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计划 >

高三语文教研计划3篇

时间: 如英2 学习计划

  高三语文教研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以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为依据,以近五年的全国各省市高考题为范例指导高三语文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抓考点,低起点,重视知识点。认真研究学情和高考形势,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突出阅读和写作训练,强化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二、时间安排

  1、2013年9月初——11月中旬,本阶段完成必修1—5册的复习,全面打好基础,强化必考内容,尤其注重文言实、虚词的复习,训练以中低档难度的题目为主。

  2、2013年11月中旬——2014年3月中旬,本阶段完成系统的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深化知识理解,掌握思维方法及题目应对方法,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

  3、2014年3月中旬——2014年4月底,本阶段完成对知识的切块打磨,做好查缺补漏、重点强化的工作,对知识的薄弱点精雕细刻,实现能力的全面提升。

  4、2014年5月初——2014年6月初,模拟训练、回扣课本、考前调整。本阶段要巩固复习效果,提升应试能力,指导学生回扣课本重要内容,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应试方法指导。

  三、复习理念

  强化合作意识,注重备考研究,讲求复习实效,培养良好习惯,重视切块打磨,讲练落实到位。

  四、具体措施

  1、合理规划,分工协作

  ①开学前的集体备课期间,教师分工协作,完成高中语文第一册至第五册课本知识的系统梳理。按单元整理,浓缩教材精华,按照考试大纲,构建知识框架,重点是文言文知识的巩固与梳理。开学后把教师整理精选的材料以学案的方式呈献给学生。

  ②将高考各大板块在备课组内合理分工,重点做好选题,组题,印刷等工作,试题以2010—2013年山东高考题和2014年最新模拟试题为主,参照近五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题。

  每个知识点的备课,各种考试、训练的题目,都有专门老师负责;每次考试都要认真做好出题、纠错工作,选择的题目要有前瞻性,注意最新的题型变化;给学生训练的题目,老师必须先做一遍,杜绝错题、无答案题和偏题、难题;我们还重视教学资源的交流,备课组内设立公共邮箱,凡是在网上或利用其他途径找到的资料要拿出来共享。

  ③专题复习采取“以点带面,讲练结合”的方法。即抓住某个知识点的关键,进行点拨,使学生能够掌握规律和方法,以求达到对整个知识点的掌握;解析习题,评讲试卷时,尽量选择典型题目,分析出题意图,捕捉命题规律,预测命题趋势,指导答题步骤,提示答题技巧,训练应试能力。“以点带面”是方法,“讲练结合”是手段,精讲精练,循序渐进,事半功倍。

  2、科学备考,高效复习

  ①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山东省语文科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复习的方向。尤其要研究《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考项,要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对《考试说明》中新修订的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明确复习目标,调整复习的训练思路。要研究学生学习规律、心理、知识结构,研究教法学法。把准考点,理清知识点,找准教与考,教与学的结合点。

  ②精心研究高考试题,总结规律和方法,提高复习的实效。高考试题,最直接地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较之其他命题具有更高的可信度,更强的典型性,更高的训练价值。通过研究高考命题,明确各题目的选材特点、设问方式、答题要求及各题型的解题规律和方法,对今后的备考进行合理的预测,搞清楚解答这些题目容易出现的误区,应注意的问题,试题中出现哪些变化,可以提供哪些启发等。总之,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师生必须弄明白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

  ③精心设计导学案,全力打造高效课堂。贯彻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原则,认真践行我校学案导学模式下的“六环节二十四字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切实提高语文复习的时效性。

