  一、什么是CES学习法

  答:1、C(Creating)创造+E(Efficiency)效率=S(Succeed)成功。

  2、要素解释。

  (1)C(Creating)创造:明确一个目标两个标准。标准一是“独创”即根据科学原理和目标要求进行的现实中暂时(或许是10年或许是50年、100年)没有的创造发明(可以是有形的产品也可是无形的理论及设计)它的实际效益显现需要一个很长的时期。标准二是“实用新型”即根据实际需要对现有的产品或设计,依靠现有的科学理论进行的创新。它的实际效益能立竿见影。

  (2)E(Efficiency)效率:理解三个层次四个要素。第一层关键概念“信息量”。有了关于目标的“信息量”你才能判断目前自己所处的位置是传统领域还是新领域;第二层次是传统领域的竞争,关键是找准“竞争对手”。找准竞争对手才能给自己明确定位(现处于何种档次,目标何种档次),进一步明确提高效率的方向。第三层次是效率要素的运用。它包括“环节”、“循环”、“结果”、“节奏”四个要素。

  (3)S(Succeed)成功:必须做到两点,一是既定“重大目标”的实现;二是新的“重大目标”的确立。

  (4)“+”:是成功不可忽视的要素,指创造的“目标与标准”和提高效率的“四个要素”的结合;才能落到实处。

  (5)“=”:更是走向成功的跑道;“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持之以恒的努力”构成奔向成功的两根铁轨。

  综上所述,一个人学习或做任何事,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和先进的评价标准;真抓实干,落到实处;不怕挫折,持之以恒努力下去;能不成功吗?

  二、CES学习法要点是什么

  答:1、认知规律。

  (1)循序渐进规律:如“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初级——中级——高级”;“间单——复杂”;等等。

  (2)遗忘曲线:(时间与学习内容的遗忘关系)“1小时——1天——1周——1月——1年”;学习内容随上述时间呈递减遗忘。可见上课45分钟认真听讲为什么如此重要。

  2、学习要素。

  (1)环节:预习——听课——复习——考试——总结。

  (2)循环:以上五个环节之和为一个循环,学习要以最少的循环达到目标。

  (3)结果: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

  (4)节奏:循环的次数与每次循环的量与时间的安排。

  3、通、点、解、变的方法。(相当于电脑中的工具箱)

  “通”是指学习过程中的通读和读通;“点”是指学习过程中重点(A)、要点(B)、难点(C)、疑点(D)的发现和掌握;“解”是指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变”是指知识运用阶段举一反三,应变创新技能、技巧的形成。

  (1)通读工具:A“前言、后序、目录”浏览法;B“ABCD”四点圈读法;C“三栏学习笔记法”(预习一栏、听课一栏、复习一栏);D抄书背书强化记忆法;E尝试回忆理解记忆法。

  (2)读通工具:A自我归纳整理法;B自我命题考试法;

  (3)找点的工具:A陶行知的八个好朋友(何事、何人、何故、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几何)B在预习中运用“ABCD”四点圈读法,在听课过程中修正A、B、C、D,在复习过程中牢记“ABCD”,在解题过程中运用A、B、C、D。

  三、细谈“通、点、解、变”

  一、关于“通”

  1、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答:应该是科学性、目的性、程序性、实践性“四性统一”。

  2、CES学习法的宗旨与目标是什么?

  答:宗旨是“学会学习”;目标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能力”。

  3、为什么说基础知识管一辈子?

  答:这里面有两层含义:首先表现在学习上,基础知识是某一门学科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不熟练掌握,就难以掌握更高深的内容;其次,只有掌握了一门知识的基础知识后,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碰到问题时,应用基础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如果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不但会影响以后的学习,有时还会由此得出错误的结论。

  4、中小学学习阶段为什么不能偏科?

  答:(1)中小学的各门课程,都属于基础知识的范畴,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论缺少哪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影响你的发展。现代冶学专家认为,“一个人的知识大厦要建立在坚实广阔的基础之上,文科知识和理科知识就是大厦的两块巨大的基石,缺一不可”。

  (2)学好文理各科,并不等于对各门功课都平均花力气。如果你对某个学科特别感兴趣,并立志向这个方向发展,在不影响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上,可以多花些时间阅读与这门功课有关的书籍,使自己学得更深更专,这对形成个人独特的知识结构也是十分有益的。

  5、课本为什么要精读?

  答:(1)我们所用的每一种正规课本,不同于一般的书籍,它们都是经过国内最具权威的专家反复推敲,精心编写成的。这些课本遵循基础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编进了各个学习阶段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且严格地按照各科基础知识的规律谋篇布局,自成结构和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逻辑性。课本中的课文、公式、定律、例题、解题思路乃至每章节的陈述,都是经过严格审定的,并被无数的教学实践证明是不可怀疑的,它是学生基础知识的基本轮廓和框架。

  (2)对于课本上的中小学基础知识,我们应该把它们搞得熟熟的,有时甚至应该熟到一字不差的程度。

  6、很多中学生为什么不愿“预习”?

  答:(1)错误观念作怪。“反正老师要讲,又何必多此一举”。(小学生惰性思维)

  (2)对预习的好处认识不足。预习有六大好处:一是能扫除听课中的障碍;二是能提高自学能力;三是提高记笔记的水平;四是有利于扭转学习的被动局面;五是有利于筑固所学知识;六是可以提高听课效率。

  (3)不知道对各科怎么个预习法。预习会占用很多时间,各科全面铺开不现实,毕竟不是大学教育,更不是自学考试。预习过细有时会觉得老师上课没有新鲜感。不妨先选择自己最感困难的一两门学科进行重点预习,等取得经验后,再逐渐展开。具体方法是A粗读,B细读(“ABCD”批注法)C在“三栏笔记”第一栏记下三类问题:一是下节课要讲哪些内容,(重点)在哪里?二是哪些是新知识?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是什么?(要点)三是还有哪些问题不理解(难点与疑点),需要听课时特别加以注意。D试着做几道题,看看自己预习的效果如何。

  7、课堂笔记该记些什么?

