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说明文知识及阅读答题技巧
说明文知识及阅读答题技巧: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温馨提示:说明文最简单,答案大多在文中,读完后先理清层次,找出每段说明了什么内容。 中考说明文,简单来讲考的就是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文的结构及创新开放性题型。常见考点如下:
①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②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③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④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⑤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⑥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⑦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一、说明文的定义(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它具有三个显著特点:知识性、条理性、准确性。
二、说明文的分类(类型)及区分(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一)说明文的分类(类型)
1.①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不同。〗 2.①平实的说明文 ②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从表达方式,根据说明文的语言特征)〖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生动说明文较多地采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语言生动形象优美,如《看云识天气》。
(二)事物说明文与事理说明文区分
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释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例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南州六月荔枝丹》。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例如:《看云识天气》、《人类的语言》。
常见题型:从说明对象看,这是一篇 说明文。(横线上填事物或事理,要判断该文是说明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理。)
另类题型:从说明语言看,这是一篇 说明文。(横线上填平实或生动,要从表达方式,根据说明文的语言特征判断该文是平实说明文还是生动的说明文。)
三、说明对象及其特点(或特征)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①看文题;②看首尾段;③看各段说明内容。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 的 (对象+内容)。
常见题型:本文(或本段)的说明对象是 ,它的主要特征是 。 变式题型(一):
方法:①先看题目,从题目中找; ②总写段; ③中心句或过渡句; ④自己概括(各段特点叠加)。
变式题型(二):某文段中画线部分(或某段)具有哪些特点? 方法:①找文段开头的总写句;②找文段中表秩序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之后的内容;③将文段中画线句的内容概括为一个短句(或短语、词组);④找文段结尾的总结句。
例题:下面文段中画线部分说明了信息高速公路具有哪些特点?(2009年雅安市中考题) (信息高速公路每秒钟可以传输30亿比特的信息——相当于在1秒钟内传输整套《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而且,在传递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信息的失真。)
A. 速度快 ; B. 容量大 ; C. 质量高 。
掌握了这些知识会很开心哦!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或发展史)标志:时间推移的词语 〖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2.空间顺序(建筑物) 标志: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注意要抓住立足点)〖远到近,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注意表方位的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事理说明文) 标志: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再次”。〖 主要到次要、原因到结果、先结果后原因、现象到本质、先总后分、表及里、简到繁、此及彼、浅入深、特征到用途、一般到个别、概括到具体等层层递进。〗
典型考题:本文(或本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本文(或本段)使用了 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填具体说明顺序,第二空应填具体的事物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说明文,但不能准确表述,可填“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语言来表述。)
例题:《看云识天气》的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答:使用了空间顺序,对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的形态、位置、预示的天气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五、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提示:说明方法有几种就写几种且字要正确(一般用三个字回答)。
1.说明方法:①举例子 ②列数字 ③下定义 ④作诠释 ⑤打比方 ⑥分类别 ⑦作比较 ⑧列图表 ⑨摹状貌 ⑩引用(名言、资料等)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
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 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③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⑤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 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⑥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 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⑦作比较:通过 和 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 特点(地位、影响等)。 ⑧列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 特点。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⑩引用说明: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注意标志:引用的内容常在引号“”内。〗
说明文中引用古诗、传说、俗语、故事等的作用
要点: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读来耐人寻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2.掌握上述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常见题型: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或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划线句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 说明了 的特点(或道理) 。 (第一空填具体的说明方法,第二空填说明方法表达效果的作用,第三空填具体说明的事物特点或道理。) 例题: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 答:划线句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卷云轻盈洁白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六、说明文的语言:
(一)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二)说明文语言风格:①平实、质朴、准确(平实说明文) ②生动、形象、准确 (生动说明文)〖<譬如使用了大量描写句、修辞句、神话传说等>(趣味性)〗
(三)分析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词语分析)——典型试题〗
1.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在修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如:
(1)表约数:约、大约、近(30米)、(30米)上下、左右……
(2)表确数:30倍、1/5 、30%、一千三百年……
(3)表程度:最(多)、至多、几乎、全部、常常、往往……
(4)表示时间:目前、日前、当时、刚才、刚刚、有时候……
(5)表范围:大多数、大部分、遍及、一般……
2.语言的风格:可以找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修饰性和限制性的词语来分析说明文平实;找比喻、拟人化的语句等来分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
3.常见题型
A、类型一: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方法:①解释词语意思;②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③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
或表达效果?