  我们复习课的课堂模式是“探究式复习”。基本思路:例题引路—— 自主探究——合作解疑——精讲点拨——巩固训练。例题引路、自主探究:以近年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中的典型试题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答题的基本要求和思路。合作解疑、精讲点拨:教师设计问题启发学生,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谈出各自的看法,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思路与方法,然后教师对此类试题的将来考察方向作前瞻性预测。巩固训练:配合备课组精选的试题进行逐项训练,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三讲三不讲”。“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知识的迁移、思路的点拨)。 “三不讲”:过易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能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做题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超越本阶段教学深度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超越高考题难度的问题,讲了也不懂的问题)不讲。注重教学的反馈与矫正,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④加强集体备课,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语文组要精诚团结、相互合作、资源共享。做到:统一资料、统一教学安排、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训练检测。利用好周一下午集体备课的时间,加强对考纲和考题的研究,形成专题复习的教案学案,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具体的做法是:事先确定一个主备人,先大量地搜集有效资料进行分析整合,形成集体备课草案由集体备课时讨论,主备人作中心发言,人人参与,出谋划策,对已形成的草案进行修改,然后主备人上中心执教课,其余所有教师跟从听课,课后评课,再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优化提高,这样,正式的专题复习教案学案才正式形成。组内教师根据各班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以保证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⑤加强学法指导,增强复习备考的实效性。教会学生自己制定语文学习的计划,保证每天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书来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培养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考试答题时力求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看报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培养勤于练笔的习惯,确保每周写一篇大作文或摘抄一篇美文。培养学生用好改错本的习惯,对平时考试和训练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改错整理,时常翻阅,加强记忆,避免重复错误,确保复习过程的扎实有效。

  ⑥重视规范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将加强学生的考试规范化训练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一项重要措施,狠抓落实。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规范答题的意识,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学生试卷的整洁、文字的工整书写、答案卡的正确填涂、考试时间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力争每个学生在卷面上不失分。

  3、重点突破,精心打磨

  ①基础题在高考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巩固好基础才有可能在高考中取胜。因此,我们在复习课本的时候,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积累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课本1—5册和《唐诗宋词》的字词、名句,以选择题和名句填空的形式编成“每日一练”,贯穿到整个高三复习中,天天坚持,每天让课代表收齐上交,重点内容还让学生当堂板书落实。这样,就做到了基础知识积累持续、随时、随地,对学生的督促效果是很好的。

  ②诗词鉴赏这一块难度很大,也是学生很头疼的,大多数学生一拿到题就望而却步,无从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以历年的高考题为例,引导学生从小处着手,从巧处入手,寻找突破口。如通过“五看”抓关键词语,把握主题情感。“五看”是指看题目,看作者,看诗句,看注解,看题干。题目、作者、诗句、注解、题干总会或多或少的透露出诗歌主题情感的一些信息。进而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加深理解主题的准确性,并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进行巩固。

  无论是诗歌的形象、语言还是表达技巧的答题训练,都以高考试题为例,通过体验高考,解读高考,用规范化的答题格式来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

  ③阅读,尤其是现代文阅读,学生总感到很困惑,得分较低,而复习起来也往往是事倍功半。复习中我们主要加强对学生现代文阅读技巧的指导,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重点做好以下几步:(1)明确文体特征,整体把握主旨;(2)掌握各种手法,构建知识体系;(3)分析题干内涵,明确问题指向;(4)指导答题技巧,总结答题模式。

  ④作文是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学生往往是想说爱你不容易。作文的复习指导,我们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准确的审题立意,二是合理的布局谋篇,三是巧妙的快速成文。

  审题立意训练就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材料立意,然后让学生在分析比对中理解材料中的哪个角度才是最佳的。教师尽量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自己思考得来的印象就深刻。

  布局谋篇就是如何做到作文的篇章结构、行文思路比较合理。所谓比较合理就是作文符合考试作文的要求,力求创新但不是另类,合乎自己抒发感情和见解的形式,合乎阅卷老师对作文评分标准的要求。

  快速成文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不要耽误时间以至于考试写不完作文。教师在讲评指导中,做到有目的的练习,有重点的反馈,有效果的修改。

  另外,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文体的规范性,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等,还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了解时代脉搏,注重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评价生活,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读书报时文,积累鲜活材料。只有生活储备丰富,知识储备充足,才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才有创新的基础。

