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题研究计划范文3篇
课题计划管理是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处于核心地位。所以今天学习啦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初中语文课题研究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计划范文一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
世纪之交,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知识、信息、经济飞速发展这一时代特点,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素质教育则是当务之急。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于发展的良好环境,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的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探究问题,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应体现素质教育,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原则,传统教学,应试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首先,从学习结果看,虽学经九年,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但语文能力低下现象普遍,知识面窄,见解浅显,思维呆板,语言贫乏。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方法能力,不能适合时代的需要。
其次,从课堂效率看,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现象。师生们普遍一种感受,多上一节语文课,与少上一节根本无关需要。课堂教学陷入不可自拔的“题海战”中,应试教学是“指挥棒”,学生毫无读书的热情和兴趣,更不必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再次从阅读能力的培养看,目标不明,把简单的传授知识等同为培养能力,阅读能力简单为分析、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写作特点的把握等等。把学生的思维统一化,简单化、机械化,缺乏自主,探究乃至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新教材的启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的出台,倡导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加上新教材容量陡增:课外读本、推荐名著,综合实践活动等。指明了,大量的阅读是解决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然而师生因时间紧任务重而疲于应付,不能落到实处。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提出“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显得尤为重要,是当务之急。阅读是语文之体,是语文教学之基础。“自主探究”的阅读方法,习惯养成则是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突破口。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
(1)概念的界定:
“阅读教学”:教学以阅读为本,注重阅读教学整体的感悟,突出广泛而自主的大量阅读,体现全方位的阅读技巧和能力的指导、训练和培养,以多种渠道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读带写全面提高,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熏陶。
(2)理论依据
1. 系统论中的整体
2. 优化论
3. 教育学心理学
4. 《语文课程标5. 准》
三、理论假设
1.优化阅读教学方式方法。
把阅读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
(1)表层(理解字词,初步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
(2)浅层(理解探索文章思路,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技巧)
(3)深层(在感知理解语文的基础上,鉴赏评价文章,有意识地培养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2.实施自主探究性的语文教学,以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主要目标,让思维训练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最终培养学生使之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培养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体目标如下:
改革课堂模式:
(一)由单一课型转化为多种课型。如朗读课、讨论课、研读课、自读课、实践活动课等,有序系统,各有侧重地进行教学。
(二)重视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改变教师的“满堂灌”“填压式”,学生毫无阅读、思考的时间,只是机械的,毫无主见的等标准答案,并进行认真细致的笔记,形成依赖心理和思维的情绪。
课堂上应该还时间给学生,养成其自主、独立的思考习惯和能力,还给学生现象参与行为,自主的体验感悟、质疑、解感,形成种种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激发阅读兴趣和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三)以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原则
阅读教学以阅读为核心,但系统论又决定要以此带动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教师要体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关促进”的原则。
同时,要体现以课内本,以课外为辅,提倡“课内课外相结合”原则,相辅相成,全面提高阅读能力。
五、实践原则
1.自主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以读为主的原则
4.循序渐进的原则
6. 提高课堂效率的原则
六、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在校初一至初三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比照新课程标准,领会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的目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2.实验研究法:以同年级平行班与比照班进行初期的研究进行比照,针对问题,进行探究。
3.个案研究法:按照个案研究法的一般操作要求,结合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收集整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综合性报告,自主研究阅读能力培养,研究语文,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培养的成果等等。
七、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3,4---13,7)。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具体研究阶段(13,9---14,1)。开展研究及时处理相关资料,形成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4,3---14,7)。分析总结研究所得,形成综合性总结报告。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计划范文二
