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阅读答案
《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阅读材料
在乡贤的人文道德力量传播影响方面,文献、文物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地方文献是乡贤事迹的载体,地方志中各类《人物志》往往首重乡贤,历代《乡贤考证》类的专书林林总总,谱牒家集更是汗牛充栋。这类文献的收集工作历来受到重视。文物是乡贤文化的物质遗存。庙祠、故居、碑志等故物是乡贤生活和思想的实证,其存在就是一种历史叙述。
明人李东阳认为,乡贤与自己同生于一方水土,成长于同样的人文环境,如果知其名、晓其事,目睹其庙祀遗貌,崇敬、仰慕、效法之情就更易产生。这说明,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而“看见”能产生感召力,形成亲近感,使人见贤思齐。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乡贤文化的建设上,应该对乡贤文物遗存给予足够的重视。
文献和文物使乡贤的道德精神“看得见”,其实乡贤文化之所以产生影响,除“目染”之外,还在于“耳濡”,基层社会的文化常常通过口耳相传,人们在习得中形成精神熏陶。
言偃作为孔子的“南方夫子”的事迹随着常熟“言子巷”的地名而自然为令人默念不忘,范仲淹设义庄、建义学也早已成为民间佳话而流传,周顺昌“好为德于乡”的事迹则与《五人墓碑记》同样深入人心。
当然,古今文人重视乡贤,努力建构乡贤文化,其化育影响的作用亦不可忽视,这方面的工作应当加大力度。建构乡贤文化,要有足够的地域文化学养,同时以深厚情感投射于乡贤人物,用时代语言和历史逻辑构筑起思想的河床,用可以感知的乡贤事迹铺垫出道德文化的高地。
(选自《新华文摘》2015年版,有删改)
《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阅读题目
1.下列有关“乡贤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乡贤”是乡邑有道德声望和卓越建树的人,包含人们对其道德屡面的肯定和赞誉,乡贤文化对于地方人文道德建设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B.乡贤文化也是乡贤的道德精神的具体表现,它是具有人文价直的物质成果和精神财富,具有浓郁的乡土性特征,是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C.乡贤文化的物质遗存是文物,这些文物的存在能产生感召力,使人见贤思齐。因此,建设乡贤文化,应高度重视对乡贤文物的保护。
D.乡贤文化的化育作用值得重视,以丰厚的文化学养,深厚的情感投射,时代的语言,历史的逻辑,可感知的乡贤事迹,可铺垫出道德文化的高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乡贤包括“在当地的贤达”和“与乡邑具有地缘关系的贤达”,一般前者指在地方享有很高威望的乡邑士绅,后者一般指走出了乡邑的一些文化精英。
B.乡贤文化的化育作用很早就为学人所认识,清代史学家全祖望深入发掘乡贤事迹,就是要推重至善大有、忠贞正直、悲天悯人等道德品格。
C.乡贤文化是一种地方文化,在本质上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发掘乡贤文化的文化根性,其审视评价的视角其实与一般文化别无两样。
D.文献、文物使乡贤精神“目染”,名贤故事让乡贤佳话“耳濡”。乡贤文化就这样通过耳濡目染,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精神熏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贤与同乡邑的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相同,乡贤的道德精神更容易令人崇敬、仰慕、效法,因此构建乡贤文化意义重大。
B.离开了乡邑的乡贤,他们的实践成果和道德文章可能在更广泛的范围产生影响,从而使乡贤文化与整个中华历史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C.乡贤人文道德力量的传播离不开文献和文物,它们是乡贤文化的文字载体和物质遗存,如果流失、毁灭,乡贤文化自然就会随之消亡。
D.乡贤的评判标准既有地域性,亦有时代性。但不管处在哪个地域、哪个时代,品学成就、道德风范、精神高度始终是评判乡贤的重要尺度。
《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阅读答案
1.A(“对于地方人文道德建设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错,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乡贤文化无疑是人文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
2.C(C项中“其审视评价的视角其实与一般文化别无两样”的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文中第四段说“评价乡贤文化应有切实的地方视角,以‘地方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来……”,由此可知,审视评价乡贤文化的视角与一般文化是有区别的。)
3.C(“如果文献流失、文物毁灭,乡贤文化自然就会随之消亡”的说法过于绝对,文中说“文献和文物使乡贤的道德精神‘看得见’,其实乡贤文化之所以产生影响,除‘目染’之外,还在于‘耳濡”’,由此可知,文献流失、文物毁灭只会让乡贤文化无法“看得见”,并不会使其消亡。)
看了“乡贤的道德精神是可以看见的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