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

三种人生态度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 子文2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三种人生态度》阅读材料

  第二种人生态度为“厌离”。第一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物的问题。第三种人生态度为人对于人的问题,此则为人对于自己本身的问题。人与其他动物不同,其他动物全走本能道路,而人则走理智道路,其理智作用特别发达。其最特殊之点,即在回转头来反看自己,此为一切生物之所不及于人者。当人转回头来冷静地观察其生活时,即感觉人生太苦,一方面自己为饮食男女及一切欲望所纠缠,不能不有许多痛苦;而在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充满了无限的偏私、嫉忌、仇怨、计较,以及生离死别种种现象,更足使人感觉人生太无意思。如是,乃产生一种厌离人世的人生态度。此态度为人人所同有。世俗之愚夫愚妇皆有此想,因愚夫愚妇亦能回头想,回头想时,便欲厌离。但此种人生态度虽为人人所同具,而所分别者即在程度上深浅之差,只看彻底不彻底、到家不到家而已。此种厌离的人生态度,为许多宗教之所由生。

  第三种人生态度,可以用“郑重”二字以表示之。郑重态度,又可分为两层来说:其一,为不反观自己时——向外用力;其二,为回头看自家时——向内用力。在未曾回头看而自然有的郑重态度,即儿童之天真烂漫的生活。儿童对其生活,有天然之郑重,与天然之不忽略,故谓之天真;真者真切。天者天然,即顺从其生命之自然流行也。于此处我特别提出儿童来说者,因我在此所用之“郑重”一词似太严重,其实并不严重。我之所谓“郑重”,实即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耳。“郑重”即是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如儿童之能将其生活放在当下,元前无后,一心一意

  ,绝不知道回头反看,一味听从于生命之自然的发挥,几与向前逐求差不多少,但确有分别。此系言浅一层。更深而言之,从反回头来看生活而郑重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发挥郑重。这条路发挥的最到家的,即为中国之儒家。此种人生态度亦甚简单,主要意义即是教人“自觉的尽力量去生活”。此话虽平常,但一切儒家之道理尽包含在内。儒家最反对仰赖于外力之逼催,与外边趣味之引诱往前度生活。引诱向前生活,为被动的、逐求的,而非为自觉自主的;儒家之所以排斥欲望,即以欲望为逐求的、非自觉的,不是尽力量去生活。

  此三种人生态度,每种态度皆有浅深。浅的厌离不能与深的逐求相比。逐求是世俗的路,郑重是道德的路,而厌离则为宗教的路。即以我言,亦恰如此。在我十几岁时,极接近于实利主义,后转入于佛家,最后方归转于儒家。厌离之情殊为深刻,由是转过来才能尽力于生活;否则便会落于逐求,落于假的尽力。故非心里极干净,无纤毫贪求之念,不能尽力生活。而真的尽力生活,又每在经过厌离之后。

  《三种人生态度》阅读题题目

  6.对“三种人生态度”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逐求”意即人于现实生活中受趣味引诱和问题刺激,逐求予物质的享受。

  B.“厌离”是人被欲望和种种社会现象纠缠感到人生太苦、太无意思而产生的人生态度。

  C.“郑重”的态度在“向外用力”时就是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

  D.“郑重”的态度在“向内用力”时是教人“自觉的尽力量去生活”,与“逐求”相近。

  7.根据原文内容,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之西洋人将“逐求”理智化,并使之成为一套理论,杜威之实验主义是其中的代表。

  B.与其他动物走本能道路不同,人的理智作用特别发达,突出表现为能回转头来反看自己。

  C.儒家最反对仰赖于外力之逼催与外边趣味之引诱往前度生活,因为这不是自觉自主的。

  D.逐求是世俗的路,郑重是道德的路,厌离是宗教的路,三种人生态度各有所长,相互补充。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对人生态度的三分法与中国传统的“出世”“入世”二分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B.“厌离”的人生态度人人都有,分别在于程度上深浅之差,只看是否彻底、到家。

  C.“郑重”一词用于儿童看似太严重,其实是为了强调听从于生命之自然的发挥。

  D.作者自己的经历证明,只有经过厌离后心里极干净,无纤毫贪求之念,才能尽力生活。

  《三种人生态度》阅读题答案

  6.D(张冠李戴,与“逐求”相近的应该是“向外用力”时的“郑重”)

  7.D(“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属于无中生有)

  8.A(“三分法”与“二分法”没有根本区别)


  看了“三种人生态度阅读练习及答案”

5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