一、课题的提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语文新观念。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实现个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五种学习能力:
1、组织学习活动的能力。它包括独立确定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合理学习方法和学会自我考核学习效果等四项能力。
2、阅读书本的能力。包括能自己看书,学会全面阅读、精读、分析、综合、证明、评价,能抓住课文中主要内容等能力,这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3、听记能力。要求学生听完讲述内容后,能根据要求进行概括、记录并能整理笔记。4、搜集和使用资料的能力。包括通过目录、图书、手册、索引、选择参考书;使用参考书和参考资料(各种工具书、图表等);根据问题搜集资料,能根据需要对资料进行分类,能用资料论证或阐述自己观点等能力。这是适应终身教育体制的关键性能力,将使他们终身享用不尽。
5、智力技能。包括:学会观察、学会合理的记忆;掌握分析、综合、对比、概括等方法;学会思考和能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等能力。这是保证知识信息能消化、吸收和同化,贯穿着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各种知识能力的因素。这五项内容反映了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学习素质,包括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三大部分内容。也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克服以往某些学习能力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强化训练,而另一些学习能力却被忽视留下空白的弊端。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
实验内容:
1、自主预习的学习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方法。
3、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4、在自主学习中的一般模式。
实验方法:
1、以合作为手段,积极尝试小组学习途径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合作“二字,而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要使小组学习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1)可自找学习合作伙伴,组成学习小组。
(2)培养好小组长,提高小组学习效率。
(3)每节课安排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学习。
(4)安排好小组学习的基本程序。
2、灵活地组织以下活动:
(1)、各类竞赛:
①快速作文 ②现代文阅读 ③文言文阅读 ④语文知识 ⑤古诗文背诵 ⑥成语 ⑦朗诵 ⑧演讲 ⑨辩论 ⑩书法
(2)各种交流、展览:
①学习方法 ②写作经验 ③读书报告 ④读书笔记 ⑤手抄报
(3)各类讲座:
①语言知识 ②文体知识 ③写作 ④作家作品 ⑤名著名片欣赏
(4)各种组织:
①兴趣小组,深入探究,成果展示 ②文学社,办好校刊③记者团 ④广播站 ⑤电视台⑥话剧团,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并组织汇报演出。
(5)社会实践市场调查、走访劳模、参观人文景观、街头宣传、模拟法庭等。
3、可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心理的主阵地,教师要在“放”字上做文章。在时间上“放”,教师每节课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中放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在空间上“放”,放手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探索未知,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在组织形式上,采用个别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
5、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法的指导,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①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进行课题论证和课题设计。
②运用行动研究法实施过程研究。
③运用经验总结法和科学统计法形成阶段成果和终端成果。
四、实施步骤
1、制定计划、明确研究方案:(2010.9.1------2010.9.10)
2、具体实施:(2010.9.10-------2011.5.10)
关注生本,结合本校特点研究自主学习的方法、模式,平时强化课前预习,加强预习指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不能有形无实,使学生读懂课文,扫除生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从收集的资料中,拓展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由发挥,自主学习以形成一套自主学习的方法。撰写教育案例,在教学展示课中体现课题研究内容。
3、总结验收(2011.5.10------2011.07.10)
五、达到的效果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自主学习,初步具有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具有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能力,能够具有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计划范文三
一、指导思想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为科学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德教育价值观为导向,全面贯彻、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我们学校阅读教学的实际, 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与研究工作,争取从根本上扭转学生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阅读兴趣不高或缺失的现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也要致力挖掘教师的潜力,发挥教师阅读教学的个性特长,帮助教师成长,解决农村中学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盲目、混乱、低效的问题。
二、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本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组长:李宁(校长)
专家顾问:姜胜云(县教研室主任)
研究小组组长:印 波
成 员:龙飞章、向良成、谢明华、姚定国、徐 林、钟克定、徐雪军、万中云、文美云、李晓英、罗名花、吴艺辉、郭 飞、文汉庭、文 渊、熊福民
2、课题组成员具体分工
李 宁(课题组组长)——对课题进行管理与指导,并负责经费与条件的保障。
姜胜云(专家顾问) ——对课题进行管理与理论指导。
印 波(课题主持人)——主持课题研究,负责制订实施方案,总体策划,撰写课题各种报告。
谢明华(档案管理员)——负责开设与管理校园网站课题研究专栏,创建网
络交流平台。
姚定国(学科之间交流代表)——通过数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向良成、郭 飞、文 渊——农村中学生诗歌阅读兴趣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李晓英、印 波 研究
徐雪军、徐 林、吴艺辉——农村中学生古文阅读兴趣的培养途径与方法
