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计划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计划3篇

时间: 如英2 学习计划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计划一

  四年级是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仅是这一阶段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落脚点。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无不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在读书汲取无尽的营养。作为语文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喜欢读书、会读书。回想起我们当学生时,可以发现那些语文成绩好的都是爱读书且读过大量课外书的同学。因此要想学好语文,最简单快捷的办法就是大量阅读而已——所谓大道至简。

  语文课本只是一个载体或范本,它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从近年来变化纷纭的教材改编活动中就可看出;同时,它也不是非学不可的——那么多国学大师、诗人、作家难道都是从语文课本中一点点才学到的吗?只要能过河,坐什么船都不重要,何况过河后连船都要扔掉呢。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好多文字精当、意境优美的文章,但是相对于当今社会,它的信息量不仅明显偏小,而且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就如同把孩子放在洗澡盆里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但之所以现在学校以教材为本,声称要紧扣教材,最主要的原因无非是为了应试。

  看了许多名师的教案、讲课,总觉得他们是在用一把把刻刀将课文精雕细刻给学生看,原本很简单的课文非要分析出其“优美的意境”和“深刻的思想含义”。试想一下我们平时读书是这样一个字、一个词地分析吗?要找出这个词的具体含义、那句话代表了什么?为什么就要求孩子们非要这样呢?再看看考试时那些阅读题的标准答案,有些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怎么能要求所有学生读同一篇文章有同样的感觉呢?读书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感知,然后化为自己的血液,其实真正要考试的是孩子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和思维方式,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靠老师上课分析课文分析出来的,而是来源于大量的有效阅读。

  在阅读中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在大脑皮层记下一个个“点”,读得多了,不断强化,这些“点”慢慢连成线、结成面,理解能力和感知就形成了。陶渊明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庄子所言的“得意忘言”才是把握了读书的精髓,而不是老夫子式的字斟句酌、细嚼慢咽,这样只能加强学生的畏惧心理。因此我总在想,能不能有一种教学方法,既能较好地应对考试,又能切切实实地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而不是天天陷入题海中,让他们讨厌语文,厌恶读书。

  这个问题直到我读到山东潍坊的韩兴娥老师著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一书时,才有如见知已、“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韩老师带的班两个星期就可以学完一学期的内容,学生们个个出口成章、知识丰富,没有负担沉重的作业,考试成绩却名列前矛,更重要的是她的学生们都对阅读有着极大的兴趣,他们沉浸在书香中,各方面的素质都很优秀。说起来她的秘决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各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引进课堂,大量、有效地阅读。试想一个拥有大量阅读量的学生会学不好这薄薄一本语文书吗?这种教学法被称之为“课内海量阅读”(参见韩兴娥著《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湖北教育出版社)。

  我个人非常赞同韩老师的教学理念,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这种方法引进到我的语文教学中。首先,试行这种教学方法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一是本校的语文课时少,每周才六节课,和公立学校相比大概只有一半的量,在照顾应试的前提下,我不可能全部摒弃目标教学,而且这也有违海量阅读的原则——课本也是阅读的读本;第二是阅读书籍的问题,如何选择书籍种类,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适合的书看;第三,阅读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韩老师的班是从一年级就开始海量阅读的,到现在自然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我们从四年级才开始入手,会不会嫌晚,或者学生跟不上?第四是家长的支持问题,毕竟这只是个试行教学,不能保证所有家长都支持理解。其实这些问题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如何把握目标教学和阅读书籍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既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在语文课堂上让孩子们多读书、会读书、爱读书。

  经过一段时间的读书和思考,针对以上问题,我有如下计划:

  一,以单元为教学单位,明确教学的重难点,分类归纳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各种灵活、有趣、民主的教学方式夯实这些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些知识好比主食,一定要吃饱。根据考试内容我将四年级的语文知识分类为:要掌握的生字、会理解运用的词语、要背诵的课文、阅读理解和作文,以此归类明确目标,然后一样样地落实。同样,有些课文的内容可以相互照应、前后注释的,完全可以拿来一起读、同时学习,相互参照促进理解。如此种种,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进行有目的的课外阅读了。

  二,关于阅读书籍的来源和种类。可以老师推荐,家长自行购买,带到班级组建图书角大家资源共享。其次是向校图书室借阅,还有老师打印的好文章都可以拿来充实课堂。希望各位家长推荐书目或捐赠图书,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如果现在晚,那么将来任何时候都晚。最早的就是当下。希望学生真实地有所收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关于家长的支持问题,我会在博客上及时与家长交流,首先我相信自己的教学思路是对的,只要用心做,总会有收获。到时家长自然能理解。

  五,最关键的是如何最大化地发挥阅读对语文素养提高的作用。

  (1)精心选择适合本年级段的阅读篇目,可以分精读和泛读篇目;精读篇目重

  在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泛读篇目重在扩大信息量,积累字词句和知识。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实不同的阅读目标。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老师确立阅读目标,设计提问,学生准备读书笔记本,带笔读书,划下或抄下好词好句好章节,默写出文章大意和读后感。

  (3)有效利用本校优势,结合经典课和阅读课进行阅读拓展,让这两门课都为语文服务,让学生形成全面、立体的人文素养。语文老师要与阅读课老师形成共识,要求学生有效阅读,带着问题动笔阅读。语文老师可以进入阅读课课堂进行一定的阅读方法辅导。

  (4)阅读效果的检测。对阅读效果的检测是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保证了学生阅读习惯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定期检查读书笔记;进行词语填空比赛,比一比谁肚里积累的好词最多;仿照开心辞典等综艺节目进行读书知识抢答比赛等等,用各种方式全面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

