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教学计划3篇
优秀的语文教学计划可以让学生按照计划按部就班的去学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高一语文下教学计划,以供大家阅读。
高一语文下教学计划一
为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根据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重点借助对必修3和必修4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还新增了诗词、小说、戏剧等阅读单元;写作上则要求学生较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
二、工作重点
1、坚持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既要有统一协作,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优势,,提高课堂效率。
2、课堂实践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3、严格要求与悉心关怀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4、讲练考结合,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
5、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具体措施
1、以模块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模块”,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模块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注意“阅读”与“写作”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2、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形成探求式能力课型。
每个模块精讲“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型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 “一刀切”处理。
3、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新教材的文言文古典文化气息浓郁,但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文言文模块教学,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
4、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培养多种思维能力,总结写作方法,并充分利用我校有效资源——阅览室,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自觉积累的意识和习惯,读写结合,本学期安排八次写作训练,着力于写作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高一语文下教学计划二
一、 指导思想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人。语文教学要为学生继续学习、工作、生活和终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的思维品质、个性发展、人格健全打好基础,要为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打好基础。实施教法和学法的改革,摒弃“以讲读为中心”的老习惯,探求“导学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教学要求
1. 现代文阅读:
(1)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品味语言表达的妙处,培养语感。努力提高学生文化的品位。
(2)放弃文体教学的旧路,探求切实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新路。单元教学中的能力训练不能单打一,要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把教材中关于课文的基本内容和语言文字方面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在这个基础上突出教学重点。
2. 文言文阅读:
(1)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地把握文意。
(2)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加强翻译和断句的训练。
3. 表达交流:
(1)帮助学生认识写作的过程是一个双重转化的过程:首先是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学生的认识;然后使学生将自己的认识(思想、感情)转化为文字。由事物到认识,再由认识到表现,是写作的本质属性。
(2)写作能力实践性很强,训练中要抓好一段文字和一篇文字这两种练习,要把说和写结合起来,说一段话,清楚明白,有条有理;写一段文字,文从字顺,脉络清晰。
(4)紧紧抓住课外练笔、摘抄两个环节,务必收到成效。每周坚持课外练笔、摘抄,600百字左右,跟踪检查,落到实处。
4. 重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探索延伸性、鉴赏性和知识性等不同类的文章如何和课内教科书配合使用。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语文的能力,需要相应的教学模式。本学期拟重点探索以下几种模式:A.自读(默读、诵读、背诵),B.评点、C.讨论(分组讨论、全班汇报、教师总结),D.练习。讲读篇目和写作的教学以上四种模式都适用,自读篇目的教学用A、B、D三种。
三、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期中考前结束必修3,期末考前结束必修4。
必修3(28课时):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6课时)
1 林黛玉进贾府(3课时)
2 祝福(3课时)
3 老人与海(课外安排读后感)
第二单元(9课时)
4 蜀道难(2课时。高考背诵篇目。)
5 杜甫诗三首(2课时,重点讲高考背诵篇目《登高》)
6 琵琶行 并序(3课时)
7 李商隐诗两首(2课时,重点讲高考背诵篇目《锦瑟》)
第三单元(10课时)
8 寡人之于国也(2课时)
9 劝学 (2课时。高考背诵篇目。)
10 过秦论(3课时)
11 师说(3课时,高考背诵篇目。)
表达交流(3课时)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课外写75页第二题中的作文及讲评指导1课时)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自主安排)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课外作文及讲评指导 1课时)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课外作文及讲评 1课时)
讨论(自主安排或课内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 1课时)
梳理探究(布置课外完成)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必修4(31课时):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6课时)
1 窦娥冤(3课时)
2 雷雨(3课时)
3 哈姆莱特(课外安排一篇读书笔记)
第二单元(8课时)
4 柳永词两首(2课时)
5 苏轼词两首(2课时)
6 辛弃疾词两首(2课时)
7 李清照词两首(2课时)
第三单元(2课时)
8 拿来主义(2课时)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外自读)
10 短文三篇(课外自读)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第四单元(11课时)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4课时)
12 苏武传(4课时)
13 张衡传(3课时)
表达交流(4课时)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课外作文及讲评1课时)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课外作文及讲评 1课时)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自主安排或课外作文及讲评 1课时)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课外作文及讲评 1课时)
辩论(1课时)
梳理探究(布置课外完成)
逻辑与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四、备课任务分配
备课时准备教案和一体化的学案,学案提前拿到复印室印刷。学案要精简内容,原则上每篇课文印2页(试卷一面)。
必修3(28课时):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6课时)
1 林黛玉进贾府(3课时 黄兰)
2 祝福(3课时王科畅)
3 老人与海(课外安排读后感)
第二单元(9课时)
4 蜀道难(2课时。高考背诵篇目。)
5 杜甫诗三首(2课时,重点讲高考背诵篇目《登高》)
6 琵琶行 并序(3课时 冯俊涛)
7 李商隐诗两首(2课时,重点讲高考背诵篇目《锦瑟》冯俊涛)
第三单元(10课时)
8 寡人之于国也(2课时 麦绿珍)
9 劝学 (2课时。高考背诵篇目。 周敏)
10 过秦论(3课时 陈晓萌)
11 师说(3课时,高考背诵篇目。黄老师)
表达交流(3课时)
多思善想 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课外写75页第二题中的作文及讲评指导1课时)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自主安排)
善待生命 学习论证(课外作文及讲评指导 1课时)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课外作文及讲评 1课时)
讨论(自主安排或课内就某一话题展开讨论 1课时)
梳理探究(布置课外完成)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
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
必修4(31课时):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6课时)
1 窦娥冤(3课时蔡志高)
2 雷雨(3课时符在青)
3 哈姆莱特(课外安排一篇读书笔记)
第二单元(8课时)
4 柳永词两首(2课时黄秀春)
5 苏轼词两首(2课时冯俊涛)
6 辛弃疾词两首(2课时 麦绿珍)
7 李清照词两首(2课时 周敏)
第三单元(2课时)
8 拿来主义(2课时陈晓萌)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外自读)
10 短文三篇(课外自读)
热爱生命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信条
第四单元(11课时)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4课时 黄兰)
12 苏武传(4课时蔡志高)
13 张衡传(3课时王科畅)
表达交流(4课时)
解读时间 学习横向展开议论(课外作文及讲评1课时)
发现幸福 学习纵向展开议论(课外作文及讲评 1课时)
确立自信 学习反驳(自主安排或课外作文及讲评 1课时)
善于思辨 学习辩证分析(课外作文及讲评 1课时)
辩论(1课时)
梳理探究(布置课外完成)
逻辑与语文学习
走近文学大师
影视文化
高一语文下教学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 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12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后进生约 人。
14班共 人,男生 人,女生 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约 人,中上等生约 人,中等生约 人,中下生约 人,后进生约 人。
2、两个班均属普高班,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因此时间上可能仍然吃紧。同时,其底子薄弱,因此在教学时只能注重基础再基础,争取每一堂课落实一个知识点,掌握一个知识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