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答案 >

《老人与树》孙家正阅读答案

时间: 炎婷2 阅读答案

  《老人与树》孙家正 原文阅读

  老人躺在乡卫生院的病床上。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老人望着那瓶里的水通过一根橡皮管,正在一滴一滴流进自己的血管里。

  医生说:“挂了水,烧便会退掉;烧退了,病自然也就会好的。”老人将信将疑,瞥了医生一眼,一副去无牵挂的样子。

  老人的老伴走得早了点,但儿子、媳妇还算孝顺,孙子聪明、乖巧,特让他欢欣。后,儿子、儿媳去城里打工了,老人开始觉着家里有点儿冷清了。不过,还有孙子呢。后,孙子长大了,上学了,也不再缠他了。再后,孙子考上大学,也进城去了。老人心里牵挂,但并不埋怨孙子。再说,还有门前那棵老榆树呢。

  这棵老榆树有多老,老人也不清楚,反正在自己光着腚的时候,就在树下玩耍了。那时候,树干就粗得三个小孩都抱不过。树干上长满了老疙瘩,树冠覆盖好大一片地,乡亲们坐在树下乘凉聊天,日头晒不着,雨淋不着。春天里,满树是一串串的榆树花,那淡淡的清香,满村都能闻得着。榆树的花、叶子、树皮都可以充饥,村里上了点年纪的人都记得,那几年闹灾荒,这棵老榆树救了村里不少人的命。

  孙子走后,老人去看老榆树的次数明显地多了起。这棵老榆树可算得上是山里的奇迹、村里的宝贝了。几十年,父母走了,老伴走了,村上的老人也一个个都走了。比自己老的,又比较熟悉的,也就是这棵老榆树了。儿子、媳妇,特别是孙子,离家去城里以后,老人的魂就好像拴在这棵老榆树上了。

  可是,谁会想到,老榆树竟然也离开他,进了城。

  那天,开一辆大吊车,把老榆树连根挖起,拖到城里去了。老人忍不住冲着挖树的人责问:“这树碍着你们啥事啦,大老远跑动它?”一个中年人向老人作了解释,市里要创建生态文明城市,正在突击购树、栽树。还说,这棵树市里可是花了大价钱的,村里准备用这笔钱为村民打一口水井,今后,再也不必跑好几里山路去挑水了。这可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啊!

  老人无言以对。

  一般说,想通了的事,老人便会释然。可这次不知怎的,道理似乎明白了,可心里老是憋屈得慌。自从老榆树被拖走后,老人像掉了魂似的,丢三落四,恍恍惚惚,竟不知这几个月是怎么过的。

  春天又了,老榆树又该冒出新芽了,无须多久,那盛开的榆树花又要串串挂挂,满树摇曳了。老人下了决心,无论如何,得进城去看看那棵老榆树。

  老人还是好多年前去过城里,这次一看,城里的变化委实让他吃惊不小。市中心新建了一个好大的广场,广场四周是一个环形的林带,全是新栽的树木。他一棵棵看过去,多是银杏、香樟等名贵树木,只是不见他的老榆树。他仔细寻了一遍,仍然不见踪影。他鼓起勇气问正在给树浇水的园工:“可有榆树?”那人指指不远处一个角落,不屑地回道:“那儿好像有棵榆木疙瘩。”老人瞪了那人一眼,径自朝广场边上走去。

  没多远,老人一眼就认出那疙瘩累累的老榆树,不觉加快步伐赶了过去。待到跟前时,老人不禁愣住了:那庞大的树冠没了,树干上面那繁密而舒展的枝杈被截得七零八落,参差不齐。最让他诧异的是,老榆树的树干上还吊着两个水袋子——城里人正在给树挂水。

  老人面对着老榆树,坐了好一阵,然后起身,上上下下又把老榆树打量了一番,还拍了拍那疙瘩累累的树干,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便离开了。

  折回的途中,忍不住问那个园工:“小师傅,这树干吗要挂水呢?”园工解释道:“挂水是救它的命呀!”他还指着老榆树,叹了口气:“这么老的树,突击搬动移栽,要遭一劫了!”老人不再言语,脚步明显地沉重起。老人回家后不吃不喝,倒头睡了三天。被人送到乡卫生院。

  老人躺在病床上,床头立了个架子,架子上吊了个瓶子。当瓶子里的水就要滴完的时候,医生又进了。老人一改原那副无所谓的样子,郑重地问医生:“大夫,这挂水,真的就那么顶用吗?”老人态度的转变令医生甚为惊奇,但他只是笑笑说:“当然。”老人脱口又问道:“那么,树呢?”