  (5)以阅读为中心,保证阅读方法的多样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兴趣。语文的阅读课也可以上得丰富多彩,比如读同一篇文章就不同观点进行讨论的辩论课;自选优美的文章进行“小播音员”的朗诵比赛;对好的范文进行仿写的作文课等等,将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贯穿到每一个环节。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想法,希望各位家长不吝赐教并及时反馈孩子的情况,以便老师及时调整教学。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人们常说读书可以改变气质,但是这一定是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一口气是吃不成胖子的,希望家长们不要急功近利心太切。只要我们的方向是对的,一步步地走,总会有收获。学习是孩子一生的事,而不是当前的某一时或某一次考试。让孩子们以书为伴,尽情地遨游在书海中吧,相信在那里他们会收获得更多。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计划二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文学作品都是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因此,语文课中,阅读教学占的比重大,用的课时多。这就不难看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标》语)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个以文字为媒介的、表达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结构的统一整体。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讲究结构完整、用语准确、表达清楚。语文教师要研究和处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全方位的理论素养,甚至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

  那么,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突破口。纵观我区语文阅读教学。正如杨再隋指出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这段话讲的也是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看,导致阅读教学低效的因素归纳起来有:目标不明确,对年段阅读目标、课时阅读目标把握不准;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讲到底,一问到底充斥课堂;泛读、滥读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读,没有层次、没有点拨、甚至没有要求;不重视对教材进行有机整合。

  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该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与针对性,拟分学段重点进行如下研究:

  低段:1、阅读兴趣的培养;

  2、预习习惯的培养;

  3、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

  4、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中段:1、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

  2概括能力的培养;

  3、质疑能力的培养;

  4、积累好词佳句习惯的培养。

  高段:1、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

  2、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

  3、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

  4、搜集与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以上内容,由全区的各所小学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提高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2、在我校语文教师中形成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研究的氛围,形成一支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提升我校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研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

  本课题决定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在《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

  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实践者也要成为研究者,研究的结果要及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方法。在这里,课题组充分调动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本课题组研究的实践者,同时也成为本课题研究的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

  2、调查法

  调查法主要是通过调查,深入课堂弄清当前课堂教学现状,从中发现问题。为解决问题,为探索和改进当前课堂教学现状提供相关依据,以便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

  3、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主要是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学校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在全校推广应用,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

  4、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本课题研究的保证

  本课题的提出是在我区经历了《小学语文“三话育人”的实践研究》以及五年的课程改革等基础上,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小学语文教育科研经验。

  为了使该课题顺利实施,取得实效,有如下条件保证:

  1、教育专家的引领。

  2、教研室对各校子课题的统筹、协调管理,以及竞争机制地运行,调动全校研究的积极性。

  3、学校积极参与,在人员设置、硬件配备、科研经费、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计划三

  1.设计好训练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训练(拼音、字、词、句、段、篇),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实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智力因素(包括锻炼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养成良好的意志和学习习惯)这四个方面的任务。可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之丰富,涉及面之广泛。然而,一堂课只有40分钟,课堂训练既照顾不了方方面面,也不必面面俱到。若贪多求全,就会造成训练力度不够,课堂教学效果势必投入大,效益低。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应选择少而精的训练点(教学内容),加强训练,做到训练一点、掌握一点、巩固一点。怎样才能选好训练点呢?一是钻研教材,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等。二是要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接受能力、生活实际和薄弱环节。然后,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确定训练点,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把力使在点子上,强化训练。这样因文施教、因材施教针对性强,效果好。

  2.设计好教学思路。教学思路也叫教学过程或教学步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思路的设计要做到清晰、有条理,又要因文而异。所谓有条理,就是科学地安排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教路清晰、条理性强,课堂程序才不紊乱,学生才能“遵路识斯真”,对学习的内容获得系统性的认识。

  所谓因文而异,就是要不拘一格,随文应变。若教学思路墨守陈规,千篇一律,一回生二回熟,久而久之,学生就抄了教师的教路。教师未教,学生先知,引不起学生听课的兴趣,听课精力就不集中,老师的良苦用心就会事倍功半。因此,灵活地设计好教学思路是增强课堂双边活动的关键。一般常见的教学思路有顺式、逆式、跳跃式。顺式是按课文内容的顺序教学的方式;逆式是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逆向教学的方式;跳跃式是从课文中抽出某一内容先教,后教其他内容的方式。至于选择什么教学思路,这要视教材的特点而设计。经常变换教学思路,就能避免学生思维定势,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落实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3.设计好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教学得法,能使学生以“爱学乐学”作舟,达到“学会会学”的彼岸。可见,设计好教法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恰到好处的有效途径。教学方法很多,有直观法、谈话法、讲读法、读书法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方法也应运而生,如读写结合法、情景教学法等,教法的选用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突出特点,体现风格,方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教是为了不须教”。遵循叶老这一教学思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予学生学习方法。因此,每一节课都必须在设计好教法的同时设计好学法的指导。

  学法指导不妨这样来设计:①引导学生从教法中悟出学法。教师是依照一定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到了一个段落,老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反顾教学过程,努力帮助学生了解老师的教法,使学生从教法中悟出学法,实现教法与学法互通。②引导学生在用法中提高自学能力。学生掌握了学法以后,老师要善于实现学法迁移,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自求得之。其间,老师只在学法的疑难之处作提示、点拨,让学生自行矫正,不断完善学法。因此,持之以恒,以教法带学法,实现学法与教法同步,知能并举,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能力。

  4设计好板书。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好的板书能使人对课文思想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等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学习记忆,提高学习效果。因而,要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必须注意板书的方式、方法的设计。一股来说,常用的板书形式有提纲式、图示式、结构式、对比式、表格式等。选择什么样的板书形式,必须根据教学目的而决定,若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为作文服务,可采用结构式。

2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