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之死》现代文阅读理解
荔枝之死阅读材料
甘典江
那天,他上公开课,讲文艺性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课备得很充分,他信心十足,认为自己一定能把这篇课文讲得完美无缺。一些领导和同事来听,要给他打分,情况严峻,影响到对他的业务评估和职称评定。
然而,无论他怎样地讲解,学生们都只是盲目地配合,并没有显现出预想中的热烈。他极力说明描绘荔枝之美,从种植历史到色香味,再渲染它深厚的文化积淀及氛围,特别是杨贵妃与这种水果的传奇故事。
讲完,他有些失望地提问:“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
一会,一个女生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老师,你讲得很好,但是,我们不认识这种水果,没看过,也没尝过,它到底是怎样的味道呢?”
同学们笑起来,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也跟着笑起来,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太奢侈啦,因为这种传说中的水果,太贵了,在这座边远的小县城,根本就没有卖的。
他的课得到高度评价,不久,职称也评上了。
然而,他却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是啊,没有尝过一颗荔枝,终究是于心不甘于心不忍。他要弥补,想出了一个主意,花上一笔钱,从广西邮购来了三蔸荔枝幼苗,栽种在自家的院子,每天精心护理。他算了算,三年五载,就可以挂果了,那时,他要亲自把沉甸甸的果实全部摘下,带进教室,摆上讲台作为教具,以此为那篇课文作一个生动的注解,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尝一尝荔枝的味道,印证一番作者贾祖璋的描述,当然,还有那种沧桑的历史意味。
春天,孱弱的荔枝苗发了芽,泛出了绿色。但长势很慢,一年才长高增粗一点点。他感到担心,怀疑是水土不服,周围的居民,都在烧煤,烟气缭绕废气横生,他不知道,这种娇嫩的树枝,到底有没有命活下来。
四年了,荔枝树还在挣扎地活着,缓慢地生长,距离结果,还遥遥无期。他的学生走了又走,去了四届。每次上到那一课,他都要把学生们引到自己的院子里来,参观那三棵荔枝树,吃不到果实,欣赏一次树的风姿,也是一种审美享受。他告诫他的学生,一个人,要有一颗诗心,才能诗意地栖居于这个世界,才不至于是虚度光阴。对于他的这番教诲,学生们感觉不一,有人感动不已,有的认为是小题大做,甚至是多此一举。个别的,还讥笑语文老师是在为情所困。
到第五年,他的荔枝树终于挂果了。他欣喜若狂,准备一等到完全成熟那天,就全部摘去学校,与学生们大快朵颐。
可惜,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突变。一夜之间,大量的荔枝从南方批发而来,充斥着这座小县城的大街小巷,便宜得令人作贱。人们疯狂地购买消费,吃得发腻,腻得呕吐,然后大骂这种水果名声虚传,不过如此。
他伤心欲绝,无法再去设计和完成那一节耿耿于怀的课文了,一切都不复存在。他居然病倒了,却又查不出任何病因。同事和学生们去看望他,劝他安心休养,教书是一辈子的事,健康要紧。躺在床上,他让妻子去院子摘几颗荔枝来,一尝,滋味莫名。他心情复杂,拿出纸笔,写出了积压已久的情绪:
《荔枝之死》
水果从土壤里生长出来,这是常识,
但也有一种例外,比如荔枝
她是纸上精心杜撰的典故
从唐朝,从杜牧的笔下一挥而就
荔枝的一生,错综复杂,大起大落
总是在马背上颠沛流离,星夜传书
从民间到后宫,粗服不掩国色
与牡丹分庭抗礼,争风吃醋
后来,诗人老了,病了,丑了,死了
这可怜的水果,一夜之间沉沦
在风尘中奔命,挣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到今天,荔枝已无性繁殖,失魂落魄
谁想窥视一个丰满贵妃的隐私
只需用指甲剥开一具薄薄的躯壳
抗不住诱惑,我吞下了一片轻浮的果肉
失去的,是一生的思念和瞻仰
就这样,我当了凶手,杀死了一种堕落的水果
又栽赃了一枚曾经纯洁的意象
写完,他又朗读,竟流出了泪水。
他的妻子奇怪:几颗荔枝,也值得这样伤感?
荔枝之死阅读题题目
1.(内容理解)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写一名语文老师用几年的时间去设计和完成一堂语文课,但最终未能如愿以偿,表现了他对事业孜孜以求的品格。
B.语文老师的课,并没有预想的那么热烈,但“他的课得到高度评价”,表现了评委对这名语文老师的认可和同情。
C.职称评上了,他“却有一种沉重的失落”,表现了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巧妙地引出了下文,增强了小说情节的曲折性。
D.他每次上《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总带学生参观荔枝树,表现了他为情所困,为后文他的病倒埋下了伏笔。
E.小说结尾写他妻子的“奇怪”,侧面表现了他们夫妻二人很少沟通,也表现了妻子对丈夫事业的不支持。
2.(写作意图)小说开头写“他”上公开课“并没有显现出预想中的热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人物形象)文中中学教师的“他”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拓展探究)小说的题目是“荔枝之死”,但文中荔枝并没有死,如果本文以“荔枝”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看了“荔枝之死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