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答案 >

回忆陈寅恪先生阅读答案

时间: 炎婷2 阅读答案

  《回忆陈寅恪先生》季羡林 原文阅读

  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参考书用的是《六祖坛经》,我曾到城里一个大庙里去买过此书。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分析,综合,对地名和人名更是特别注意。他的分析细入毫发,如剥蕉叶,愈剥愈细愈剥愈深,然而一本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武断,不夸大,不歪曲,不断章取义。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最终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在中外众多学者中,能给我这种享受的,国外只有海因里希·吕德斯,在国内只有陈师一人。

  有时候,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学生之流中,会见到陈师去上课。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书店的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同当时清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在这一方面,他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令我受益无穷。

  离开了水木清华,我同寅恪先生有一个长期的别离。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到了这里,我才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极关重要的转折点。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不用说,这个转变来自寅恪先生的影响。真是无巧不成书,我的德国老师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同寅恪先生在柏林大学是同学,同为吕德斯教授的学生。这样一来,我的中德两位老师同出一个老师的门下。真可谓中德学坛上的佳话!

  1945年,我同先生在长时间的分离后,在书信上取得了联系。我向他汇报我十年来学习的情况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果,先生回信说想介绍我到北大任教。一九四六年春天,回国后,我曾谒见先生于俞大维官邸中,先生特别嘱咐我带上我用德文写的论文去拜见北大代校长傅斯年先生。可见先生对我爱护之深以及用心之细。

  还有一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回忆。在解放前夕,政府经济实已完全崩溃。学术界的泰斗、德高望重、被著名的史学家郑天挺先生称之为“教授的教授”的 陈寅恪先生连买煤取暖的钱都没有。我把这情况告诉了已经回国的北长胡适之先生。适之先生想赠寅恪先生一笔数目颇大的美元。但是,寅恪先生拒不接受。最后寅恪先生决定用卖掉藏书的办法来取得适之先生的美元。于是适之先生就派他自己的汽车,让我到清华陈先生家装了一车关于佛教和中亚古代语言的极为珍贵的西文书。陈先生只收了二千美元。这个数目在当时虽不算少,然而同书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在这一批书中,仅一部《圣彼得堡梵德大词典》的市价就远远超过这个数目了。

  (摘自季羡林《真话能走多远·回忆陈寅恪先生》,有删改)

  《回忆陈寅恪先生》阅读习题

  19.本文是为怀念陈寅恪先生而写的,然而作者却花了大量笔墨去描写旁听冰心先生一堂课的情形,为什么?(4分)

  20.请简析第2段画线句子(“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的表达作用。(5分)

  21.请分条列出陈寅恪先生值得我们珍视的个性特点;然后就其中一点结合原文作简析,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见解。(6分)

  《回忆陈寅恪先生》阅读答案

  19.心先生一堂课的情形是为了给下文描写陈寅恪先生上课的情形做铺垫(1分);②用一次“不太顺利”的旁听经历来反衬陈寅恪先生的课给作者的“如坐春风”之感,给作者“无法比拟的享受”;(2分)③展示了两位大师不同的形象、风格(答“突出陈寅恪先生教书为人统一,为人始终如一的特点”亦可)(1分)。

  20.喻(1分),生动形象(1分)地写出了陈寅恪先生授课曲折有致,引导学生解决一个个疑难问题,最终获得真知的过程(2分),从而突出了先生授课艺术的精湛(1分)。

  21.生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②寅恪先生朴实无华的性格特点;③寅恪先生对后辈真诚细心的提携爱护;④寅恪先生非其道不取其财的耿介性格;⑤寅恪先生精湛的授课艺术(每点1分,答对4点给4分。)例如,寅恪先生名扬海内外,但衣着朴素,走在人流中毫不起眼,体现了朴实无华的个性,更受人尊重;当今演艺界、学界一些稍有名气的人,处处追求前呼后拥、闪亮登场的排场,反而有损形象。(结合原文分析1分,结合现实谈见解1分。)

49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