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

中文的博大精深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文的博大精深》阅读材料

我后面举的一些例子都是四字成语。四字成语大概可以分成两组。一组是表示一种价值,一种观念,一种主张,比如“天下为公”,“众志成城”。另外一组是表示一种情况,并不主张什么,比如说“张三李四”,这是一个情况,表示有各色人等,不同的人。比如说“天长地久”、“千方百计”,这不是一种主张,不是一种价值观念,而是一种情况。以情况为主的四字成语往往是对仗的,此外尚有争先恐后、瞻前顾后、鸡飞狗跳、千军万马……随便就可以举出几百句来。为什么开口就“张三李四”,而不是“张四李三”?就是因为它平仄调好了,“张三”平声,“李四”仄声,念起来铿锵对仗,好听。同样的,谁也不会说“千计百方”,“他千计百方要打击我”,人家会觉得好笑。“千方百计”平平仄仄,这就构成了四字成语的基本美学——对仗、简洁、铿锵。

四字成语往往表示一种状态。“千方百计”表示尽所有的能力,“千山万水”表示路途遥远。一个人出门不会爬过一座山就碰到十条河;不过,表示一种意念、一种价值的四字成语就跟这个不一样。你比如说“天下为公”它就不对仗,它的平仄也不是像这样调配的。“不可儿戏”就不是对仗的,诸如此类。最不正经的成语是什么?“乱七八糟”。按照我刚才说的美学,应该叫“乱七糟八”才对仗,不然呢“七乱八糟”也可以。不过它就不对仗,平仄也不对,所以它本身就是“乱七八糟”。这些常用的成语,你不想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你去想就发现我们祖先的智慧。顺口的、简洁的、铿锵的、对仗的流传了下来,不顺口的自然就淘汰掉了。

现在的中文很受西化的影响,显得很啰嗦,也就忘记中文本来该怎么说了。比如报上说“美俄关系怎么样怎么样”,本来可以说“美俄关系颇不稳定”,八个字就完了。结果怎么说呢?“美俄关系充满了高度的不稳定性”,这就是啰嗦的中文。我们常常习焉不察,甚至于著名学者、作家都会用冗长、西化的语法来表达思想。因此我们应该维护中文,尽量写纯正有力的中文。

《中文的博大精深》阅读题目

1、下列对“白以为常,文以应变”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使用中文写作,要引用文言和古典诗词,经常读文言文和古典诗词大有帮助。

B、写文章白话是常态,但“俚以见真”,适当引用俚语更易于表达真情实感。

C、写文章通常使用白话文,需要变化时也使用一下文言文句法,文白互益。

D、写文章常常采用白话文,也可适当引用外文,“西以求新”,文章更有新意。

2、下列关于文言、成语在我们今天日常生活的作用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作家写文章,大量使用成语能表达新鲜的意思,从而使表情达意更清晰。

B、今天我们写文章已经无法完全避开成语,而成语使用恰当,能使语言富有变化。

C、使用文言能使我们说话、表达更为简练、对仗、铿锵,增强语言美。

D、使用成语既可表示一种情况,也有利于表达一种文化价值,因而文章表意更简练典雅。

3、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近代中国文化受西方文化,尤其是英语的影响特别严重,中文表达有意无意间表现出一套西方语法习惯倾向,显得啰嗦乏力。

B、“五四”以来我们改用白话来传授知识、写文章,文言已被废掉,文言在生活中已失去作用,这个问题很严重。

C、不会用文言文写作,使用白话文又缺乏表现力,这一矛盾令人感到尴尬,这一问题一时尚难解除。

D、文言和白话的关系我们一直没有处理好,致使汉语失去了简洁、铿锵、对仗的传统,在很大程度上也失去了自身应有的魅力。

《中文的博大精深》阅读答案

1、C(A文不对题。使用中文的原则说的其实是文言与白话的关系。B和D两项都是以偏概全,“文以应变”中的“文”主要指“文言”,而不是俚语、西语等。)

2、A(无中生有。原文“一个作家写文章充满了成语是病态”的说法明显不赞成大量引用。)

3、B(曲解原文。成语就是文言改变身份而流传下来的文言,依然还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看了“中文的博大精深阅读答案”

67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