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范文3篇
有效的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工作呈现出良性发展的态势,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较好体现,教学空间不断拓展,教学评价也更趋全面科学。为深入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更有效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拟做一些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解决教师如何从角色转变、模式优化、空间拓展以及评价改革等方面实现转变,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对教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各国不同样式的课程改革都将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作为研究的主要目标,如法国开展的“做中学”活动,美国实施的“动手做”方案,日本的“体验式”学习,并且在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等等。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开始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关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国内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热点,还有很多成功的课题研究,比如像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等等。不难发现这些大都是中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摸索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四大有效转变”:教师角色从“教书匠”向“教育家”有效转变;教学模式从“被动式”向“互动式”有效转变;教学空间从“课堂里”向“立体式”有效转变;教学评价从“单一性”向“全面性”有效转变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效转变的思想和模式,形成一批优秀的课例,建立优秀案例资源库。
四、研究内容
1、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从“教书匠”向“教育家”有效转变;
2、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模式从“被动式”向“互动式”有效转变;
3、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空间从“课堂里”向“立体式”有效转变;
4、研究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评价从“单一性”向“全面性”有效转变。
五、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文献进行学习和探讨,以促进课题在我校的深入发展;
2.行动研究法:在班级教学的动态环境中具体研究如何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 案例研究法:对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而取得成功和失败的典型案例予以研究和探索,从而建立富有实效的开放性、探究性、综合性的学生的认可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问卷调查法。从本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出发,精心设计调查问卷,主要针对本校学生,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现状,学习方式及存在的困惑,了解学生感兴趣且有实效学习方式,从中梳理出不同层面学生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1.改变教学中长期形成的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尽快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主动的学习方式。
2.新课程下,如何有效解决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变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七、理论意义与研究价值
1,新课程关于以人为本,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依据“以人为本”、“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出了一条重要的教育价值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也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个人主要通过自身的经历和不断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个体所掌握的有意义的知识是在他与知识的不断的互动交流中建构起来的。学习者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动态生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主动对新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八、研究基础
1.课题组教师具有较强的基本功。思想过硬,潜心研究,善于创新,素质全面,大部分教师都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最少的执教过5年语文,其中中学高级教师职务4人。课题组教师都参加过《语文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培训。
2.我校的科研氛围浓厚。课题负责人主持过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 农村初园文化建设研究》和盐城市教育学会第一批“十二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农村学校有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课题主持人严谨务实,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撰写很多论文,并在省市评比中多次获奖。课题组成员为中青年骨干教师,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先后30余篇文章发表或获奖,这些均为此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必要研究基础,提供了有效的人力保障。
3.从此课题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来看,课题组全体成员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广泛开展调研工作,大量搜集相关领域的研究资料,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对课题的即将实施作了科学、合理的分工,选拔有一定科研经验的骨干教师担任子课题负责人,保证各子课题能正常开展研究,同时进一步完善教科研工作制度,为此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4.此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提供了必需的财力保证,提供参研人员学习的机会,引导他们将自学与外出考察学习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
5.我校教师都配备了电脑,实行了一人一机,上网收集资料方便快捷,图书室的藏书及报刊杂志数量多、种类全,这为本课题进行文献检索提供有力的保证。
九、预期成果
1、通过课题研究充实农村初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理论,构建农村初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新体系,提高农村初中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形成自己教学风格,树立科研意识,促进我校教育的整体发展。
十、研究进度
1、准备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
①调查研究,梳理现状,分析实际,确定方向,制定方案,申报课题。
②课题研究培训,试点研究探讨,学习新课程理论,做好舆论宣传,形成研究氛围。
2、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4年1月)
全面实践阶段。创新教学思路,落实课堂教学,积累教学实践,总结提炼上升,做好学年小结。
3、总结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
实践总结,成果整理,提请验收,设计结题后的继续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
有效的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二)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知识,在应用实践中形成能力,借助生活实际,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将被动地接受式学习,转变主动地积极地获取知识。在经历了8个年头的实践和探索与应用,这种学习形式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走上了一条形式化的道路,甚至有些班级的学生又回归到了灌输接受的状态。教师一味地讲,学生盲目地学,课堂不是“一言堂”就是“满堂问”,新型的、科学的,颇具实效性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摒弃。现阶段,我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处于新形式,旧状态的“亚健康”时代。
分析问题的成因,从根源上我们认为,主要还是教师的理念和行动的跟进及学校的评价机制,与课程改革、与现行探索模式的教学、与学生实际、与师资队伍有些不和谐。其实,课改前期,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将新的学习方式贯穿在课堂始末,虽然有些青涩、有些拿捏的不是很到位,但是始终在做。随着课改的深入,由“风暴式”转向“冷静式”的过程中,学校的引领与指导有些疲惫,教师们又回归到了旧式的满堂灌的状态,应对学校的听课、上级部门的调研,又搬入一些新的学习方式,这种亦真亦假的行为,混杂了新旧课堂,弄成了“四不像”,累了老师,苦了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据此,我们认为,改变现阶段这种学习状态,沉下心来,用新课程理念和务实的工作态度,真正研究,探索新的学习形式,使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为探索新的模式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做好助推器,从而促进“三维”目标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1、研究目标:
(1)、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
(2)、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探索高效课堂模式,丰富行动策略,鼓励教师在行动研究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3)、构建学习方式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实践性操作模式,探索小学生有效学习方式的策略。
(4)、探索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与发展性的评价方式之间的瓶颈。
2、研究任务:
(1)、小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受用。因此,在研究中,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学习习惯培养的策略。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重点探索如何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内容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强调由单一学习转向多样学习,倡导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发现知识及共同探索知识,勇于竞争和表达的能力。通过深入系统的研究,提炼出切实有效的可操作的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3)、课堂教学中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有机整合,科学合理利用教材的研究。