  答:在“三栏笔记”第二栏记(1)记老师补充分的新内容。课本有的课堂笔记就可以不记,对老师超出课本范畴补充的新内容要记。(2)记老师反复提醒要注意之处。(3)记解决自己的疑点、难点之处。(4)记老师的解题(讲解)思路。会记才能省下更多时间思考,才能主动跟上老师的思路,“天才就是不断地注意”。

  8、课前准备的内容是什么?

  答:(1)生理上的准备:保持精力充沛,头脑清醒。(2)心理上的准备:调整不良情绪至稳定(可静坐)准备好听课的问题(象记者采访准备一样)(3)知识准备:课前预习。(4)学习工具的准备。课间不宜做的两件事,一是不宜做作业;二是不宜激烈运动或争论。

  二、关于“点”

  9、学习为什么要找“点”(重点、要点、难点、疑点)?

  答:(1)重点、要点是知识的精髓、要领。学习的实质就是要掌握书中的要意。抓住了重点、要点,就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使知识“各归其位”。

  (2)发现疑点、难点,等于明确了自己学习攻坚的方向和内容,非常有利于开发思路。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从人的神经功能上看,疑点、难点会使大脑出现高度兴奋状态,从而使精神高度集中,能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

  10、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之父。这句话正确吗?

  答:(1)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知识有80%—90%是通过观察途径获得的。如:语文、英语对音、形、义相近词的辨别;物理、化学课上对实验过程各种现象的考察;绘画课上对要画的对象,都需要观察;而且要学会观察。人的观察力不是天生的,更不是一成不变的,完全可以通过有目的地培养训练加以提高。

  (2)观察是知觉的高级形态,它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又持久的知觉过程。观察是思维活动的基础,与学习成败关系密切。从这一角度看,上述这句话是正确的。

  (3)观察的方法因观察的对象不同而不同。常用的方法有

  A:记录法:用于搜集资料供研究。(笔记、录象、录音、等)

  B:绘画法:用于美术创作。(素描、写生、水粉等)

  C:作业法:如归类比较、分析比例、寻找规律等。

  三、关于“解”

  11、家长如何抓“作业”?

  答(1):树立正确“分数观”。

  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说过:“优秀的学生并不在于优秀的成绩,而在于优秀的思维方式。”恩格斯把思维称做是“地球上最美的花”。解一道难题,就其本身来说,并不是宝贵财富。但解题必然会引起积极的思考,而在应用知识中得到的“思维锻炼”,便会成为分辨真理的一个片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个学科,每一次测验、每一道解题,都是培养钻研的思维方式的用武之地。分数是学生的智慧与汗水的结晶,树立起“爱智慧”的观念,才有正确的分数观。

  (2)明确作业的三个“要求”与解题的“六字标准”。

  三个“要求”一是及时完成;二是独立完成;三是认真改错(最好建立错题集)。“六字标准”即“准确、规范、快速”。

  (3)掌握一般的指导方法。

  A要善于分析(由表及里)。解题时最好把一道题分解成几个部分,全面考虑、化繁为简、化大为小,把问题逐步加以解决。对理科应用题,主要考虑三个因素即已知条件(包括数字条件与非数字条件)、未知条件、结果。

  B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由此及彼)。事物之间总是彼此相联的。着眼于事物的关系和联系,是思考的方向,也是找到解题途径的关键。有时题目比较复杂,可以把审题过程画成图,这样有利于思考,对寻找联系点十分有利。

  C不可缺少的验证(去伪存真)。这一步是作业质量的保证。检查的方法按速度分:一是慢速法(逐步检查法:适用大分题、难题、疑点题)二是中速法(如代入法、逆运算法、重做法“仅适合一步解的填充题”)三是快速法(估算法、联系法“与常识及生活实际相联”)

  D认真归纳总结(去粗取精)。这作业批改后或测验试卷发下来后要做的重要工作。主要方法有“过程回顾过滤法”、“提问式取精法”、“联想归类混合提纯法”

  四、关于“变”

  12、下面两组数据说明了什么?

  A:作为公认的最权威的世界大奖——诺贝尔奖,代表了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文化。据统计,百年来已有30多个国家的600余位诺贝尔奖得主,其中物理、化学、生物或医学得主460多位,但占世界人口1/4的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仅有6位,而且这6位都是外籍华人,没有一个是在中国本土上工作的科学家。这与我们那些中小学生在奥林匹克竞赛中大把大把地拿金奖、银奖的状况,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令人感叹万千。

  B:同处亚洲的日本,已是当今世界的经济大国,这与他们占有世界40%的发明专利密切相关。日本的创造发明活动很普及,每年都要举办发明节,迄今为止已办了五十多届了。我国十二亿人口,但每年发明专利的数量仅相当于日本东芝公司6万职工每年的发明数量。

  答:(1)未来社会对人才的标准不是看他掌握知识的数量,而是看他驾驭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要的是看他创造能力和对社会所做的贡献。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创造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真正的学习也是创造性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有效和最有价值的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你不会满足于一般的知晓,不会盲从他人;经常善于将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面对要解决的问题,你敢干大胆假设、敢于标新立异,充满幻想;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你能细心求证、力求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力求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学得扎实牢固,又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30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