  高三语文教研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成功在课堂,潜力在学生,优势在群体,关键在落实。

  1、紧密结合高考形势,吃透《课标》和《考纲》精神,明确《考纲》中每一个考点的要求、范围、难度,明确出题点并找出规律,搞好知识点全面复习。以《考试说明》为行动指南,以20XX至20XX年高考试卷为实践样品,借鉴其他省市新课标卷命题理念及特点,揣摩20XX年的命题趋势,探讨各种题型及其应对策略,以策略指导教学实践。

  2、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中心,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要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上下工夫,使学生始终保持适当的兴奋度;要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中心、以学生的领悟为基础、以学生的运用为落脚点,使学生全面介入教学活动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

  3、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切实加强高三复习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要帮助学生形成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清晰审题能力、感悟归纳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方法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清晰规范的语言表述能力。教师要争取让学生在每一堂课、每一个步骤都有所悟,有所得。

  二、教学目标:

  1.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体系,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2.不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对重点知识分考点进行复习,建立知识系统,力争做到小块不丢分,大块得高分。

  3.梳理知识网络,总结解题方法,提高审题能力,规范答题要求,强化踩分意识,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

  4.强化阅读和写作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学情分析

  1.对过去已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固,遗忘率高;缺少完善的知识储备。

  2.语文学习的方法、解题应试的技能欠缺。

  3.见不多,识不广,导致鉴赏拓展创新没有依托。

  4.语文答题的审题、信息筛选整合、语言表达能力欠佳,答题规范意识欠缺。

  5.写作素材缺乏,部分学生写作仍不够规范,错别字多,书写差。

  四、整改措施

  1. 培养学生定下心来读文章的习惯。

  对文章要总体把握,有总体印象,答题时注意上挂下联,到文章中寻找对应点。在阅读中,一些同学不会从文字出发欣赏“细节”,从而逐步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没有养成“依言”入情悟道的习惯,精读文章,学会欣赏“内涵”,更谈不到情感得到调动与熏陶,思维得不到“内化”与拓展了。 复习知识重要,复习方法更重要;师生要经常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性的东西,力求能举一反三。尤其是主观题的训练,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宣布“参考答案”上,要让学生自己练,自己讲答题的思路,自己互相评价答题的优劣,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答题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高考复习任务是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建立内在联系;锤练思想方法,提升解题能力;加强知识综合,提高应用能力。为此,教师要多开展一些有效复习的策略研究,特别要多研究学生,实现课堂教学“三讲,三不讲”, “三讲”——讲学生理解不了的问题(疑点、难点);讲学生归纳不了的问题(规律、方法);讲“学生运用不了的问题(知识的迁移、思路的点拨)。 “三不讲”——过易的问题(学生通过看书能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做题能解决的问题)不讲;过偏的问题(超越本阶段教学深度的问题)不讲;过难的问题(超越高考题难度的问题,讲了也不懂的问题)不讲。注重教学的反馈与矫正,努力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2. 提倡运用“探究式复习模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基本模式:例题引路——感悟探究——巩固训练

  例题引路:以近年高考试题或模拟试题中的典型试题为例子,引导学生分析答题的基本要求和思路。例题的选择要有典型性,它是检测的标尺,是分析失误的前提,是归纳总结的基础。

  感悟探究:教师设计问题启发学生:你在做这道题时是怎样思考的?说说你的思路。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谈出各自的看法,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思路与方法。然后教师对此类试题的将来考察方向作前瞻性预测。“探究”即是对命题规律的探求,也是对答题思路的归纳和方法的总结。

  巩固训练:配合备课组精选的试题进行逐项训练,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是对思路、方法的验证与应用,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达到能力层级的要求才是终极目的。当然,训练的类型要全面,难度要适中,能力要求要到位,要多动手。

  五、上好每节复习课,成功在于课堂。

  1.紧抓五“点”:知识点、能力点、重点、难点、缺漏点。

  2.坚持三“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强化训练,培养考试的能力;精讲精练,举一反三。