文美云、罗名花 研究
龙飞章、钟克定、万中云——农村中学生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兴趣的培养
熊福民、谢明华、文汉庭 途径与方法研究
三、实验对象
本课题的实验对象为初中至高中各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着力研究解决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或缺失的问题,探索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从而提高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提高农村中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研究,探索出一套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解决农村中学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盲目、混乱、低效的问题。
2、探讨出语文阅读兴趣培养的基本规律和教学模式,解决农村中学阅读兴趣的培养理论缺乏和无模式可借鉴的问题。
五、研究内容
1、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现状的调查。
采取问卷、访谈、个案分析等方式,调查分析当前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的现状。主要包括:学校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采取了哪些方法、效果怎么样,学生对阅读是否感兴趣,对语文教师有哪些期待等。
2、农村中学生阅读兴趣教学实验研究。
通过教学实验,探索并构建我校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与策略体系。具体来说,即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怎样真正做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采取哪些基本的策略、方法,坚持哪些原则,通过哪些途径等。包括:
①“阅读兴趣的培养”的理论研究
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的原理、机制的学习与研究,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②“培养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的实证研究
这一部分是本研究的主体。本研究通过对“培养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的实践探索,探讨出激发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为教师创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提供借鉴,提高教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能力。
如:
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培养学生古文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培养学生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③“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研究。
这部分是本研究的重点,也是本研究的难点。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我们探讨农村中学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总结教育对策,主要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兴趣不浓的问题,为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供实作方法,如:
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培养学生古文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培养学生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兴趣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检索法、调查法、
1、行动研究法:即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取“预测—设计—开展—调控—反思—改进”的动态研究方法。
2、文献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文件、会议、著作、报刊、网络、实地听课等) 关注影响语文教学存在的因素及其对中学语文阅读兴趣培养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语文课堂教改相关成果的内涵和得失;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3、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学生问卷、师生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阅读兴趣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语文阅读兴趣培养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阅读教学策略。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预定用三年时间完成。研究分为课题准备阶段、开题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
1、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3月)
(1) 成立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2) 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第二阶段:开题阶段(2010年4月—2010年6月)
(1)培训研究教师,增强对本课题的认识,改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实施办法。主要形式有:举办专题讲座、订阅教育刊物、邮购理论专著、印发重要资料、专题摘抄集锦、派员外出观摩、理论探讨交流等。
(2)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组织团结一致的研究队伍,争取学校的政策支持和研究经费到位。
(3)广泛了解研究动态,争取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上开展研究,并且使研究在有组织、有计划、有动力的环境中运行。
(4)举行开题论证会。
(5)展开实验研究工作。开展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完成调查报告。
(6)撰写阶段实验报告。
3、第三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10年7月—2012年7月)
(1)高质量地搞好主题研究工作。
(2)组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活动。
(3)在认识不断深入的基础上,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思路,进行验证性研究。
(4)撰写阶段实验报告,整理有关的资料,为结题做好准备。
4、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12年8月—2012年12月)
(1)开好结题工作研讨会,理清思路,布置工作。
(2)整理并完善附件资料。
(3)撰写结题报告,完成主件资料。
(4)迎请专家结题。
八、研究过程活动安排
本课题实验总周期为三年,课题研究的具体安排如下:
(一)学习与研讨:
1、课题组成员参加市教科院、本学校组织的各种探讨学习活动,领会精神,把握实验方向与重点。
2、研讨活动分为集中研讨与分组研讨共四种形式,一般情况做如下安排:
(1)每学年由学校负责邀请有关专家,到校举办一至二次专题讲座并对实验的开展进行具体指导。
