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答案 >

废墟周晓枫阅读答案

时间: 炎婷2 阅读答案

  《废墟》周晓枫 原文阅读

  (3)第二次去圆明园,我迷失在万花阵之中。这座用四尺高的雕花砖墙组成的迷宫,复建不久。我不断碰壁,气馁不已。尽管,“迷宫”是个分外魅惑的概念。我知道,在古老的中秋之夜,宫妃们曾手执莲灯在万花阵里嬉戏,笑靥生动。月光,如同弥散整个世界的金色花药;在这圆瓣的巨型石头花里,藏匿着绝色的歌伶与舞姬……迥异于今天,那是已逝的情怀。在讲求效率的工业社会中,需要的是直接、简明、不走弯路;万花阵相反,它是一座自我封闭的娱乐场,没有暗示和标志,在蓄意的误导中,在重复的缭绕中,迷宫制造智力和体能上的惩罚,从而使身陷其中的人获得乐趣。

  (4)……我丧失方向感,越走越焦灼,很长时间没找到万花阵的出口。我觉得自己笨,像只慢蜗牛。万花阵也像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只蜗壳吧?石形圆阵,移走不动,中间被蚀空全部的血肉。很奇怪,我恰巧在镂刻的石纹间发现了一只附着其上的真蜗牛:壳体脆薄,行动迟缓,对它来说砖墙上的图案已是阻碍前行的迷宫。天线般的触角,那么细,在空气中小心试探。当它胆怯、疲倦,就蜷缩进完美的螺旋之中,进入由一条线组成的迷宫。

  (5)圆明园曾作为艺术村盛极一时,集中着渐渐声名鹊起的画家和诗人,也不乏以艺术为名的骗子。当代艺术品被天价拍卖的神话时代尚未到来,彼时彼境,这些被生活腌出成味的底层艺术家多在困顿中挣扎和坚持——圆明园艺术村,体现着二十世纪最后的浪漫。几年之后,树倒猢狲散。圆明园艺术村就像现代迷宫,凭借金羊毛找到出口的人成为英雄,也有无名者被无名的怪兽吞噬。

  (6)潮涌潮退,圆明园的名字就像遗留在沙滩一枚罕世珍贵的鹦鹉螺,无论拥有多少旧武士的尊严,也与我的生活无关。及至中年,我对圆明园的了解才略多于中学历史课本上普及的知识。

  (7)圆明园与北京众多古迹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废墟。

  (8)世界上有些圣地,带有明显的废墟感,比如庞培、吴哥窟、罗马斗兽场,空旷、盛大而神秘,远比新建筑令人尊重。所谓废墟,必然经过毁灭,但正是毁灭使之比完整之物更具力量。巨大的时间溶解在废墟里。如果说时间是有具体形状的,它就是骨殖、化石和连绵的废墟。废墟是所有伟大之物的终年,但我们甚至说不清废墟的生死。方死方生,方生方死,它漠然超越生死交界的那座短桥。废墟并非被魔鬼所摧毁,仿佛出于对时间的信仰而甘愿瓦解。废墟见识过杀戮、离乱、掠夺,见识过足够的眼泪、嘶喊以及足够的鲜血和焦骸,却保持地老天荒般的沉静。

  (9)夕阳下的圆明园,有着略带沉重的末日感和亡灵乐于沉入其中的寂静。废墟,这个词的意义在于,使建筑像花朵一样享有自己的凋谢;废墟的非凡也在于,置身它的绝对寂静里,仿佛就能立即回到它的全盛时代。那是一种通过悠久的死亡而进入的永生。据说,圆明园是伟大的奇迹,其实它是从神明般不容怀疑的极权出发,由每个工匠身上的智慧来实现,如同夕阳下每粒尘埃都散发碎金的光芒。我从没想到美,还可以包括令人战栗的极权以及随后的摧残——或者说,只有不能被摧毁的才成为大美。我在废墟上看日落汹涌,看晚霞燎烈,无边席卷,就像许多年前的那场浩荡的火。

