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人而不仁阅读答案

时间: 文桦2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人而不仁》文章阅读: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26)

  《人而不仁》阅读练习题:

  小题1:根据上述内容,概括“仁”跟“礼乐”“志”的关系。(2分)

  答:

  小题2:朱熹引程颐的话:“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志有大小之分,请对三人的“志”作简要评析。(3分)

  答:

  《人而不仁》阅读题答案:

  小题1:“仁”是“礼乐”的内核(本质),“志”是“仁”的外在表现(体现)。

  小题2:子路愿将车马轻裘与朋友共享,轻财重义,有爱人之心,表现了对仁的追求;颜渊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是心中有仁而不违仁,其境界是子路无法相比的;孔子要让老人安逸,对朋友信任,关心年轻人,以人为本,心怀天下,境界最高。

  《》阅读题答案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要先疏通文意,然后从中找出关键词加以理解,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两段文字中,要抓住“仁”“礼乐”“志”三个关键词,结合着段意进行分析。从第一段可知,没有仁,则没有礼乐;从第二段可看出,“志”的具体内容都是围绕仁来做的。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结合着子路、颜回、孔子的具体言行,从志和仁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子路的志侧重的是对仁的追求;颜回心中有仁而不违仁;而孔子则以人为本,心怀天下。故他们三个人的境界是一个比一个高。答题时,要把他们的境界高低回答出来。

  《人而不仁》解说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3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