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

音色里的中国人文阅读答案

时间: 子文2 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音色里的中国人文》阅读材料

  再有,音色还常体现一个较音色更基底的角色出来。过去琴人讲,散音不动,像地;泛音空灵,像天;按音是人来变化它的,代表人。一个好的乐曲一定要在天地人中间得到协调。所有的古琴曲,一开始不是散音,就是泛音。最后的结束一定是泛音,为什么,因为散音代表地,泛音代表天,代表音乐来自天地。最后好的音乐,要回归于天。这里体现出了中国人特殊的创作观。

  “音即一切”还涉及中国音乐对下指落弦的功力讲究。中国音乐,讲软弦对软弓。最好的民间胡琴家用的乐器,弓拿起来,弓毛是垂在下面的,弓毛可以缠三匝。其好处是可以在瞬间达到最大的张力位差。

  我们听20岁的人唱的《塞上曲》,中年人唱的《塞上曲》,老年人唱的《塞上曲》,这样一种因音色的变化而产生的情怀对应,必须在具体实践中才能感受到。乐谱是没有办法表现音色的。所以从谱子认知一个中国作品,可能那个原点就缺了。而这样一个原点的缺失,就会导致中国音乐里可能最重要的一块就从根柢流失了。

  (节选自《文汇报》林谷芳《音色里的中国人文》)

  《音色里的中国人文》阅读题目

  小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音乐里的音色表达,与旋律、曲式、结构无关。

  B.中国的乐器都是梧桐木制成的,是因为中国音乐音色的需要。

  C.中国人独特的创作观是要体现乐曲在天地人之间的协调。

  D.中国乐曲是不能从谱子去认知的,乐谱难以表现中国音色。

  小题2:文段中作者列举了三首中国乐曲,谈谈作者借这三首乐曲分别说明了中国音乐音色的哪个特点:(对每一首乐曲的说明不超过25个字)(6分)

  《音色里的中国人文》阅读答案

  小题1:B

  小题2:《思春》:说明一个音的音色变化就可以表现心情变化的过程。(2分)

  《阳春》:说明中国乐曲的音色具有个性化、颗粒清楚的特点。(2分)

  《塞上曲》:说明在实践中才能感受音色的变化所产生的情怀对应。(2分)


  看了“音色里的中国人文阅读答案”

7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