  (10)圆明园毁于大火。

  (11)火焰过后,空无一物。然而,圆明园剩下的灰烬依然富可敌国。世间有什么东西,烧灼之后依然美得惊心动魄?“圆明园”,这几个字仿佛经过煅烧的绝世珠宝。美的生命力如此强大,甚至它的灰烬。圆明园,曾经的醉生梦死,曾经的国殇,它的来历与毁灭……到最后什么都不重要了,美的分量重于羞耻。

  (12)其实,圆明园的美正在于它的消失,在于它只剩下一个等同奇迹的名字。这朵不能从火焰里复活的玫瑰,这个我们从未目睹的地方,成为巨大而至美的幻境。它符合神话的所有气质:瑰丽而虚幻,悲伤而至尊,它像亡灵般拥有全部的褒义词。

  (13)美若深渊,不可测探。圆明园:一座成为神话的想象建筑,一个被经常谈论却从未彰显的奇迹……我想说,天堂的性质莫不如此。

  (选自2013年第2期《十月》,有删节)

  《废墟》阅读习题

  1.根据(1)~(5)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6分)

  (1)请简要概括作者小学时第一次游圆明园的感受。(3分)

  (2)文中多次出现“迷宫”一词,作者主要写了哪几种“迷宫”?(3分)

  2.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以“废墟”为题。(4分)

  3.作者认为作为废墟的圆明园主要有哪些“美”?请简要分析。(6分)

  4.对文中划线句“美的分量重于羞耻。”有人认为,这是对圆明园之美的歌颂与赞美;有人认为,这是对人们忘记历史的讽刺与批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废墟》阅读答案

  1.(1)(3分)不太理解其历史意蕴;认为其建筑残损破旧,毫无趣味;觉得其环境荒凉开阔,可以嬉戏。(2)(3分)第一种是用四尺高的雕花砖墙组成的万花阵;第二种是阻碍蜗牛前行的砖墙上的图案;第三种是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封建体制;第四种是鱼龙混杂的圆明园艺术村。

  2.(4分)①围绕废墟组织材料,全文既写了作者游历废墟圆明园的所见所思,又写到其它圣地遗迹的废墟给人带来的感受。②“废墟”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丰富了文章的历史文化内涵。

  3.(6分)(1)残存的建筑之美。这些未被摧毁的遗迹,闪烁着前辈工匠的智慧光芒。(2)凄怆的诗意之美。废墟空旷、盛大而神秘,让人感悟到悠久的历史和沧桑的岁月。(3)虚幻的想象之美。消失的圆明园被视为奇迹和神话,成为往昔理想世界的象征。

  4.(8分)

  示例一:重在歌颂与赞美。圆明园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更成为人们缅怀、重振昔日辉煌的寄托和象征。“只有不能被摧毁的才成为大美”,而这种包含不屈奋斗精神的“大美”正是文章主旨所在。

  示例二:重在讽刺与批评。文章强调圆明园之美从未被我们“目睹”,也不能“复活”,却已沦为人们怀旧与自恋的虚幻载体。美不应“包括令人战栗的封建集权以及随后的摧残”,也不能用对美的渲染来回避、取代对民族耻辱的反思。

  示例三:既应该赞美,更需要反思。圆明园既是民族昔日辉煌的象征,更是祖国饱受列强欺凌的见证。如果囿于孩童般的无知,困于年轻时的迷惑,溺于虚幻中的奇迹,就不能深刻认识开篇所言“历史的耻辱”,为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示例四:感悟悲剧之美,洗涤净化心灵。作为被毁灭的“至美”,圆明园能够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心灵震撼,给人以激励和启示。一个民族必须坚强,才能直面历史悲剧性的一面;又必须深刻,才能从悲剧的壮美中反思整个人类的未来。(答案不止一种。能紧扣文本,独抒己见,言之成理,语言流畅,即可。)

46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