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慢的是活着阅读答案
《最慢的是活着》文章阅读:
——作家乔叶访谈录
陈劲松(以下简称“陈”):乔叶老师您好!很荣幸和您进行交流。就写作而言,您最初是如何走上这条路的?为何会选择文学?
乔叶(以下简称“乔”):我刚开始其实是写散文的。当时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面对日常生活的各种委屈、困惑和挫折,觉得自己有话想说,而且必须要说出来,但这些话又不能对着家人和朋友说,于是只好付诸笔墨和稿纸了。写着写着,从爱好变成了职业。至于为何会选择文学,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文学能带给我幸福,能表达我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吧,从而让我的心灵得到安慰和温暖,并获得更大的自由。
陈:很多作家写到一定时候,都会有一个相同的困惑,那就是我为什么要写作?或者说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乔:这种困惑我当然也会有。我时常问自己,文学对我们当下的生活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功利的看法。文学对于生活,若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则是无用的,它并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但,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远。如果一定要探究文学对于我们当下生活的意义,那就在于它可以穿透物质表层,深入我们内心世界,探测人心的秘密。生活就像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河水总是奔涌向前的,而文学就好比是河床,无论河水流向何方,河床总是长久地卧在那里。变化的是生活,不变的,则是文学给我们带来的永恒的温暖,文学写作即是挖掘人性河床中存在的宝藏——这或许就是我的写作目的。
陈: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我们每天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读到各种各样的新闻,反映到写作领域。有人就创作了新闻式小说,这类作品的特点是以新闻笔法讲述小说故事。您如何看待新闻写作与小说创作的关系?
乔:新闻写作毕竟有其时效性,而小说创作则是慢工出细活。犹如我们开启一瓶啤酒,新闻写作就是刹那间涌出的啤酒泡沫,只会浮在上面,而小说创作则是泡沫下面的酒,唯有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才能酿造。就好像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在今天早就失去新闻的价值,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去进行书写。
陈:您这个比喻很贴切也很有意思。对于畅销书和各类书籍排行榜,有些人持追捧的态度,有些人则取不屑一顾的态度。您会关注畅销书或者排行榜吗?
乔:会关注,但可能不会去阅读。我觉得我追求的写作方式和认同的文学作品,可能与畅销书会有出入,我想沉下心来,写出像阿来的《尘埃落定》一样比较深刻的作品。但畅销书之所以畅销,应该还是有其合理的因素吧。比如说《山楂树之恋》和《杜拉拉升职记》,肯定迎合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有读者能从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老实说,那不是我想要写的。
陈:迄今为止,您的小说作品似乎以中短篇为主,对你来说,长篇小说的写作会存在困难吗?近期是否有长篇小说的写作计划?
乔:事实上,我最初从事小说创作时,就是长篇。文学院的老师问我说,你没有经过中短篇的训练就写长篇,可以吗?我说可以。当时写出来后也顺利出版了,但后来回头再看时,我发现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这几年我就老老实实地从中短篇写作开始,好好训练自己的语言和结构能力。当然,我现在如果写长篇,肯定会比那时要好。不过我近期没有这方面的写作计划,我认为长篇小说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酝酿。我的小说《最慢的是活着》里有一句话:“……活着这件原本最快的事,也因此,变成了最慢。生命将因此而更加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这多么好。”对我而言,这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写作态度。
[注]乔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选刊》副主编。陈劲松,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
《最慢的是活着》阅读题:
(1)下列对本篇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乔叶走上文学这条路,是因为文学能表达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从而使心灵得到安慰和温暖,这样,乔叶就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B.乔叶认为,文学不能带给人物质财富,文学的意义是让人的心走得更远,它能穿透物质表层,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改变人的生命质量。
C.乔叶对畅销书如《山楂树之恋》和《杜拉拉升职记》等,持欣赏态度,因为这类小说迎合了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读者能从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乔叶却不会去写这类的东西。
D.乔叶强调小说创作是慢工出细活并谨慎对待长篇小说创作,这从写作态度方面印证了题目“最慢的是活着”。
E.乔叶说:“生活就像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河水总是奔涌向前的,而文学就好比是河床,无论河水流向何方,河床总是长久地卧在那里。”意思是说,虽然生活是时刻发生着变化的,但文学要表现的是能带给人们温暖的人性,这个创作宗旨是不变的。
(2)在本篇访谈中,关于文学写作的终极目的,乔叶有哪些看法?(6分)
(3)乔叶答问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作简析。(6分)
(4)乔叶提倡怎样的写作态度?联系现实,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
《最慢的是活着》阅读题答案:
(1)【答案】 D、E (答对一个2分,全对5分)【解析】A项错在“获得更大自由”,原文指“心灵”获得自由。B项错在“文学不能带给人物质财富”,原文是“不会直接给我们带来物质财富”。C项错在“持欣赏态度”原文无据。
(2)、【答案】(1)不能功利地看待文学; (2) 文学的无用就是它的最大用处,在这个物质化的时代,它能够改变我们的生命质量,让我们的心走得更远;(3)它可以穿透物质表层,深入我们内心世界,探测人心的秘密;(4)文学可以给我们带来的永恒的温暖。(写出1点得1分,写出2点得3分,写出3点得4分,写出4点得6分。)
(3)【答案】①准确,针对性强。针对“为何会选择文学?”的问题,谈的是文学给自己的温暖;针对“写作的终极目的是什么?”的问题,谈的是文学给读者、社会带来的温暖。
②含蓄蕴藉。说“内心深处更柔软、更慢、更弱的东西”,就包含而又不限于“善意关注、观察品味、敏锐善感”的意思。(1分)
③形象生动。关于大河、河床的比喻形象地阐述了对于生活与文学的关系的看法(关于泡沫和啤酒的说法形象地道出了对于新闻写作与小说创作的区别的见解)。
④鲜明直白。直说喜欢《尘埃落定》那样比较深刻的作品,而不希望创作类似《山楂树之恋》和《杜拉拉升职记》迎合特定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的作品。
(语言特点、对语言特点的分析分别给分。意思对即可,写出3点即可。)
(4)【答案】①有坚定信念。相信能够影响生活、影响社会,能给自己、 给社会带来温暖。②要沉下心来,观察、品味、思考,去挖掘深藏在生活中的人性(深入内心世界,探测反映人心的秘密)。③要有耐心,积累酝酿,以慢工出细活,写作态度与生活态度统一,追求、表现生命的简约、博大、丰美、深邃和慈悲。④表达自己,而不是迎合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每点2分,适当联系现实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