  “树?”医生怔怔地望着老人,一头雾水。

  (选自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1月版《艺术的真谛》,文章有删改)

  《老人与树》阅读习题及答案

  16.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解析】答案:结构上: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老树和老人输液的原因做铺垫,首尾呼应。

  内容上: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想一探究竟老人发生了什么。

  17.结合全文,概括并分析老人的形象。(5分)

  答:

  【答案解析】答案:老人是一个关爱家人(疼爱儿孙),通情达理,沉默少言,内心孤寂的乡村留守农民形象。

  解析:老人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主要有:关爱家人、疼爱儿孙,沉默少言,内心孤寂。反映的是现实社会中留守农民的问题。

  18.理解文中划线句子“这么老的树,搬动移栽,水土不服,要遭一劫了”的含义。(4分)

  答:

  【答案解析】答案:表层含义:老树进城水土不服。深层含义:农村留守老人一旦进城后失去多年依存的土地,处于无奈辛酸孤独的境地。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留守老人问题的担忧。

  解析:解答本题要从所给语句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上去理解,这个语句的表层含义是老树进城水土不服,其深层含义是农村留守老人一旦进城后失去多年依存的土地,处于无奈辛酸孤独的境地,再从修辞及其主旨方面来考虑,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留守老人问题的担忧。

  19.有人认为“树有福气”,“这是两全其美的事”,你对此有什么看法?(4分)

  答:

  【答案解析】答案示例:我认为移栽老榆树不是好事。

  ①因为原本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老榆树移栽后变得七零八落濒临死亡,这是对老树的伤害

  ②同时这棵树是老人的魂,是老人情感的寄托,移栽何尝不是对老人情感的伤害

  花重金移栽的老榆树,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长势凄惨,也并没有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④这是对一些官员为了政绩急功近利违背规律做法的批判。

  解析:本题要从否定移栽老榆树的行为角度来考虑。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对老树的伤害②对老人情感的伤害③并没有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④批判一些官员为了政绩急功近利违背规律的做法

  第一步:确定本题对作者观点的分析概括是何种考查形式,是直接理解性质的,还是阐发性质的。

  第二步:若是简单的对作者观点的理解,考生只需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就观点分析观点;而如果是阐发性质的对作者观点的鉴赏,则考生不但要结合上述主题和内容,把握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深入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观点,还必须以自我的眼光来对其进行评判,阐发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而非完全来源于原文。如本题属于前者。

  第三步:不管是理解还是阐发,考生都需要以发散性思维,全面理解、把握观点,并且尽量让自己的理解或阐发周全完备,言之有理。

  2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

  A.本文作者意在通过对树的进城的遭遇的描写反映出当前社会中留守老人的去与留的双重无奈,表达了作者对留守现象的关切。

  B.文中追述老榆树的历与曾经对村里人的贡献的部分语言平实自然,然而在朴实无华中却确蕴含了老人对老榆树无比深厚的情感。

  C.文中的老人孤独无助,即使在生病时也无人照顾,作者借此批判了当前社会中那些不仁不孝的子女,意在唤醒全社会的关注。

  D.文章以老人挂水“起”;接着写老人的“空巢”作为“承”;再写老榆树进城,那是“转”;最后老人进城、老人见到“挂水”的老榆树,回家发烧住医院挂水作结,这是“合”。可谓起、承、转、合,天衣无缝。

  E.老人从城里公园的角落里发现老榆树到返回家里躺在卫生院的病床上,他的心理情感的变化依次是惊讶,诧异;伤心,忧虑;乃至最后的失望。

  【答案解析】答案: C、E

  看了“《老人与树》孙家正阅读答案”的还看了:

1.中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2.尘世小暖的阅读答案

3.高二语文必修5单元检测题

4.九年级期中下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5.高考语文标点的复习训练题(答案)

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过关检测题及答案

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