  3.授予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练前指导,及时反馈,有效评价。

  4.加强检测,分考点进行专题测试与综合考试并举,做好考前指导,考后讲评,落实复习目标。

  5.让学生每节课均有所得,主要训练均在课堂完成。

  进入高三以后,大多数学生对学习语文有这样的感觉:语文知识不少,管用的不多;学习的课文不少,考试考到的不多;做的练习不少,心中有底的不多。问题就出在练习的针对性、典型性、有效性上面,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和《考试说明》,以高考试题、试卷为蓝本,本着“题型要对路,材料要典型”的原则,全面地研究高考试题、试卷,包括它的总体设计、各题的考查目的、设问的角度、干扰项设计的特点、解题思路等等,并在此基础上精选习题,提高复习效率。教师应当在学生做题的基础上,注重有效指导,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练习和反思、总结时间。防止学生被淹没在题海训练中,要重点培养学生解答出题目后对同类知识的比较、辨析和对方法、规律的总结、归纳的能力,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练就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习题的选用应以以下三点为标准:

  一是知识的高含量。试题要最大限度地增加覆盖面,尽可能囊括最多的知识点。

  二是思维的开放度。适度开放,给考生以思维的空间,而不是就题论题,死记答案。

  三是文化内涵的厚重性。各地试卷在选材上都趋向于文化含量高、文学色彩浓的文章,命题时注意挖掘其内蕴。

  学科组要组织教师对资料进行筛选,重新组题,自己编题,形成校本特色。学科组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分工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给学生训练的题目,老师必须先做一遍,不选错题、无答案题,对偏题、过难题做适当处理。

  六、认真落实教学策略,进行质量分析,对缺差情况采取补救措施

  在教学中切实落实“培优强中抓基础”“低起点,小坡度,小步走,勤反馈,及时补,滚动递进”的教学策略,既关注教材,更关注学生;注重因班制宜,因材施教,力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均有所提升,尤其对临界生的语文学习要多关心帮助。

  教师每次模拟考试之后要认真采集数据,最好建立“学生语文成绩档案库”,对学生个体和班级集体情况进行质量分析,把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测验成绩都加以细化和分解,明确学生在哪一部分失分较多,是普遍现象还是个别现象,是需要大面积的补救还是需要个别辅导;全面清楚地了解每个小题的答题情况和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对一个阶段的复习作出小结,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老师要做清醒的老师,学生要做明白的学生。只要大家用心学习,认真复习,就有可能在高考的战场上考取自己理想的成绩。

  高三语文教研计划三

  (一)、排查一轮复习的存在问题。

  1.字音成语掌握不到位。有时单个还能清楚,放在一起比较就糊涂了;

  2.文言翻译不到位。学生头脑里也知道要字字落实,但一下笔就会丢三落四;

  3.诗歌鉴赏和现代文答题不到位,既是因为训练有欠缺,更是因为学生能力并未真正提升起来;

  4.写作能力还十分脆弱。文体意识不强,记叙文不够形象,议论文缺少力度。

  5.文学类阅读在一轮复习的时候,是分点复习,感觉学生综合能力不够,缺少针对性训练。特别是探究题学生毫无目的,答而不得分。

  6.文科加试题普遍得分不高,名著阅读是制约学生发展的瓶颈。

  (二)、确定二轮复习的六个突破点。

  存在这些问题不一定是教学失误造成的,往往是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客观情况。这种客观事实要求我们要不断反复训练,不断有效训练。进入二轮复习后,应将针对这些问题实施五个专项突破:字音成语专项突破,文言文翻译专项突破,作文专项突破,文学类文本规范答题专项突破,名句默写专项突破。

