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于中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佛教之于中国》阅读材料
第三个时期是隋唐佛教。这个时期,是佛教的全盛时期,也是它中国化的时期。这时期翻译过来的佛教典籍已极为丰富,随着政治的统一 ,经济的发展,文化交流融合趋势的加强,佛教得到空前的发展,创立了不少新宗派。如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三论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每一宗都有自己的理论和修持体系,师道相传,谨守不变。唐统治者(除唐武宗外)实行儒、佛、道三教并行政策,使佛教得以昌盛,同时促进了儒、佛、道的融合。封建统治者利用儒学治世、佛学治心、道教养身的不同功能,使其作用互补,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摄取儒、道思想,不仅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而且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印度佛教的理论。如天台宗把道教的丹田、炼气等说纳入自己的学说,倡导修习止观坐禅除病法。华严宗不仅把儒道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而且以《周易》的元、亨、利、贞四德配佛教的常、乐、我、净四德;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五常配佛家的不杀生、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这就把佛教的理想境界、道德规范与儒家的德性、德行等同起来。禅宗则更进一步,不仅不提倡念佛、拜佛、坐禅,甚至可以呵佛骂祖,主张性净自悟,凡夫即佛,在日常生活中即可实现成佛理想。这种思想深受道家的自然主义、玄学家的得意妄言理论以及旷达放荡、自我逍遥的影响。隋唐佛教的特点是系统性、宗派性。
第四个时期是宋元明清佛教。此期的佛教由盛转衰(主要指汉族地区),佛教与本土固有文化和民俗进一步融合,在民间信仰上树立了广泛而牢固的基础,但并无新的宗派产生,主要是禅宗还在流传,其次是净土宗。在理论方面也无创新,主要是证明佛教理论与正统的儒家思想不违背,提倡三教融为一体,表面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也掺杂了佛教思想。概括这一时期佛教的特点是,结合了中国封建政治、伦理,使之更加中国化。第五个时期是近代佛教。此期,由于受到西方外来思想的冲击,佛教思想也无形中受到国外资产阶级哲学的影响。佛教部分理论成为沟通中国传统思想和西方外来思想的一个中间环节。特别是戊戌变法之后,一些倡导改良运动或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学者,对佛学理论都有所发挥,并且和新的思潮结合在一起,比如人人皆可成佛、利益一切众生以及无我等观念与众生平等、天下为公等思想是一致的。这样的发挥可以引导、争取民众。
《佛教之于中国》阅读题题目
1.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明,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佛教自汉传入以来一直与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各种哲学思想,民俗习惯,社会道德乃至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结合在一起,因此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B.佛教传入中国后,由于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结合,所以和印度佛教在精神和面貌上都有了很大的不同。
C.汉代人们把佛教看成是黄老之学的同类,学道成仙成为了人们修佛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这时期可以说是佛道时期。
D.华严宗受道家的自然主义、玄学家的得意妄言理论以及旷达放荡、自我逍遥的影响,主张性净自悟,凡夫即佛。
E.宋元明清时期,佛教没有新的宗派产生,在理论方面也没有创新,主要是证明佛教理论与正统的儒家思想不违背。
2.根据文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从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出发着重讲述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特点。
B.在汉代以前,中国没有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到了近代,佛教部分理论成为了沟通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想的纽带。
C.佛教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根本原因是它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其阶级统治,可以借此钳制进步思想。
D.佛教与传统思想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佛教促进了传统思想的进步;传统思想也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根据文意,按时间顺序列举佛教中国化过程的具体表现。
4.从文中看,佛教为封建统治者甚至是后来的进步学者所重视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佛教之于中国》阅读题答案
1.C、 D(C.并不是人们用来成仙的重要方式,而是被看作是成仙的方术之一。说法不准确。因果关系不成立D.张冠李戴,是禅宗,而非华严宗。)
2.C(说法过于绝对,也不是佛教发展的根本原因。)
3.答:①汉代,佛教与道教方士的思想结合,从而得到发展。
②魏晋时期,佛学受到了以《老子》《庄子》《周易》这几部书作为基础的玄学思想的影响。
③唐代统治者实行儒、佛、道三教并行政策,使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摄取儒、道思想,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④宋元明时期,佛教与本土固有文化和民俗进一步融合,结合了中国封建政治、伦理,更加中国化。
4.答:(1)佛学中神不灭论等观点使统治者们企望修炼成神获得永生。
(2)佛学可以治心,结合儒学治世、道教养身的不同功能,使其作用互补,以达到维护统治的目的。
(3)佛学一些理论能够和新的思潮结合在一起,以此引导、争取民众。
看了“佛教之于中国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