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阅读答案
《每逢佳节倍思亲》阅读材料
重阳登高大概萌芽于汉代,杜公瞻在《荆楚岁时记》注文中说:“九月九日宴会,不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引证了一则传说,解释重阳登高习俗的起源。汝南人桓景跟随方士费长房游学。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降临,赶快通知家人缝制布囊,在布囊里装上茱萸,然后将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桓景听信了费氏之言,举家登山。傍晚,桓景一家归来,见鸡犬牛羊全都暴死。费长房得知此事后说:“这些家畜已经代人受灾了。”吴均接着这个故事说,“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每逢佳节倍思亲》阅读题目
1.下列对“重阳节”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千百年来,我国各地的重阳节俗是完全一致的,人们都要登高避祸,饮菊花酒,佩戴茱萸,吃重阳糕,祭祀灶神。
B.重阳节的习俗是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赋予它不同的内涵。
C.重阳节从古至今一直是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它寄托了人们对新生活的期盼,为眷恋生活的人们开辟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D.重阳节起源于古人祭祀大火的仪式,人们祭祀大火星,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避免在节日更替的时节感染时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汉代到梁代,每逢九月九日重阳节,男女老幼都要外出登高、饮酒、佩戴茱萸囊。
B.古人在大火星出现时要举行迎火仪式,在大火星退隐时要举行送行仪式,这体现了早期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
C.长江流域的人们把重阳节看成了寒气新到的节点,是寒暑交接的时间界标。
D.在古人的观念中,登高意味着接近天神,易于获得神的福佑,因此登高的习俗播布全国。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常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这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B.在农历即太阴历通行之前,曾流行过以大火星即心宿二的运行为依据的“火历”。
C.登高避忌的习俗在九月祭祀大火的仪式盛行的时候就已经在民间流行了。
D.根据民国年间的《乌青镇志》重阳祭灶习俗的记载可以推断,古代九月有用赤豆饭祭祀“大火”的习俗。
《每逢佳节倍思亲》阅读答案
1.B
2.A
3.D
看了“每逢佳节倍思亲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