  第二轮复习中的专项突破内容已经在第一轮中出现过,所以,再复习这些知识点绝不能是烫剩饭。第二轮复习应采取创新的方式,要在变形和深入方面下功夫。

  第一.字音成语专题突破,主要应采取变形的复习方式。第一轮中主要是完成选择题,第二轮中以填空题或者辨析题的形式出现。第一轮复习中是拉网式的全面复习字音字形,第二轮复习中精挑细选,对一些易混的字音成语作深入比较,以求取得最佳效果。

  第二.文言文翻译的再复习。我们设想在选材上求得变化,求得深入。要回归课本,从课内到课外,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第三.作文专项训练。强化文体,注重规范,求稳中有新。同一个题目可以多写、多改,有时既要求写成记叙文,也要求写成议论文。主张学生倾向于一种擅长的文体。

  第四.现代文阅读的答题规范及要点突破。江苏高考说明对现代文的阅读方面,今年在鉴赏、评价、探究方面把原来的要求细化了,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归纳分析概括能力。

  第五.名句默写专项突破。篇篇到位,句句落实,多默写,多检测,力争让学生8分全部抓到手。

  第六.加试题专题复习,着力在文言文阅读和材料归纳分析两种题型上下功夫。名著阅读重在利用内容简介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二轮复习的具体措施。

  1.二轮复习中的每一项专项突破将主要由教师自己搜集试题,编辑资料,因为目前各种资料都没有比较适合我们学校的,可以拿过来就用的。二轮复习中的每一项突破时间大约在十节课,六个专项突破下来前后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有了这两个月的专项训练,学生可以在回头看中进一步查找到知识网络中的漏洞,可以从前一阶段的复习节拍中稍得喘息,换一种复习形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这个角度看,二轮复习也是很有意义的。

  2.二轮复习结束之后,将转入综合练习阶段。综合练习阶段主要是完成综合模拟试卷,进行考前热身训练。这一轮主要是瞄准《考试说明》,精心挑选组合综合试题,确保在有限的时间收到最好的复习效果。

  3.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二轮复习内容主要在课内完成。在组织二轮复习的同时仍要加强阅读。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最大程度的鼓励学生有针对性的阅读。即使在眼下的紧张的二轮复习复习里,我们仍然提倡学生多阅读,不要把学生束缚在题海里,让学生挤出时间深入地阅读。要加强阅读成果的监督、检查、交流、反馈,鼓励与批评结合,提高时效。让学生在阅读中品位文学,提高作文的能力。

  4.二轮复习更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灌输的方式,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专题性、研究性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探究的能力。

  5.加试题专题复习,着力在文言文阅读和材料归纳分析两种题型上下功夫。准备用一个月的时间,以附加题为基础,纵横结合,提高能力。名著阅读重在利用内容简介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三四月份每周利用两个晚自修了解相关内容。

  6.针对我校学生基础普遍薄弱层次多样的特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尤其是新成立的班级,担负着我校2012年高考重要担子,需要我们老师准确定位,科学分析,合理教学、适度提高。既要立足基础,更要瞄准高考。

  (四)、具体教学安排(以月为单位,先制订月复习框架,在每月的25日全组商量确定下个组具体计划。)

  二月份:

  语文表达与运用(压缩语段、情景写作)

  文言文语句翻译(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意通顺)

  作文训练点(思路如何打开:追问、联想、添加)

  三月份:

  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以情为先、辨析技巧)

  小说阅读(情节、特点、技巧、作用、人物形象、艺术构思与主旨意蕴)

  作文训练点(行文如何扣题:字面重复与变奏点题)

  四月份:

  散文阅读(作用分析、概括题的关键、含义体会、表达鉴赏和意蕴探究)

  论述类文本阅读(思路与观点、论点与论据、概括观点态度)

  作文训练点(记叙文的构思:曲径通幽处,殊途境更佳)

  五月份:

  实用类文本阅读(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概括人物个性品质及成因、分析文本特色)

  基础知识的强化(名句 字音 字形 成语 病句)

  作文训练点(议论文如何说理:层层深入,形象说理)

  六月份:

  模拟练习

2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