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网 > 答案大全 > 阅读题及答案 >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村落嫁娶图记》阅读答案

时间: 炎婷2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村落嫁娶图记》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村落嫁娶图记》习题及答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从事京师锦衣 从事:任职

  B、工丹青 工:主管

  C、予以此图质之 质:询问

  D、昏礼宜昏 昏:结婚

  【答案】B(擅长)。

  11、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

  A、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 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

  B、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 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C、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D、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答案】C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答案】B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4分)

  【答案】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⑵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4分)

  【答案】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送亲迎亲(都)在白天,(就)用伞盖来遮蔽阳光。

  ⑶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4分)

  【答案】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

  《村落嫁娶图记》注释

  ①锦衣:锦衣卫官员。

  ②肩舆:轿子。

  ③妓:歌舞女艺人

  ④茆茨:茅草屋

  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村落嫁娶图记》翻译

  某年春天的二月,我任京城锦衣卫官员。周君拿出所说的村落图给我看,我察看他脸上表情,好像很喜欢的样子。他向我请求说: “您一定要为我记述它。” 他反复多次提出请求,于是我就把图放在装头巾的小箱子里带回去。

  把那幅图带回来已接近年终了,我还不知道这图的详细情况。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在江北居住,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他擅长绘画。他到我家,我拿这幅图向他询问,我说:“你懂得图画,如同我懂得书一样,请问(图中)的妇女骑着牛,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这是农家嫁女,没有能力准备轿子,就用牛来代替行走。一个老人牵着牛走,看重自己的女儿,不让她自己驾驭牛。这就是你问的骑牛的事了。”(我又问)“可是又有一个老人拿着伞来保护她,这是为什么呢?”他说:“结婚的仪式应当在黄昏举行。在举行婚礼的那天, 农家对灯烛的花费感到苦脑,都在白天送亲迎亲,就用伞来遮蔽阳光,这也是看重她。一个老妇人挨着牛耳朵走,一个老头在牛的后面慢慢地跟随着,这是父母送他们的女儿。一个老头拄着拐杖站着,一个老妇人在门边望着。一个年纪稍大的小孩,带着弟弟,用手指指着并告诉他所指的情景。所有容貌神色都好像哭泣流泪的,是为离别而伤悲。牛的前面有四个人在演奏乐曲,这四人是做迎接导引的人。路边有两只驴,按照顺序行走,骑驴的人,是乡村的歌女。在那驴后面跟随并夹着古筝琵琶的人,是乡村歌女的两个仆人。加上那个大腿坐在小车边沿的,是驾车人。他们全部是路上偶然遇到而回头斜着眼看热闹的人。距离那个树林一点点路,将又经过一片树林,两个小孩跳跃着去报告。一个妇人从篱笆门里出来,用胳膊抱着一小孩,又有一个小孩牵着妇人的衣裳走着。田里有两个农夫,锄完地,刚停下来。这些都是看见那送亲的事而说说笑笑着的人。 距离更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繁盛的树林。竹篱笆茅草屋,好象是新娘子的家。门外有一个男子,穿戴礼服,留有胡须,谦恭地站着,这是谁呢?”他回答说:“这是她的丈夫。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站着在这里等候,将迎接新娘进门。有两个妇人朝前询问,这是妯娌们。将去犒劳那新娘子的父母,并且迎接他们,两人提着酒器,一个拿着酒壶,这是迎接犒劳的必得用的东西,一个女仆跟在他们后面,是预备使唤的。两个小孩一前一后地跟随着,其中大的小孩用手指指着并告诉他所指的情景,好像是说新娘子快到了。一个老妇人在门边站着张望,她是分辨传来的消息并根据它来做迎亲礼节紧急之事的人。”

  我听完这些,开玩笑地说:“你确实是乡下人啊,了解乡村的情况是真实的,我学识不够丰富,就用您的话给这幅图作记,来偿还我拖欠了很久的文债可以吗?”华先生笑着说:“这是佛家所说的借一枝草化作一丈六尺黄金色的佛身。有什么不可以呢?” 当时天气寒冷,我一边和跟随游玩的人谈话,一边用口吹暖气使笔解冻,然后写下记文。

44908