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好的课程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教材,改变以听为主的被动接受学习,探索自主发现式学习的模式是教师研究的重点,通过行动研究,把接受与发现两种学习形式有机整合,摸索出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有效方式。
(4)、小学生应用多种信息能力的培养和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渠道的信息充斥着学生的头脑,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研究在网络环境下的有效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根据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从封闭的课堂,走向现代化的社会,从生活,从网络中筛选汲取为我所用的资源。同时,我们要研究开发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组建活动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三、基本的研究思路
研究周期为三年(2010.9—2013.7),研究对象:中心学校全体学生
第一阶段:筹备立项阶段(2010.9—2010.12)
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对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开展方式变革的学习研讨活动,外出课题的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开题论证阶段(2011.2—2011.6)
继续对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论证,组织学习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必要的理论学习和培训,进一步分析和理清相关研究问题的概念,完成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阶段(2011.9—2013.5)
1、确立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根据课题研究重点及任务,制定研究方案。
2、研究成员根据实施方案,自拟开口小,挖掘深的个人研究计划,罗列出研究细目表,围绕学习方式变革进行深入广泛的实践研究,形成和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交流。
3、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举行示范观摩研讨课,并做好资料的整理和阶段小结。
第四阶段:结题鉴定阶段(2013.6—2013.7)
汇编研究论文集、教学案例集及其它影像资料集,展示研究相关成果,完成结题报告,做好结题鉴定准备。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加强理论学习,积极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料及信息,研究教育教学理论,找准课题的理论支柱。
2、行动研究法:
在教材分析与学习者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用新课程理念,结合市区开展的《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的工作精神,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三维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在行动研究中,边研究,边反思,边修改,努力结合班情、校情,探索出学生有效学习的方式。
3、示范研讨法:
在研究中,骨干成员,要结合自己的研究重点,开示范研讨课,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筛选一些典型的课例进行示范观摩,开展研讨活动,从中引领、启示老师,便于更科学、更便捷地进行探索与研究。
4、经验总结法:
在整个活动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五、预设的研究结果
1、拟构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支柱的多样性、有效性、高效性的学习模式。
2、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
3、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行为得到了改善能够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型,形成一套较为科学而高效的教学模式,驾驭课堂的能力得到提升。
4、校本教研氛围浓厚,教师的教研能力得以提高,学校整体教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5、最终研究结果以研究报告、研究过程的文本资料及多媒体资料呈现,
并在内部进行推广使用,适当时候可以对外交流。
有效的学习方法的调查研究(三)
一、选题背景与概念界定
1.背景
走进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大手笔就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手笔来自大思考,大决心,这种大思考,大决心就是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现代社会迫切需要那些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但是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往往重记忆、轻能力;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大减弱,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综合能力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性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妨碍了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历史教学的现状,迫切要求教师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模式,真正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体现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
目前,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正在进行,在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学习方式上不是教师中心而是学生中心,课程与教学理论从“记忆教学论”向“思维教学论”转变,从“单一教学”方式向“合作学习”方式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校在今年开展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探索,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符合新课程理念,在当前进行新课程改革中具有现实意义。
2.概念界定
教学方式:是指教师在要求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获取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谈话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等;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它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通过对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与优化,构建有效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基本特征、基本模式,改变学习追求、学习内容、学习状态和学习方式。实现全面、自主、合作、探究、快乐和开放的学习,改变单一、他主、孤独、机械、痛苦和封闭的学习。在教师的有针对性指导下,有目的地创设学生具体可感的学习情境,紧密联系生活实践,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健康发展,追求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个性化的有效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3)如何利用学案来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研究,培养教师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学价值观,特别是要求教师牢固树立“以学促教”的教学观。因为以学促教是定位在“为学习设计学案”,不是“为授课、为考试设计教学”。要把学生在愿学会学基础上的学会作为有效教学的追求。以学促教,必然重视教学生成。教师不断用预设引发生成,将生成变成新的预设的过程,就是教师成熟和提高的过程,是教学不断走近学生满足学生的过程,是教学不断使学生从使能目标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
(4)深入推动课改工作,探索相关规律,在课改总体思想的指导之下,研究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本地区学校提供示范和参考价值。
2、研究内容:
(1)“有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相关理论。
(2)教师实现三个转变,掌握五种探究技能的研究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策略的转变,教学行为的转变,对学生学习方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此外,教师还要掌握五种探究和反思技能:经验技能、分析技能、评价技能、实践技能和交往技能。
(3)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对学生而言,自主学习是改革学习方式的最佳途径之一,自主学习的方式很多,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有完全的自主的学习。比如,开展课堂讨论,辩论赛,撰写历史小
论文,举办历史小报。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研究
(5)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程中的作用的研究
(6)学案在实际历史教学中的可行性问题以及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3、创新点或关键问题:
(1)重点:改变教学中长期形成的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利用学案导学尽快形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主动的学习方式。
(2)难点:新课程下,如何有效解决历史教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方式变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学案导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积累丰富的案例,从课堂的实际教学为切入口,分析研究总结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网上查阅,收集、整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材料和事实材料,认真分析研究,学习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理论和经验,深入理解其内涵和外延,形成和完善自主探究理论体系。
(2)教学试验法。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教材内容,利用学案在课堂教学和课后指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改革试验,积累第一手材料,并及时进行总结。
(3)调查分析法。通过个别访谈、教学观察、个案分析等方式,调查了解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了解进行课题试验后学生学习态度、心理和学习成绩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