(2)每学期由课题组组长牵头,组织课题实验组成员及学校语文教学骨干,集中开展以课题研究为主题的研讨活动,主要是对实验进程进行探讨,完成阶段总结,提高实验实际效益,确保实验整体规划的落实与实验的顺利开展。
(3)每两月由实验研究组长牵头,组织领导小组和实验小组成员开展一次研究活动,主要是汇报实验研究的进展,提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和领导小组之间的关系,确保实验在正确的指导下前进。
(4)每月由实验研究组长牵头,组织课题组成员分组开展一次研究活动,主要是研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在互相交流中共同提高实验的操作水平与效益,并努力争取形成理论认识,不断丰富实验的内涵,促使实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二)观摩制度:
1、学校每学期组织实验教师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具体展现课题研究的成果。
2、学校每学期组织参加实验的学生开展一次专题演讲、阅读竞赛等活动,检验学生阅读兴趣提升的情况,推进实验进程。
3、每期由文学社负责出版一期文学专刊,刊登实验班学生的阅读心得、以写促读的优秀作品,以及教师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为师生提供发挥个性特长的舞台,以点带面,激励全体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
4、条件成熟时,举办对外教学观摩活动,推广实验的成功经验,提升实验的实际价值。
(三)交流制度:
1、根据市教科院及县教研室的安排,积极参加相关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努力增强对阅读兴趣培养教学的理解,提高实验能力。
2、实验教师每月参加一次经验交流活动,实验班学生每学期举行一次阅读经验交流活动。
3、每学期在语文组进行实验心得交流活动,并虚心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努力改进实验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实验的效益与推广价值。
(四)具体实施措施:
1、以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古时候有孟母三迁之说,今日强调校风校纪,成语中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谚中有“江浙出才子,燕赵多壮士”,所要表明的无非也是这个意思。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首先我们要给学生提供可以选择的图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有利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学生看到满目琳琅的图书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学生对阅读对象的选择是不确定的,模糊的,针对这一点,我们应对学生进行适当地指导。我们还可组织学生组建班级图书角,每人配备两本或两本以上的课外书籍,编写好号码,归置于班级图书角实行专人管理。这样让每位学生捧出两本书,你就拥有全班一百多本书,同时这项举措也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易于形成团结、互助、乐学、上进的良好的班风。学校的“广播站”也可开辟佳作赏析节目,这样,使学校有“书香”“墨味”,营造一个充满人文气息、文体底蕴的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以各种形式的竞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竞赛活动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如,经常在校内开展讲故事比赛、朗读名著名篇比赛、知识竞赛、演讲赛、背诵赛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并评选出优秀者。让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成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丰富个人的生活经历,彰显个性色彩,并且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熏陶中逐渐培养起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3、以教师阅读兴趣的外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心理,尤其对学识渊博的老师有强烈的崇拜心理。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书要有较大兴趣,给学生以表率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给学生介绍好书,做出个读书的表率让学生看。每天晨读,教师率先朗读,非常投入地读,让自己的阅读作用产生“阅读情感场”,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读书的队伍中去。
4、以教学各环节的优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多形式、多维度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设计中应该做到不仅要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还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因此课堂阅读教学不能只给学生传授阅读知识与方法,更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学各环节(预习、导语设计、课堂研读、作业设计与评价等)的优化,来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以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
5、以写促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借课堂教学的课文之“读”加以延伸,以“读”后之得之感,引发“写”的动机,让学生有得“写”;在写作课中,通过题目的设计,让学生为“写”而“读”,“写”的过程又是对“读”的深化和拓展;在课外阅读中,又以“写”体现阅读的成果,强化学生阅读的兴趣。我们所开展的以写促读活动,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发动学生动笔去写,首先是为了更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去阅读、感知、梳理文本。认真读书,也许不一定有多少话写,但不认真读书,是一定没有话可写的。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写要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写的过程,是对课文阅读理解的梳理。在阅读中体会写作的妙处,虽然表面上看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收获的是对教材内容更透彻清晰深刻的理解与感悟,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阅读期待,为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释放学生的心灵。
九、课题结题与验收安排
(一)本课题结题形式:
本子课题的实验周期为三年,即2010—2012年,于2012年底进行结题总结。
(二)验收安排:
1、验收时间:2012年12月。
2、结题验收步骤:
(1)由课题组组织实验教师收集、整理、分析实验资料,总结实验经验和存在问题,将之初步整理后上交学校课题组。
(2)学校课题组组织力量撰写课题实验报告,做好实验资料的整理工作。
(3)学校课题组邀请县市教研室的教研员等专家进行指导,总结成功经验,深化认识,提升实验的理论层次与推广价值,完善实验报告。
(4)将结题报告及实验相关资料报市教科院,申请验收工作。
(5)收集、出版有关《实验论文集》《优秀教案集》及《师生阅读笔记、心得集》等,充分展示师生的实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