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注:“往往”是一个频率副词,频率副词还有“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分析它们都是一样的。〗
B、类型二: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方法:①表态:不能替换;②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③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④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⑤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性。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
“总是”,试说明理由。
答:不能。因为 “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使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如果换了,就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二变式题:文段中为什么用加点词语“××”而不用“△△”?请简述理由。
★答题方法:因为“××”是指 ① ,“△△”则指 ② ,“××”比“△△”对 ③ 的限制(修饰)更符合事实,更准确,所以此处用“××”而不用“△△”。
(第①②空分别对词语“××”和“△△”作解释;填,第③空的填写要判定所比较的两个词属哪一类的副词<如:“时间、范围、程度、约数、确数”>,假如这两个词是表时间的副词,第③空就填“时间”。)
例题:下面文段中为什么用加点词语“目前”而不用“日前”?请简述理由。(2010年雅安中考题)
目前,发掘面积已达1.1万多平方米,取得了重大成果,共发现商周墓葬及新石器墓葬..
173座,发现房址182座……可以确认为一处大型的聚落遗址。
答:因为“目前”是指当前的一段时间内,“日前”则指今天之前的几天,“目前”比“日 前”对时间的限制更符合事实,更准确,所以此处用“目前”而不用“日前”。
C、类型三:加点(或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词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答题方法:①表态:不能删;②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③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④XX词在此句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例题1:“天上的薄云,往往是??”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去? ..
答:不能删去,因为 “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如果删去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在此句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题2:“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中的“仅”字能否删去?为什么?(2006年雅安市中考题)
答:不能。“仅”字突出了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仅”在此句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类型四:某文段中加点的“××词”“△△词”分别是从 和 方面强调说明内容的?
方法:首先要判断这些词语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的词语,还是表示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的词语,再据此填入。
例题:文段中加点的“全球化”“跨世纪”分别从 和 两方面强调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重大意义。(2009年雅安市中考题)
(分析:“全球化”是从空间角度谈的,“跨世纪”是从时间的角度讲的,因此,第一空应填“空间”, 第二空应填“时间”)
七、说明文写法分析(有三种方法参考)
1、结合说明方法谈
★答题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 说明了 。(第一空填说明方法,第二空填说明方法的效果,第三空填说明的事物特点或事理。)
2、结合修辞手法谈(一般是生动说明文,文中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
★答题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地说明了 。(第一空填修辞手法的效果,因为使用在说明文中的常见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所以第一空可以填生动形象、有气势(气势磅礴),第二空填说明的事物特点或事理。)
3、结合表达方式谈:(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更深刻。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
★答题模式: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 (从“记叙、描写、抒情、议论”选择),如 (具体的例子:诸如描写……内容等),使说明更生动形象,更有感情、更深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题:《看云识天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参考答案3种)
1(结合说明方法谈)该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引用等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准确科学、有说服力地说明了怎样根据云来识天气。
2(结合修辞手法谈)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生动形象、有气势地说明了怎样根据云来识天气。
3(结合表达方式谈)该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说明外,还有描写,如文章第一段说明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还有议论,如文章最后一段说明看云识天气意义和局限性,使说明更生动形象,更有感情、更深刻。
八、关联词语的补充或选填
方法:首先要分析补填关联词语的前后两个分句的句意,判断两个分句之间表示什么关系(转折、假设、条件、选择、递进、并列……),再据此填入相应的关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