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沈天鸿阅读答案
《故乡》沈天鸿 原文阅读
③天气很好,风轻柔地吹着,带着傍山依水的故乡特有的那种我熟悉的气息。这唤起了蕴藏在我心中的亲切感,但仍然有些不对头,它吹在我身上产生的感觉总是夹杂着陌生与疏远。因为太熟悉了才陌生?似乎是这样,如果展现在我面前的不是故乡而是异地,我不会觉察到时间流逝的痕迹,也不会有现在这种感觉,因为本来就是陌生的地方或者事物,足以制止陌生感觉的产生——异地本就是陌生的,有何陌生可言?
④不变的是生活,不仅与我上一次回来时相比毫无变化,与我许多年前回来也毫无本质的不同。更换的总不是生活,而只是生活中的人,甚至连那些长在田中的水稻,地里的玉米黄豆,也如同不曾更换——它们与十年五十年或者数百年前有什么不同?而人虽然更换了,劳作的姿势以及身影,比如说我现在看见的那个剥玉米的老女人的姿势和神情,她投在下午的地上,鸡鸭在上面跑来跑去,甚至很从容地将屎尿遗在其中的那个影子,与在她之前生活过、剥过玉米的那些女人有什么不同?玉米在她手上缓慢地旋转着,一柱金光从逐渐被剥开的包皮中长出,最后完全赤裸,像是被什么用牙齿细细地很小心地咬过,留下了极规则的牙痕。那是谁咬的呢?反正不会是人。也许是时间?很可能是的,人所食用的,都是已经被时间咀嚼过之物,只是人很少意识到罢了。现在,秋天下午的阳光很温和地照耀在那根玉米上,玉米迸出的光更强烈了,照亮了那女人低着的脸,有些像波动的水光一样在那女人脸上闪烁,使那张憔悴而且苍老的脸竟然颇为光彩起来。我有些惊讶,仔细想想,这并不完全是因为那金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那女人安详从容的神情。
⑤一个剥玉米,睡下去就不知道明天还能不能醒来的乡村老妇也能如此从容。
⑥她此刻的眼里除了玉米,还能看见什么?
⑦她看见我了,或者说是感觉到有个人走到她面前了,她本能地抬起头来,看见这个走过来的人是我,她笑了一下,算是招呼,顺手将脚边那些剥下的枯萎的玉米包皮拢了拢,又低下头一如既往地剥她的玉米。
⑧我有点惭愧,在故乡,我只是个闲人。
⑨我抬头看了看天空,天空万里无云,阳光将天空的深蓝淡成了浅浅的瓦蓝,风在天空中吹着,但看不到天空有被风吹动的迹象,也看不到流逝的时间在它身上留下任何痕迹。
⑩我的心情忽然轻松起来,我认出了故乡——天空,是比地上的故乡更高也更真实的故乡。
(选自《散文》2012年第2期)
《故乡》阅读习题
12.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详细描写“剥玉米的老女人”?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 ▲
13.文章第⑨节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 ▲
14.探究文章结尾“我认出了故乡——天空,是比地上的故乡更高也更真实的故乡”一句中两个加点“故乡”的意蕴。(6分)
▲ ▲
15.文章第④节的两个问句,在文章内容表达上有何效果?(4分)
▲ ▲
16.文章开头说“我又一次地回到了故乡,看到了时间流逝的痕迹”,请阅读第①-③段,具体说说作者看到了哪些“时间流逝的痕迹”。(4分)
17.文章叙写剥玉米的老妇有何深意?(5分)
18.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作者又一次回到故乡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变化?(3分)
19.作者为什么说“天空是更高更真实的故乡”?(3分)
《故乡》阅读参考答案:
12.(6分)①从老女人的身上作者看到了从容、淡定;(2分)②证明“更换的总不是生活,而只是生活中的人”这一观点;(2分)③衬托出“我只是个闲人”(2分)
13.(4分)①写出天空晴空万里,一片瓦蓝,轻风吹拂之景;(1分)②与上文“天气很好,风轻柔地吹着”相呼应;(1分)③承接上文写作者从地上转到天上的视角的转换;(1分)④为下文作者的心情“忽然轻松起来”作铺垫。(1分)
14.(6分)①地上的故乡是人们世代居住的地方,天上的故乡是作者心中不变的寄托;(2分)② 地上故乡发生巨大的变化,天上的故乡是永恒不变;(2分)③地上故乡不变的是生活,变化的是人,天上的故乡是作者幻化出来的精神家园。(2分)
15.(4分)①表明由物到人的行文思路(2分);②语意上呈递进关系(1分);③激发读者的思考。(1分)
16. (4分)故乡的人变老了;(2分)故乡熟悉的气息夹杂着陌生与疏远。(2分)
17. (5分)写出了剥玉米老妇的安详从容;(1分)通过剥玉米老妇的姿势和神情,写出了生活中有些东西是不变的;(2分)为下文情感的变化作铺垫。(2分)
18. (3分)文章一开始因看到时间流逝的痕迹而伤感;(1分)接着看到了安详从容的剥玉米的老妇,觉得自己只是个闲人而感到惭愧;(1分)最后,因看到了天空——更高更真实的故乡而感到轻松。(1分)
19. (3分)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实中的故乡给作者陌生与疏远的感觉;(1分)天空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留下任何痕迹;(1分)天空是自然的象征,代表的是不变与永恒,是作者心灵的归宿。(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