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旋律阅读答案
《儿子的旋律》阅读材料
两人面对面准备吃饭。儿子在撬午餐肉。父亲从儿子脸上看不出什么异常。
父亲一字一句:
“我被免职了。明天宣布。”
儿子猛地扬起脸。父亲没有在这稍纵即逝的惊讶里看到别的什么。没有怜悯没有安慰也没有懊恼。儿子手不停:“你也需要休息了。”
父亲感到胸闷气短。他盯着儿子。儿子的手健美粗大,血管里青春在跃动。
儿子一声不吭。父亲没有说话也不再盯着儿子。他感到儿子匆匆搁筷,找衣服,又跨进卫生间。马上,水声“哗啦哗啦”,跟着儿子的歌声高高扬起,声音温存自信,旋律跳荡。
儿子!儿子!儿子!②
儿子你在想什么?你大了不再崇拜父亲,你越来越沉默,你不再抱怨父亲呆板僵化,不再为各种政治问题与父亲争论不休,也不再说父亲刚愎自用。儿子,你甚至看不起父亲。可父亲这样了你还是无动于衷吗?
这就是这一代的冷漠理智?你匆匆吃饭洗澡是因为那打字员在等你去看歌剧?可是儿子,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你啊。我的官龄比你年龄还大一圈……
电视在播相声。父亲茫然四顾时才发现儿子并未出门,而是坐在他身后看书。父亲不由纳闷:打字员前天就订了票,还兴冲冲问他是否同去。
父亲彻夜来回踱步,儿子也辗转反侧。父亲老了,他的一切都老了。曾和父亲这辈很协调的背景已走向薄暮黄昏。这是变幻莫测的时代,不是仅仅需要热血赤诚的岁月。
早上儿子起得很早,父亲晨练回来,儿子已准备好早餐。收录机照样开着,而且旋律明亮欢跃。
父子俩依然沉默着洗漱用餐。儿子几次似乎要开口,父亲沉下心微颤地期待着,儿子却什么也没有说。
父亲佝偻着进卧室更衣。儿子不知什么时候在身后捧着一套西装。
“穿这精神。——是去开宣布会吗?”儿子又拿过领带走到父亲眼前。父亲迟疑着。
“我给你打。”儿子看着父亲。温柔的手像父亲过世的妻子。父亲心紧成一团。
“行吗?”儿子侧侧身。
父亲和儿子一起看着穿衣镜,沉默着。父亲凝视儿子的眼睛,儿子也凝视着父亲。儿子对着镜子:
“一夜之间你衰老许多,”儿子声音低沉、温柔,“可我一直为你感到骄傲,为你一辈子正直无私,一辈子对信仰的忠诚。你尽力了。”
父亲心潮翻涌,肩头上儿子的手十分有力。他感到心中自信像空气注入瘪气球一样迅速饱满地回归。
最后接送父亲的小汽车在笛笛呼唤,父亲走到门口又折回头:“昨晚干嘛不去找她?”
儿子沉默了一会,“分手了。”
“因为……我下台?”
“大概——但这没关系。”
儿子!儿子!儿子!③
父亲老泪闪烁。儿子把双手搭在父亲肩上,笑道:“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我很高兴不再有你的耀目光环笼罩我的光彩——你说呢?”
儿子!儿子!④你可以把收录机再开大点。
《儿子的旋律》阅读题目
小题1:阅读全文,分析小说的题目“儿子的旋律”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
小题2:联系全文内容回答:
(1)小说结尾处,儿子笑着说“结束,意味着新的开始”,对这句话该如何理解?(3分)
答:
(2)小说刻画父子二人的性格,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父子二人各自的性格特点。(3分)
答:
小题3:“儿子!”这一独词感叹句在文中反复出现,表现了父亲不同的心情,请具体分析。(6分)
答:第①处:
第②处:
第③处:
第④处:
小题4:小说整个故事情节是以“父亲被免职”为核心展开的,但文中却始终没有明确指出父亲被免职的原因。请你依据小说内容,探究父亲被免职的主要原因。(4分)
答:
《儿子的旋律》阅读答案
小题1:题目“儿子的旋律”既指儿子放音乐和唱歌的旋律,又指年轻一代走出上一代人的庇护,独立而自信地开创未来,谱写属于自己的生活旋律。
小题2:
(1)(3分)父亲被免职、儿子与女友分手,父子二人同时告别了过去,开始了新的生活,因此,儿子说这句话反映了他乐观进取的精神,既是对父亲的安慰,也是对自己的勉励和对未来的期待。
(2)(3分)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父亲沉默而威严,他期待儿子理解却不肯说出;儿子则沉着而自信,小说开始写他的歌声“温存自信”,结尾又写他的话:“我很高兴不再有你的耀目光环笼罩我的光彩”,显然对自己独立开创新的生活是充满信心的。
小题3:
第①处:表现父亲对儿子漠不关心态度的失望;
第②处:既表现渴望得到儿子理解与安慰,又表达了对两代人之间隔膜的困惑,还包含了对儿子的责备;
第③处:透露出父亲因未能关心儿子、忽视儿子失恋的感受而产生的愧疚;
第④处:是父亲的深情呼唤,呼唤两代人携手并进,开创新生活。
小题4:(6分)小说虽未明确指出父亲被免职的原因,但从文中“父亲老了,他的一切都老了……”这样的叙述,以及儿子所说的父亲“一辈子正直无私”、“对信仰忠诚”这些话语中,不难猜出父亲可能是位老干部,如今,其思想观念已经像他的年龄一样老了,守旧僵化了。单凭勇气热情和忠诚开创事业的时代过去了,需要灵活的头脑、开放的观念、充足的知识储备的时代已经来临,父亲不可避免地遭到淘汰。因此,父亲被免职是时代发展中新陈代谢的必然结果。
看了“儿子的旋律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