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回忆钱钟书先生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回忆钱钟书先生阅读材料

  张金言

  我最初知道钱钟书的名字大约是在1947年。记得当时自己去西单商场书肆闲逛,见到开明书店印行的一本讲文论的书,书名叫《谈艺录》。初读之后留给我的最深印象便是作者学问的渊博,在古文与好几种外文中任意驰骋,左右逢源。这令我对作者钱钟书很好奇,因为一般使用文言写书的人多半不长于西文,而专攻西学的人通常不会用文言著书立说。能够兼备这两种能力的人实在是少而又少。

  1950年,我听清华外语系学生说钱先生讲课如何精彩,于是转投清华外语系三年级。虽被录取,但终因舍不得离开北大燕卜荪教授而未去清华报到。未曾听过钱先生讲课,也算是一件憾事。1952年,北大、清华、燕大有一部分外语系毕业生于暑假后临时调到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大会工作,我被分配到笔译处。当时许多英语专家如朱光潜、钱钟书、许国璋、萧乾、卞之琳、杨宪益、李赋宁、杨周翰等人也来此担任翻译工作。朱光潜和钱钟书分别是英译中、中译英的最后定稿人。记得一天下午,当时有些专家正在为一个定冠词是否该用而难以决定,碰巧钱先生(此时只有四十多岁)精神奕奕走了进来,只听他说了一句“怎么不能用”,全室的人顿时鸦雀无声,不再议论。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大家对钱先生学识的信赖。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钱先生本人。

  时光一晃便到了六十年代。大约在1964年,我去东城乾面胡同看望卞之琳先生,不巧卞先生下农村参加四清运动去了。于是我便打听到钱先生的住所,冒昧登门拜访。在这位仰慕已久的学者面前,我请教了很多问题。我当时正在翻译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著作《人类的知识:其范围与限度》。当我提到该书的书名时,他不加思索即刻用英文解释说:“What it includes and what it excludes.”一下子就把Scope和limits两个词的涵义点活了。他还讲到罗素清晰明白(lucidity)的文章风格。在谈到当前西方文学批评时,他说新批评派人物布鲁克斯与维姆扎特合著的《文学批评简史》一书中有几章写得很好。在谈到维姆扎特与毕尔兹利在其《文字的摹象》 中所标榜的“意图的谬误”时钱先生就指出此说在十九世纪意大利批评家德·桑克提斯著作中早有类似的论述。可惜这些美国新批评派似乎并不知道,也就从未提及。至于文学概论,他认为最好的要首推维勒克与瓦伦的《文学理论》和凯赛的《语言艺术作品》。他很赞赏《文学理论》后面列举的大量参考书目。他也谈到燕卜荪在1960年发表的《弥尔顿的上帝》 。由燕卜荪又谈到他的老师李恰兹;由此上溯到柯勒律治和休谟。谈到当代哲学,他特别讲到新康德学派代表人物卡西勒,说他的三大卷德文版《象征形式哲学》在北大图书馆中多年来竟未曾有人借阅。由此又谈到受卡西勒影响的苏珊·朗格,顺便说到她的《哲学新解》。从这次谈话中可以看出钱先生阅读范围之广泛,而且很注意新的著作。

  我第二次拜访钱先生是在“__”之后。这次是和北大老同学马雍(历史所研究员)一起去的。当时钱先生刚从干校回来,显得心情很好。谈笑风生。马雍同学将他用旧诗词翻译的朗费罗的一首诗《落日溶金》和海涅的《罗莱曲》给钱先生看,请他指教。他说译得很好,备加称赞。我想这大概是因为马雍同学旧诗词功底深厚,所以译文表达传神的缘故。想不到的是,他在看《罗莱曲》的译文时,随手从书柜中取出自己写的德文原文,加以对证。从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到钱先生平时读书用功之勤,说明大学问家的学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钱先生还谈到德国诗人摩根斯滕的无意义诗等有趣的话题。

  这两次谈话却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多年以后,回忆起来,有些话还清楚记得。可以说,听他讲话实际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因为他讲的话每一句都离不开学问。但他完全没有一般书斋式学者常有的学究气,随便讨论一个话题,总有说不完的新意。正如读他的著作,许多知识和见解在你眼前不断呈现,让你感到目不暇接,听他谈话同样使人受益,只不过改变了传达的方式罢了。

  回忆钱钟书先生阅读题题目

  19.传记中的议论不可忽视,请分析文本最后一段议论的作用。(4分)

  20.文章的中心内容是回忆自己与钱钟书先生的两次谈话,而作者行文并没有对两次谈话平均用力,而前详后略,为什么?(5分)

  21.真实是人物传记的生命,本文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特点?(6分)

  回忆钱钟书先生阅读题答案

  19.(1)表达作者对钱钟书渊博学识的由衷赞叹,(2)表达作者对传主人生追求和人格魅力的充分肯定和赞美。(每点2分,共4分。注意“传记中的议论”一语,不能答成一般议论的作用,如答成“归纳全文”、“升华主题”等,酌情给分)

  20.(1)前后两次谈话中自己角色不一样,前次自己是直接请教者,第二次只是陪同同学向钱钟书先生请教,故前详后略;(2)前后两次谈话中自己和感受不一样,前者谈话的内容是自己更为关切的问题,故前详后略;(3)这种前详后略的写法更切合传记写作要真实的特点。(前两点每点2分,最后一点1分,共5分)

  21.(1)作者写的是自己与钱钟书先生交往中的一些事,作为亲历者,拥有第一手资料,所写之事是真实的;(2)作者抓住几件小事加以描写,能反映人物风貌本质,如第一次谈话中对我循循善诱的启发,看出钱钟书的博学与平易;(3)对人物能作公平客观的评价,如在每个段落都有由事实引出的议论性话语都是点到为止,平和中透出对钱钟书的钦佩与景仰。(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如果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看了“回忆钱钟书先生阅读题及答案”

5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